高爾夫果嶺外的切推桿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5:47:01 1
專利名稱:高爾夫果嶺外的切推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體育用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高爾球球具中,適合於做為果嶺外長、深草區域內的擊球的一種切推桿的結構設計。
從圖3所示的已知挖起桿頭結構可以發現,桿頭X的擊球面Z中心點與頸部Y的根部之間有一段距離L,而頸部Y是結合握把的地方,因此,當擊球者握持握把將球擊出時,頸部的地方是施力點,而擊球面Z的觸球處是抗力點,在施力點與抗力點之間的距離L即形成了力矩,此一力矩會和擊球者的施力產生幹擾,使得桿頭產生晃動現象而影響擊球的準確性,尤其是在果嶺邊的長、深草區,常常會因實際需要而打出短擊球,而一般的入門者可能利用挖起杆來企圖將球擊離該長、深草區,但卻無法精準控制力量的大小,以致於常形成不良打擊而使得杆數在無形中增加不少,再加上傳統桿頭結合頸部Y的一端高度小於另一端而導致的重心不穩,更容易讓初學者不易掌握擊球的力道與技巧。
再者,傳統高爾夫球推桿的擊球面是幾乎呈垂直的設計,因而只能適用於短距離且平坦的果嶺上推球之用,如果在果嶺外圍的長、深草區則不太適合使用推桿;因此,現今的球員對球落於果嶺外的長、深草區的處理方式,均改用三號或五號木桿來擊球;但是這種擊球方式對於業餘球員而言是很難有良好結果產生的,因為一般球友無法象職業球員般可以在自己家後院或各球場所提供的果嶺邊做長時間練習,因此在一些球賽中,一般球友如果使用三號或五號木桿來打擊,常會產生非常不好的結果。
本實用新型可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傳統推桿桿頭不適用於果嶺旁的長短草區及不平的地面甚至沙坑邊緣擊球者。因此,使用本實用新型可在讓一般球友稍加練習即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設計一種高爾夫果嶺外的切推桿,其特徵在於,桿頭的前端高度(H)接近於後端的高度(h),且結合於桿頭的頸部中心軸線是與桿頭的重心位於同一直線。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為第一種技術手段是將推桿桿頭設計為具有較平均的擊球面,且結合於桿頭的頸部中心軸線是與桿頭的重心位於同一直線,使得擊球的力道得以控制良好。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技術手段是使結合在桿頭的頸部中心軸線與桿頭的重心垂直線夾角在40°~50°之間,使得擊球者更容易握持球桿而掌握擊球力道。
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技術手段是使擊球面與垂直線的夾角在22°~28°之間,使在距離果嶺較遠的不平地面、長草區或沙坑邊緣也能將球擊出而飛離長、深草的草面而進入果嶺,不會因為長、深草的草面的不平整而改變球滾動的方向。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和傳統的挖起杆桿頭結構相較,本實用新型可以讓高爾夫球初學者容易在短時間內掌握在果嶺外長、深草區擊球時的力量控制,而且擊球者握持球桿時更符合人體工學,因而可以提升擊球的準確性。
本實用新型較傳統的推桿具有能在距離果嶺較遠的不平地面甚至沙坑邊緣推打球,以順利地將球推打到果嶺上而具有長推桿的效果。
圖2為顯示本實用新型切推桿結構的側視平面圖。
圖3為顯示已知挖起杆結構的平面視圖。
再者,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將頸部13的中心軸線與該重心12的垂直線夾角A設計在40°~50°之間,更可以使得擊球者容易握持球桿而符合人體工學,對於擊球的穩定性與準確性也具有正面作用。
圖2顯示本實用新型將擊球面11與垂直線的夾角A』設計在22°~28°之間,主要在於使得高爾夫球在果嶺外圍的長、深草區時,也能利用這種特殊的角度將球擊離草面而飛向球洞,其同時兼具了鐵桿的「鏟球」效果與傳統推桿的「推球」效果,因而獲得更準確的長推桿功能。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創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實用新型的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意圖保護的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高爾夫果嶺外的切推桿,其特徵在於,桿頭的前端高度(H)接近於後端的高度(h),且結合於桿頭的頸部中心軸線是與桿頭的重心位於同一直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果嶺外的切推桿,其特徵在於,所說頸部的中心軸線與該重心的垂直線夾角(A)在40°~50°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果嶺外的切推桿,其特徵在於,擊球面與垂直線的夾角(A′)在22°~28°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體育用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爾夫果嶺外的切推桿,其桿頭的前端高度(H)接近於後端的高度(h),且結合於桿頭的頸部中心軸線是與桿頭的重心位於同一直線,使得擊球更為穩定,而且當球落在果嶺旁的長草區時,可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桿頭角度讓球在擊出後能脫離長草區,使其進入果嶺內的滾動方向較為筆直;所述頸部的中心軸線與該重心的垂直線夾角在40°~50°之間,使得擊球者更容易握持球桿;又,其擊球面與垂直線的夾角在22°~28°之間,使在距離果嶺較遠的不平地面也能將球擊向果嶺上的球洞而獲得更準確長推桿的效果。
文檔編號A63B53/00GK2590618SQ02294769
公開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2年12月27日
發明者林昱宏 申請人:林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