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修築的路基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5:29:21 1
專利名稱:利用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修築的路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路基,特別是一種以磚混類建築垃圾作為主要原材料之一制
成的路基。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社會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及完善,對原有建築物的翻修、拆遷工作 也日漸增多,由此而產生的大規模的建築垃圾處理問題則日趨嚴重,而目前的建築垃圾處 理方式主要是通過直接回填或作初步破碎後用於生產磚、小型砌塊等。對於回填處理方法 給今後該地區的開發利用增加了難度,且就目前北京地區而言,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使建築 用砂、石資源過度開採,導致了砂、石資源日趨枯竭,因此,實現建築垃圾的再生利用對實現 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磚混類建築垃圾吸水率大、強度低、性能不穩定等不利特 點使其在混凝土中應用受到限制,將建築垃圾再生集料應用於磚和小型砌塊中,則受到局 部地區應用量小、不宜供應較長運距地區、產品性能不穩定的不利條件的限制,使其不能大 規模的充分利用建築垃圾。 另外,目前國內外的再生集料研究所採用的建築垃圾多為混凝土類建築垃圾,即 建築垃圾的組分以砂石骨料和水泥石為主,這種建築垃圾相對性能要大大優於以磚類建築 垃圾為主要組分的再生集料,其應用範圍較為廣泛,且處理方法較為簡單。而我國建築結構 具有特殊性,早期的建築多以磚混類房屋結構為主,經過調研,目前及未來20年內拆除的 建築垃圾仍以磚混類建築垃圾為主。所以,著力解決磚混類建築垃圾的處理是目前所面臨 的主要問題。 磚混類建築垃圾主要是原有磚混類建築物拆除產生的建築垃圾,此類建築垃圾由
於含有大量的磚瓦類材料,使其具有吸水率大、強度低、性能不穩定等不利特點。 混凝土類建築垃圾主要是鋼筋混凝土類建築物拆除產生的建築垃圾,這類建築垃
圾生產的再生集料的性能隨略低於天然砂、石集料,但相對與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則
具有較大的優勢。 由於目前國家沒有完善的建築垃圾再生利用相關政策出臺,造成建築垃圾的再生 利用成本高於天然開採的砂、石材料,而再生集料的性能與天然砂、石材料也有一定差距, 所以,對建築垃圾材料的再生利用只是在近幾年才開始逐漸被重視。而目前各大研究機構 及各大院校對建築垃圾的研究應用多選擇混凝土類建築垃圾,對磚混類建築垃圾的再生利 用研究則相對較少。目前國內對磚混類建築垃圾的應用主要局限於生產磚及小型砌塊中, 利用率較小,範圍較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利用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修築的路基,要解決磚混類建 築垃圾的再利用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0009] 這種利用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修築的路基,下承層之上築有基層,基層之上
築有道路面層,基層是由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配製的再生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層。 上述基層可以是由一種材料鋪設的單結構基層或由兩種材料鋪設的雙結構基層,
是一次完成的再生集料層,或分為底基層、上基層兩部分完成的再生集料層。 上述底基層、上基層可分別為單層或雙層。 上述底基層及上基層的單層厚度可為180mm 200mm。 上述道路面層可以是混凝土面層、瀝青混合料面層,或是由透油、碎石、中間層構 成的道路面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可以大量消耗磚混類建築垃圾、節省集料資源。而配製的半剛性基層材料著具 有較好的力學及耐久性能,可以滿足應用要求。 2)、降低生產成本。作為建築垃圾,其原材料價格大大低於天然石材,且材料強度 小,對設備的磨耗低,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3)、節省運輸成本。由於基層材料在施工過程中可以採用路拌法,可就近對建築垃 圾進行破碎加工後直接攤鋪利用。其密度小亦可降低運輸成本。 4)、材料選擇性大。可選用建築垃圾中磚含量範圍波動較大的材料;建築垃圾可利 用率高,根據不同設計需要,集料可以全部或部分選用建築垃圾再生料。性能可以滿足半剛 性基層施工驗收標準要求;抗凍性能不低於普通半剛性基層材料;抗壓回彈模量等於或略 低於普通半剛性基層材料。 本實用新型研究採用的主要原材料為磚混類建築垃圾。將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 料應用於路基材料中。解決了磚混類建築垃圾利用率低、應用範圍小、應用量小等問題。其 應用性能不但可以滿足現有標準及工程實際應用條件要求,且通過凍融、強度等試驗對比, 具有相對較好的耐久及力學性能。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道路面層、2-基層、2. l-底基層、2.2-上基層、3-下承層。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
