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及其封裝方法
2023-04-26 10:43:51 2
專利名稱: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及其封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及其封裝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封裝結構。
背景技術: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ELD,Organic EL Display)又稱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由於具有高亮度、屏幕反應速度快、輕薄短小、全彩、無視角差與低耗電量的特性,因此可取代傳統液晶顯示器成為新一代可攜式信息產品、行動電話、個人數字處理器以及可攜式計算機普遍使用的顯示裝置。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與液晶顯示器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是利用自發光有機發光層作為顯示照明的來源。請參照圖1,顯示一現有有機發光二極體1(或稱電激發光顯示元件),至少包括一陽極電極板12、一發光層14與一陰極電極板16;其中,發光層14夾於二電極板12與16之間,形成一「漢堡包」(sandwich)結構。在正向電壓驅動下,陽極電極板12向發光層14注入空穴(hole),陰極電極板16向發光層14注入電子(electron)。注入的空穴和電子在發光層14中相遇結合,使電子由激發態(excited state)降回基態(base state),並將多餘能量以光波的形式輻射(radiation)釋出。
在一般應用上,電激發光顯示元件1會受水氣的影響,而造成下列狀況一、水氣容易附著於發光層14表面,並侵入發光層14中,而導致發光層14的發光強度與發光均勻性有顯著的降低;二、水氣侵入發光層14與二電極板的接口,導致發光層14脫離電極板,而產生暗點(dark spot)。因此,本發明設計一密閉的封裝結構來保護電激發光顯示元件1,以避免外界環境中的水氣入侵,對有機發光層14的正常顯示產生影響。
請參照圖2,其為一現有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封裝結構20,該封裝結構20包括一電激發光顯示元件1、一玻璃基板22與一背板24;其中,電激發光顯示元件1設於玻璃基板22的下表面,而背板24是以噴砂方式或蝕刻方式,加工一寬廣的凹槽241於其上表面。同時,玻璃基板22通過粘著劑26固定於背板24上,該粘著劑26是環繞塗布於該凹槽241外圍(即背板24邊緣),使該凹槽形成一密閉空間,以容納上述電激發光顯示元件1。
同時,為了減少上述密閉空間內既存的水氣,並且預防外界的水氣滲入該密閉空間內,對電激發光顯示元件1產生傷害,在該凹槽的底面241a上設置一乾燥層28,並由該凹槽底面241a的中央位置,往該凹槽241的四周延伸,以吸收密閉空間內的水氣。
雖然上述封裝結構20可以有效防止電激發光顯示元件1因接觸水氣而劣化,但仍有下列缺點待改進一、為使密閉空間具有足夠的深度以容納乾燥劑層28,背板24必須具有足夠的厚度,以提供加工形成凹槽241所需的空間,因而導致封裝結構20的厚度無法降低。
二、上述凹槽241必須具備一均勻寬廣的底面241a,因此製作凹槽241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而提高生產成本,且工藝的控制也有相當難度;同時,背板24的強度亦相應降低,容易發生破片。
三、當顯示器做到大尺寸時,因為面積增加,上述玻璃基板22與背板24彎曲(bending)的現象將相對增加,而使得背板24壓到陰極或發光層的情況更為嚴重。
四、由於金屬電極的厚度無法製作很厚,所以在大尺寸面板時其電阻會很大,因而造成壓降不均勻的問題,導致面板表現不佳。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高強度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封裝結構,以解決上述現有封裝結構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高強度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其封裝結構及封裝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能降低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元件陰極的阻抗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其封裝結構和封裝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至少包括一基板;一電激發光顯示元件,設於該基板下表面;一背板;以及一金屬圖案層,形成於背板與基板相對的表面上,並與電激發光顯示元件的陰極至少部分接觸,以降低陰極的阻抗並強化背板。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封裝方法,至少包括提供一背板;設置一金屬圖案層於該背板上;塗布一粘著劑於該背板上表面的周邊;以及粘貼一基板於該背板上,其中該基板的下表面設置了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元件,且該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元件的陰極與該金屬圖案層至少部分接觸。
圖1為現有技術一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圖;圖2為現有技術一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封裝結構圖;圖3為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封裝結構圖;圖4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背板上圖像層布局示意圖;圖4B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背板上圖像層布局示意圖;圖4C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背板上圖像層布局示意圖;及圖4D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背板上圖像層布局示意圖。
