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2023-04-26 16:12:11 1
專利名稱: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擊實土的腐蝕性測試評價領域,具體是一種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用地緊張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擊實土成為山區基本建設挖山填溝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在各種地下管線的鋪設完成後均需擊實土進行覆蓋保護,因此擊實土的腐蝕性測試評價也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擊實土的腐蝕性測試評價有現場埋片試驗和室內試驗。現場埋片時間長、測試難度也較大;室內試驗大多是研究材料的腐蝕行為,未對擊實土的擊實參數做具體要求,與實際工程的環境沒有相似可比性;同時擊實土的腐蝕性評價測試時測試位置不同也會給評價帶來誤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方便、快捷的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及其使用方法。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包括測試筒,罩放測試筒的恆溫恆溼箱,電動擊實裝置,裝配於測試筒內且導線引出測試筒的兩個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電解失重工作電極、電解失重輔助電極、錐形瓶指示電極、氯化鉀參比電極以及鉬電極,以測試筒的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裝配於測試筒內且導線引出測試筒的兩個電阻率測試電極,所述的測試筒包括帶有底座的下筒,可拆卸固定連接於下筒上端的環形中筒,可拆卸固定連接於環形中筒上端的環形上筒,所述的測試筒的下端和側面均開有透氣孔。下筒與環形中筒之間的可拆卸固定連接、環形中筒與環形上筒之間的可拆卸固定連接均採用的是本領域公知的可拆卸固定連接方式,如兩筒之間呈卡接配合、長螺釘連接、或兩筒之間通過連接扣相連。電動擊實裝置、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電解失重工作電極、電解失重輔助電極、錐形瓶指示電極、氯化鉀參比電極、鉬電極以及電阻率測試電極均是本領域公知裝置。所述的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第一步、下筒內裝滿原土,由電動擊實裝置分別對不同含水量的原土進行擊實試驗,確定最優含水量;第二步、下筒內均勻鋪敷最優含水量的原土,電動擊實裝置擊實形成擊實土,下筒的擊實土上放置兩個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且將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外接於極化曲線測定儀;第三步、下筒上端連接環形中筒,環形中筒內均勻鋪敷同一最優含水量的原土,同時將兩個電阻率測試電極以測試筒的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埋設於環形中筒內,兩個電阻率測試電極外接於交流數字電橋,電動擊實裝置擊實環形中筒內的原土形成擊實土,環形中筒的擊實土上放置電解失重工作電極和電解失重輔助電極,且將電解失重工作電極和電解失重輔助電極外接於直流電源上;第四步、環形中筒上端連接環形上筒,環形上筒內均勻鋪敷同一最優含水量的原土,同時將錐形瓶指示電極、氯化鉀參比電極和鉬電極均布埋設於環形上筒內,錐形瓶指示電極、氯化鉀參比電極和鉬電極外接於pH/mV計,電動擊實裝置擊實環形上筒內的原土形成擊實土;第五步、恆溫恆溼箱罩放測試筒,控制恆溫恆溼箱內的溫度以及溼度,進行擊實土的腐蝕參數的測試,評價擊實土的腐蝕性。擊實試驗確定最優含水量的試驗方法為本領域公知試驗方法。電動擊實裝置擊實原土形成擊實土的操作方法,為本領域常規操作方法。交流數字電橋、直流電源以及PH/mV計為現有公知儀器。所述的恆溫恆溼箱包括箱體,安裝於箱體內的加熱器和加溼器,安裝於箱體內的溫度、溼度傳感器,設於箱體外可監視箱體內溫度、溼度的儀表。所述的恆溫恆溼箱還配置有可根據儀表顯示的溫度、溼度控制加熱器、加溼器的控制單元。本發明所述的恆溫恆溼箱為現有公知裝置,該控制單元為現有公知技術,因此在此不再贅述。具體使用時,根據實際工程環境設計恆溫恆溼箱內測試筒的測試環境。所述的測試筒的下端和側面均開有透氣孔,是為了便於測試筒內擊實土所處的環境更加逼真的模擬實際工程環境。上述使用方法中各電極的安裝位置可有效減小各電極之間的幹擾影響,使得擊實土的腐蝕性評價更加準確。本發明所述的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模擬了擊實土的實際工程環境,將各項擊實土的各項腐蝕性指標一次性測量,可獲得不同時間下擊實土的極化電流密度、電阻率、電解失重、pH值和氧化還原電位等腐蝕參數,操作方便、快捷、綜合性高,腐蝕性評價準確。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_恆溫恆溼箱,2-底座,3-下筒,4-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5-環形中筒,6-電動擊實裝置,7-電解失重工作電極,8-電解失重輔助電極,9-錐形瓶指示電極,10-氯化鉀參比電極,11-鉬電極,12-電阻率測試電極,13-環形上筒,14-透氣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包括測試筒,罩放測試筒的恆溫恆溼箱1,電動擊實裝置6,裝配於測試筒內且導線引出測試筒的兩個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4、電解失重工作電極7、電解失重輔助電極8、錐形瓶指示電極9、氯化鉀參比電極10以及鉬電極11,以測試筒的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裝配於測試筒內且導線引出測試筒的兩個電阻率測試電極12,所述的測試筒包括帶有底座2的下筒3,可拆卸固定連接於下筒3上端的環形中筒5,可拆卸固定連接於環形中筒5上端的環形上筒13,所述的測試筒的下端和側面均開有透氣孔14。