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構-連續橋墩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09:04:26 1
專利名稱:剛構-連續橋墩構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或建築物的支承結構,特別涉及鐵路高架車站橋 (橋梁)建(建築物)合一設施的支承結構或多線橋梁的橋墩。
背景技術:
目前,鐵路多線橋和高架車站橋建合一設施的支承結構主要採用橋梁 剛架橋墩。橋梁剛架橋墩主要由蓋梁和沿其縱向間隔布設的墩柱構成,各 墩柱的上端與蓋梁固結形成超靜定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墩柱除承受 壓力外,還承受彎矩,將產生水平推力,因此必須要有良好的地基條件, 或用較深的基礎和用特殊的構造措施來抵抗推力的作用。其墩高通常較
高且橋墩需一次性澆築成型。當墩高較低(如10m以下)時,其基礎設計 困難,投資增加較大,剛架橋墩不適用,而且在受其它因素(如車站提梁 站)影響,需分開分段澆築時,剛架橋墩基本不能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剛構-連續橋墩構造,該 構造可降低基礎設計難度,大量節省基礎投資,而且可分段分開澆築,能 靈活地滿足各種施工條件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剛 構-連續橋墩構造,包括蓋梁和沿其縱向間隔布設的至少兩根墩柱,其特 徵是所述墩柱中包含有一根其頂端與蓋梁形成固結的固結墩柱,其餘墩 柱為其頂端通過活動支座與蓋梁形成鉸接的鉸接墩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墩柱受力簡單、明確,便於墩高較低時 的基礎設計,可大量節省基礎投資;可分段分開澆築,能靈活地滿足各種 施工條件的需求。特別適用於鐵路高架車站橋(橋梁)建(建築物)合一設施的支承結構或多線橋梁的橋墩。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三幅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剛構-連續橋墩構造實施例1的立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剛構-連續橋墩構造實施例2的立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剛構-連續橋墩構造實施例3的立面圖。 圖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稱及所對應的標記蓋梁io、固結墩柱 20、鉸接墩柱21、活動支座22。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2,本實用新型的剛構-連續橋墩構造,包括蓋梁10和沿其縱 向間隔布設的至少兩根墩柱,所述墩柱中包含有一根其頂端與蓋梁10形 成固結的固結墩柱20,其餘墩柱為其頂端通過活動支座22與蓋梁10形成 鉸接的鉸接墩柱21 。活動支座22的設置允許蓋梁10在撓曲和伸縮時轉動 和移動,各墩柱的受力簡單、明確,便於墩高較低時的基礎設計,可大量 節省基礎投資,而且可分段分開澆築,能靈活地滿足各種施工條件的需求。
圖1、圖2和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三種典型結構。參照圖l,所述 墩柱的數量為兩根,固結墩柱20、 4交接墩柱21分別位於蓋梁10的縱向兩 端部。參照圖2,所述墩柱的數量為三根,其中固結墩柱20設置蓋梁10 的縱向中心部,兩根鉸接墩柱21分別位於蓋梁10的縱向兩端部。參照圖 3,所述墩柱的數量為四根,其中固結墩柱20靠近蓋梁10的縱向中心部, 在固結墩柱20的兩側分別設置一根和兩根鉸接墩柱21 。
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剛構-連續橋墩構造的一些原 理,並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範圍內, 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所申 請的專利範圍。
權利要求1.剛構-連續橋墩構造,包括蓋梁(10)和沿其縱向間隔布設的至少兩根墩柱,其特徵是所述墩柱中包含有一根其頂端與蓋梁(10)形成固結的固結墩柱(20),其餘墩柱為其頂端通過活動支座(22)與蓋梁(10)形成鉸接的鉸接墩柱(21)。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剛構-連續橋墩構造,其特徵是所述墩柱 的數量為兩根,固結墩柱(20)、鉸接墩柱(21 )分別位於蓋梁(10)的 縱向兩端部。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剛構-連續橋墩構造,其特徵是所述墩柱 的數量為三根,其中固結墩柱(20)設置蓋梁(10)的縱向中心部,兩根 鉸接墩柱(21 )分別位於蓋梁(10)的縱向兩端部。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剛構-連續橋墩構造,其特徵是所述墩柱 的數量為四根,其中固結墩柱(20)靠近蓋梁(10)的縱向中心部,在固 結墩柱(20)的兩側分別設置一根和兩根鉸接墩柱(21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剛構-連續橋墩構造,旨在降低基礎設計難度,大量節省基礎投資,而且可分段分開澆築,並能靈活地滿足各種施工條件的需求該構造包括蓋梁(10)和沿其縱向間隔布設的至少兩根墩柱,其特徵是所述墩柱中包含有一根其頂端與蓋梁(10)形成固結的固結墩柱(20),其餘墩柱為其頂端通過活動支座(22)與蓋梁(10)形成鉸接的鉸接墩柱(21)。特別適用於鐵路高架車站橋(橋梁)建(建築物)合一設施的支承結構或多線橋梁的橋墩。
文檔編號E01D19/02GK201390931SQ200920080179
公開日2010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14日
發明者義 周, 巖 杜, 楊忠賢, 羅偉元, 丹 胡, 艾忠良, 超 蔡, 列 陳, 陳楊義 申請人: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