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和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8:01:12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製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和汽車。
背景技術:
伴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們對汽車的舒適性、安全性要求也越來越挑剔。
汽車的分動箱與變速器連接,並安裝在車架上。但是由於路面的起伏會造成分動箱的振動,進而帶動變速器振動,使得分動箱與變速器之間容易造成疲勞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分動箱帶動變速器振動造成二者損壞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和汽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包括:
軟支撐部分和硬支撐部分;
所述軟支撐部分包括一襯套固定板,所述襯套固定板用於與分動箱殼體固定;
所述襯套固定板上設置一彈性結構,所述硬支撐部分的一端與所述彈性結構連接,所述硬支撐部分的另一端與車架固定。
進一步來說,所述的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中,所述彈性結構包括:
設置於所述襯套固定板中的剛性外緣;
設置於所述剛性外緣內的剛性內緣;
設置於所述剛性外緣和所述剛性內緣之間的支撐彈性件。
進一步來說,所述的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中,所述硬支撐部分包括:
中心軸,套設於所述剛性內緣內;
剛性支架,與所述中心軸連接,並與車架固定。
進一步來說,所述的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中,所述支撐彈性件包括支撐橡膠、支撐彈簧或支撐彈片。
進一步來說,所述的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中,所述襯套固定板上設置有通孔。
進一步來說,所述的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中,所述剛性外緣和所述剛性內緣同軸心設置。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如上所述的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減少由於路面輸入而引起的分動箱殼體的振動幅度,進而減少與分動箱殼體相連的變速箱的振動,降低兩者疲勞損壞的概率。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於汽車中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的軟支撐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的硬支撐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參照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包括:軟支撐部分1和硬支撐部分2;軟支撐部分1包括一襯套固定板11,襯套固定板11用於與分動箱殼體3固定;襯套固定板11上設置一彈性結構,硬支撐部分2的一端與彈性結構連接,硬支撐部分2的另一端與車架4固定。
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的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中,軟支撐部分1包括一彈性結構,並通過彈性結構與硬支撐部分2連接,軟支撐部分1通過襯套固定板11與分動箱殼體3固定。軟支撐部分1的彈性結構可以緩衝分動箱殼體3產生的振動,使得硬支撐部分2既可以實現支撐作用,同時避免硬支撐部分2和軟支撐部分1之間、硬支撐部分2和車架4之間損壞的概率。該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減少由於路面輸入而引起的分動箱殼體3的振動幅度,進而減少與分動箱殼體3相連的變速箱5的振動,降低兩者疲勞損壞的概率。
進一步來說,彈性結構包括:設置於襯套固定板11中的剛性外緣12;設置於剛性外緣12內的剛性內緣13;設置於剛性外緣12和剛性內緣13之間的支撐彈性件14。剛性內緣13被支撐彈性件14進行懸浮支撐。剛性外緣12與襯套固定板11相對固定,剛性外緣12內部為通孔,剛性內緣13在剛性外緣12的通孔內並與之同軸心設置。使得支撐彈性件14對剛性內緣13的支撐更加均勻和穩定。剛性外緣12和剛性內緣13靠支撐彈性件14連接,支撐彈性件14起到隔絕並衰減路面激勵的作用。
另外,襯套固定板11上有通孔15,固定螺釘通過通孔15使軟支撐部分1與分動箱殼體3相對固定。
進一步來說,硬支撐部分2包括:中心軸21,套設於剛性內緣13內;剛性支架22,與中心軸21連接,並與車架4固定。剛性內緣13的中間也為通孔結構。中心軸21穿過剛性內緣13,限制分動箱殼體3在中心軸21徑向的自由度,可以通過支撐彈性件14在中心軸21的徑向緩衝分動箱殼體3的振動。剛性內緣13可與中心軸21相對滑動,不限制分動箱殼體3在中心軸21的軸向運動自由度。
具體來說,支撐彈性件14包括支撐橡膠、支撐彈簧或支撐彈片。支撐彈性件14為支撐橡膠時,通過硫化等工藝,使支撐橡膠與剛性外緣12、剛性內緣13固定。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如上的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
需要說明的是,該汽車是包括上述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的汽車,上述分動箱殼體支撐裝置實施例的實現方式同樣適用於該汽車的實施例中,也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徑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以上所述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