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漂浮式水上建築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6:47:01 3
專利名稱:一種漂浮式水上建築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上建築,特別涉及可在任何水面上建造賓館、商店、 住宅等各類建築物。
背景技術:
地球表面最大面積的是水面,在陸地可用面積日益減少的情況下, 運用科學可行的方法在水的表面大面積地建造可供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場
地其意義之大不言而喻。目前的水上建築,基本都是用樁體打入地下, 從而支撐著上面的建築物體。這樣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 對大型建築物而言,要在深水及底層複雜的地方打造足夠支撐其 重量的樁體,施工非常艱難,造價非常之高。
2、 因為整個建築物體是靠樁體固定地支撐於某一位置,不能移動, 所以水位的變化和風浪的衝擊都有可能帶來麻煩甚至災難。
3、 因為整個建築物體固定在水域之中,有可能阻擋洪水的暢流,更
為嚴重的是如果洪水將其衝毀,還會致使下遊的阻塞,造成更大的災難。
4、 因為依靠樁體支撐,施工艱難,造價很高,麻煩甚多,風險很大, 所以這種方式不可能大進行面積建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結構新穎、製造簡單、成本低廉、 易於施工、方便變更、可以適用各種需要的漂浮式水上建築。
本實用新型的漂浮式水上建築結構非常簡單,就是由建築物、支撐建築物的臺面和臺面下方的浮重物體組合而成。
本實用新型的漂浮式水面建築,是採用輕質固態物體,借用水的浮力
支撐整個建築物體的重量;浮重物體是由輕質實體組合而成;承載建築 物的臺面可直接澆築於浮重物體之上,也可通過支架於浮重物體項連接。 這種建築方式結構簡單、用途廣泛、可塑性強,具有下列特點-
1、 整個建築物的重量是靠漂浮物體借用水的浮力支撐,漂於水面, 不與水底接觸,所以不懼水深,不受水底環境影響,從而有效解決深水 或水底環境不佳而造成的施工困難。
2、 整個建築物漂浮於水面,隨水位變化而上下浮動,所以不怕水位 變化的影響,更有益的是不懼洪水,不礙水流。
3、 用以產生浮力的漂浮物體是由實體物質組合而成,所以不會產生 如同空心船體破損、進水而沉沒的現象。大面積建造可保不會沉斜和側 翻事故的發生。
4、 整個建築物的浮重部分是由大量的如同聚苯乙烯類輕質物體經表 面保護加工處理後組合而成,製造這些浮重物體的材料和製作工藝要求 都不需要太高,所以這種模式的水上建築其水下部分的建設成本將大大 降低。
5、 整個建築物體都是漂浮於水面,可以根據環境或需求變化,隨時 隨意對其位置進行移動。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浮重物體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輕質的實體和臺面進行組合,形成一 個可以漂於水面並可承載各種建築物體的水面載體。其中,大量輕質的 物體是置於水中,通過這些物體在水中組合產生足夠的浮力,從而支撐 水上建築物。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參照圖l、圖2,是本發明所述的漂浮式水面碼頭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和整體結構側視如圖l、圖2所示,該水面建築包括建築物體"1"、組合式臺面"2" 和其下方的組合式浮重物體"3"。其特徵是建築物體"l"是建造於支 撐建築物的臺面"2"上,臺面"2"下方是產生浮力的浮重物體"3"。 浮重物體"3"置於水面。臺面"2"由於有了浮重物體"3"的支撐而漂 於水面之上,從而實現漂浮式水上建築的目的。
參照圖3,是本發明所述的漂浮式水上碼頭的水上浮重物體的結構俯 視如圖3所示,該"水上浮重物體2"是由大量模塊式輕質物體組合而 成的,方便安裝和拆卸,從而可以隨意改變其大小。
以上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及其核心思想,對於 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
及應 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 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漂浮式水上建築,包括建築物(1)、臺面(2)和浮重物體(3),其特徵在於建築物(1)建造於臺面(2)的上方。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水上建築,其特徵在於臺面 2)可直接固定在浮重物體(3)上方,或通過支架與浮重物體(3) 相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水上建築,其特徵在於浮重物體(3)是由大量輕質實體物體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以漂於水面的水上建築,具體方式是將大量輕質的物體通過一種組合,形成一個可承載所需重量的水下漂浮載體,在這個載體上建造一個平臺,再在這個平臺上建造賓館,別墅等人們生活需要的各種建築物。其中,大量輕質的物體是置於水中,通過這些物體在水中組合產生足夠的浮力,從而支撐平臺上的建築物。其優點是結構新穎、製造簡單、成本低廉、易於施工、不懼洪水、可抗風浪、可方便移動。
文檔編號B63B35/44GK201385766SQ20092014145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12日
發明者鵬 周 申請人:鵬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