具體實施時,所述的可拆卸固定連接方式可採用卡接配合、長螺釘連接、或連接扣。所述的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第一步、下筒3內裝滿原土,由電動擊實裝置6分別對不同含水量的原土進行擊實試驗,確定最優含水量;第二步、下筒3內均勻鋪敷最優含水量的原土,電動擊實裝置6擊實形成擊實土,下筒3的擊實土上放置兩個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4,且將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4外接於極化曲線測定儀;第三步、下筒3上端連接環形中筒5,環形中筒5內均勻鋪敷同一最優含水量的原土,同時將兩個電阻率測試電極12以測試筒的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埋設於環形中筒5內,兩個電阻率測試電極12外接於交流數字電橋,電動擊實裝置6擊實環形中筒5內的原土形成擊實土,環形中筒5的擊實土上放置電解失重工作電極7和電解失重輔助電極8,且將電解失重工作電極7和電解失重輔助電極8外接於直流電源上;第四步、環形中筒5上端連接環形上筒13,環形上筒13內均勻鋪敷同一最優含水量的原土,同時將錐形瓶指示電極
9、氯化鉀參比電極10和鉬電極11均布埋設於環形上筒13內,錐形瓶指示電極9、氯化鉀參比電極10和鉬電極11外接於pH/mV計,電動擊實裝置6擊實環形上筒13內的原土形成擊實土 ;第五步、恆溫恆溼箱I罩放測試筒,控制恆溫恆溼箱I內的溫度以及溼度,進行擊實土的腐蝕參數的測試,評價擊實土的腐蝕性。具體製作時,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4、電解失重工作電極7、電解失重輔助電極
8、錐形瓶指示電極9、氯化鉀參比電極10、鉬電極11以及電阻率測試電極12的外接可通過於測試筒上開設引線孔,將各電極連接於相應的儀器上。
權利要求
1.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測試筒,罩放測試筒的恆溫恆溼箱 (1),電動擊實裝置(6),裝配於測試筒內且導線引出測試筒的兩個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4)、電解失重工作電極(7)、電解失重輔助電極(8)、錐形瓶指示電極(9)、氯化鉀參比電極(10)以及鉬電極(11),以測試筒的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裝配於測試筒內且導線引出測試筒的兩個電阻率測試電極(12),所述的測試筒包括帶有底座(2)的下筒(3),可拆卸固定連接於下筒(3)上端的環形中筒(5),可拆卸固定連接於環形中筒(5)上端的環形上筒(13), 所述的測試筒的下端和側面均開有透氣孔(1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第一步、下筒(3)內裝滿原土,由電動擊實裝置(6)分別對不同含水量的原土進行擊實試驗,確定最優含水量;第二步、下筒(3)內均勻鋪敷最優含水量的原土,電動擊實裝置(6)擊實形成擊實土, 下筒(3)的擊實土上放置兩個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4),且將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4) 外接於極化曲線測定儀;第三步、下筒(3)上端連接環形中筒(5),環形中筒(5)內均勻鋪敷同一最優含水量的原土,同時將兩個電阻率測試電極(12)以測試筒的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埋設於環形中筒(5)內,兩個電阻率測試電極(12)外接於交流數字電橋,電動擊實裝置(6)擊實環形中筒(5)內的原土形成擊實土,環形中筒(5)的擊實土上放置電解失重工作電極(7 )和電解失重輔助電極(8 ),且將電解失重工作電極(7 )和電解失重輔助電極(8 )外接於直流電源上;第四步、環形中筒(5)上端連接環形上筒(13),環形上筒(13)內均勻鋪敷同一最優含水量的原土,同時將錐形瓶指示電極(9)、氯化鉀參比電極(10)和鉬電極(11)均布埋設於環形上筒(13 )內,錐形瓶指示電極(9 )、氯化鉀參比電極(10 )和鉬電極(11)外接於pH/mV 計,電動擊實裝置(6)擊實環形上筒(13)內的原土形成擊實土 ;第五步、恆溫恆溼箱(I)罩放測試筒,控制恆溫恆溼箱(I)內的溫度以及溼度,進行擊實土的腐蝕參數的測試,評價擊實土的腐蝕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擊實土的腐蝕性測試評價領域,具體是一種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測試筒,罩放測試筒的恆溫恆溼箱,電動擊實裝置,裝配於測試筒內且導線引出測試筒的兩個極化電流密度測試電極、電解失重工作電極、電解失重輔助電極、錐形瓶指示電極、氯化鉀參比電極以及鉑電極,以測試筒的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裝配於測試筒內且導線引出測試筒的兩個電阻率測試電極,所述的測試筒包括帶有底座的下筒,可拆卸固定連接於下筒上端的環形中筒,可拆卸固定連接於環形中筒上端的環形上筒,所述的測試筒的下端和側面均開有透氣孔。所述的室內擊實土腐蝕性評價裝置模擬了擊實土的實際工程環境,操作方便、快捷、綜合性高,腐蝕性評價準確。
文檔編號G01N27/00GK102998339SQ20121050819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明者韓鵬舉, 郝海豔, 王海傑, 何斌, 劉飛姣, 白曉紅, 杜湧, 張文博, 齊園園, 劉新 申請人:太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