圖1所示下承層3之上築有基層2,基層2之上築有道路面層1, 基層是由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配製的再生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層,可以是由一種材料 鋪設的單結構基層。 (1)、下承層3為道路下部結構,其處理方法可參見設計及施工驗收標準要求(根 據設計要求,也可為其他結構層)。[0029] (2)、基層鋪設一整層厚度在180 200mm的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配製的再生 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層。半剛性基層用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配製的再生無機結合料穩 定材料層鋪設,並可根據設計要求選用不同配合比的材料分層鋪設。 (3)、道路面層可以為混凝土面層、瀝青混合料面層或透油、碎石、中間層等。 實施例二,參見圖2所示,基層2為分為底基層2. 1和上基層2. 2。底基層2. 1和 上基層2. 2均為單層結構,底基層2. 1和上基層2. 2每層的厚度在180 200mm為宜,最小 壓實厚度不小於150mm,基層驗收彎沉值一般小於30(0. Olmm)。 上基層直接位於瀝青面層下、用高質量建築垃圾混合材料鋪築的主要承重層或 直接位於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高質量材料鋪築的一層稱作基層。基層可以是一層或兩層, 可以是一種或兩種材料。 底基層在瀝青路面基層下、用質量較次建築垃圾混合材料鋪築的次要承重層或在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層下、用質量較次材料鋪築的輔助層稱做底基層。底基層可以是一層或 兩層以上,可以是一種或兩種材料。 實施例三,參見圖3所示,基層2為分為底基層2. 1和上基層2. 2,上基層2. 2為 雙層結構,底基層2. 1為單層結構,每層厚度在180 200mm為宜,最小壓實厚度不小於 150mm,基層驗收彎沉值一般不小於25(0. Olmm)。 實施例四,參見圖3所示,基層2為分為底基層2. l和上基層2.2,底基層2. l和上 基層2. 2均為雙層結構,每層厚度在180 200mm為宜,最小壓實厚度不小於150mm,基層驗 收彎沉值一般不小於25 (0. Olmm)。 實施例五,參見圖4所示,基層2為分為底基層2. 1和上基層2. 2。底基層2. 1為 雙層結構,上基層2. 2為單層結構,每層厚度在180 200mm為宜,最小壓實厚度不小於 150mm,基層驗收彎沉值一般不小於25(0. Olmm)。
權利要求一種利用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修築的路基,下承層(3)之上築有基層(2), 基層(2)之上築有道路面層(1),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層(2)是分為底基層(2.1)、上基層(2.2)兩部分完成的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層。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修築的路基,其特徵在於上 述基層(2)是由一種材料鋪設的單結構基層或由兩種材料鋪設的雙結構基層。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修築的路基,其特徵在於上 述底基層(2. 1)、上基層(2.2)分別為單層或雙層。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修築的路基,其特徵在於上 述底基層(2. 1)及上基層(2. 2)的單層厚度為180mm 200mm。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修築的路基,其特徵在於上 述道路面層(1)是混凝土面層、瀝青混合料面層,或是由透油、碎石、中間層構成的道路面 層。
專利摘要一種利用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修築的路基,下承層之上築有基層,基層之上築有道路面層,基層是由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配製的再生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層。上述基層是由一種材料鋪設的單結構基層或由兩種材料鋪設的雙結構基層,是一次完成的再生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層,或分為底基層、上基層兩部分完成的再生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層。本實用新型研究採用的原材料為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配製的再生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將磚混類建築垃圾再生集料應用於路基材料中。解決了磚混類建築垃圾利用率低、應用範圍小、應用量小等問題。其應用性能不但可以滿足現有標準及工程實際應用條件要求,且通過凍融、強度等試驗對比,具有相對較好的耐久及力學性能。
文檔編號E01C3/00GK201495466SQ20092030714
公開日2010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30日
發明者崔麗, 崔寧, 王貫明, 鄒陽 申請人: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市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築基恆業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