簡單符號說明1電激發光顯示元件12陽極電極板14發光層 16陰極電極板241背板上表面凹槽241a凹槽底面36金屬圖案層 20、30顯示器封裝結構22、32基板 24、34背板26、37粘著劑 28、38乾燥劑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3,是根據本發明繪示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封裝結構30的優選實施例的示意圖,該封裝結構30包括一電激發光顯示元件1、一金屬圖案層36、一乾燥劑38、一基板32與一背板34。基板32與背板34都可用透光性材料的平板製成,在以下的敘述中將以玻璃作為基板32及背板34為例來解釋。
電激發光顯示元件1位於玻璃基板32的下表面,金屬圖案層36、乾燥劑38位於玻璃背板34的上表面,且乾燥劑38位於金屬圖案層36的空隙或於玻璃背板34的周圍(介於金屬圖案層36與粘著劑37之間),玻璃基板32通過粘著劑37固定於玻璃背板34上,粘著劑37是環繞塗布於玻璃背板34邊緣(玻璃背板34外圍),使玻璃基板32、玻璃背板34、粘著劑37形成一密閉空間,以容納上述電激發光顯示元件1、乾燥劑38與金屬圖案層36。
請參照圖四所示,在本發明中,背板上的金屬圖案層可製作成線條狀(圖4A)、網格狀(圖4B)、柱狀陣列(圖4C)以及薄膜(圖4D)等圖案。當金屬圖案層為線條狀、網格狀、柱狀陣列時,適用於顯示元件為雙向發光或單向發光;當為金屬薄膜時,則適用於顯示元件為單向發光且為透過玻璃基板向上發光(Bottom Emission)的模式。
本發明使用金屬圖案層具有以下優點一、金屬圖案層與顯示元件的陰極接觸,由於金屬導電性良好,即可把金屬圖案層作為顯示元件陰極的延伸,可將整體視為增加陰極的截面積(即等同於增加陰極厚度),故能減低電激發光顯示元件陰極阻抗,改善壓降的問題,使顯示器均一性表現優選。
二、金屬圖案層可增加顯示器結構強度,作為顯示器的強化結構(Spacer),並使玻璃基板及玻璃背板彎曲(bending)現象有所改善。由於金屬圖案層與顯示元件接觸,使玻璃基板及玻璃背板之間不至於懸空,另外,利用此架構的話,玻璃背板就不一定需加工製造一凹槽以容納乾燥劑,故玻璃背板的強度不會減低,亦減低其生產成本。
三、金屬圖案層若是線條狀、網格狀、或柱狀陣列時,可作為顯示元件的遮光層(Black Matrix),能夠遮蔽像素開口以外的光源,提升色彩對比,防止鄰接的紅色、綠色及藍色像素互相混色。在設計時需考量其像素(Pixel)電路的位置,以不影響像素的開口率為準則。
一般而言,電激發光顯示元件的控制線路與其它元件均製作於玻璃基板的下表面,因此,若是電激發光顯示元件為透過玻璃背板向下發光(TopEmission)的模式,可以提高電激發光顯示元件的開口率;再配合金屬圖案層的設計,即可達到提升對比度、增加顯示器結構強度、減低電激發光顯示元件陰極阻抗、改善壓降的問題,以及使顯示器均一性表現優選等優點。
以上所述是利用優選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其目的在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更好了解本發明的內容並據以實施,而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範圍,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未脫離本發明的精神與範疇的前提下,對本發明進行的任何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至少包括一基板;至少一電激發光顯示元件,設於該基板下表面;一背板;及一金屬圖案層,設於該背板面對該基板的表面上,並與該至少一電激發光顯示元件的陰極至少部分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其中該基板及該背板為透光性材料。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其中該透光性材料為一玻璃平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其中該金屬圖案層為金屬線條狀。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其中該金屬圖案層為金屬網格狀。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其中該金屬圖案層為金屬柱狀陣列。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其還包括一乾燥劑位於該背板周圍。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其還包括一乾燥劑位於該金屬圖案層之間的空隙。
9.一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封裝方法,至少包括提供一背板;設置一金屬圖案層於該背板上;塗布一粘著劑於該背板上表面的周邊;以及粘貼一基板於該背板上,其中該基板的下表面設置了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元件,且該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元件的陰極與該金屬圖案層至少部分接觸。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封裝方法,其中還包括設置一乾燥劑於該背板上表面的四周。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封裝方法,其中還包括設置一乾燥劑於該金屬圖案層之間的空隙。
全文摘要
一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至少包括一基板、一電激發光顯示元件位於該基板下表面、一背板及一金屬圖案層,形成於背板與基板相對的表面上,並與電激發光顯示元件的陰極至少部分接觸。
文檔編號H05B33/02GK1668145SQ200510068458
公開日2005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8日
發明者王婉諭, 蘇志鴻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