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收穫棗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7:28:0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農業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收穫棗裝置。
背景技術:
在紅棗,又名大棗。大棗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在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復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因此,大棗就有了「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紅棗為溫帶作物,適應性強,主要分布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區。
以陝北為例,收穫季節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目前採用人工打棗的方式,在一粒粒去撿拾掉落在地上的棗子。在收棗過程中打棗杆靈活度不夠,導致收穫不徹底,並且棗掉落到地上容易對棗造成損傷,不易保存,人工撿棗也效率低,勞動量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與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省時,便捷,方便收穫的打棗裝置,既可以滿足靈活打棗,也可以方便收集打落的棗。
解決上述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收穫棗裝置。包括打棗杆和果實收集器,所述打棗杆為升縮杆,由緊固圈固定連接,伸縮杆的上端設置有抓手,下端設置有手搖杆,所述升縮杆為空心,中心穿有細鋼絲,所述細鋼絲一端纏繞於手搖杆,另一端連接抓手,在細鋼絲的下端連接有拉繩,所述拉繩的一端連接有握杆,所述果實收集器有扇形絲網與搖杆組成,絲網一端縫合與搖杆上,所述拉繩與細鋼絲通過緊固螺絲連接,所述拉繩與握杆連接處設置有固定支點,在握杆下方設置有與伸縮杆連接的彈簧,握杆尾部設置有緊固螺絲,所述抓手有活動端,固定端和彈簧組成,其中活動端與細鋼絲連接,所述扇形絲網為兩層,下方設置有「T」型支架。
本實用新型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打棗杆為伸縮杆可靈活使用,手握杆控制上方抓手,搖動樹枝更加方便,下方絲網質量輕,棗下落可減少對棗的傷害。本實用新型省時,省力,結構簡單,方便實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打棗杆結構示意圖。
圖2為果實收集器收起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圖1為打棗杆結構示意圖,圖2為果實收集器收起示意圖。打棗杆為升縮杆3,由緊固圈固定7連接,伸縮杆3的上端設置有抓手9,下端設置有手搖杆1,所述升縮杆3為空心,中心穿有細鋼絲8,所述細鋼絲8一端纏繞於手搖杆1,另一端連接抓手9,在細鋼絲8的下端連接有拉繩2,所述拉繩2的一端連接有握杆13,果實收集器有扇形絲網16與搖杆17組成,絲網16一端縫合與搖杆17上,所述拉繩2與細鋼絲8通過緊固螺絲10連接,所述拉繩2與握杆13連接處設置有固定支點11,在握杆13下方設置有與伸縮杆連接的彈簧12,握杆13尾部設置有緊固螺絲14,所述抓手9有活動端4,固定端4和彈簧6組成,其中活動端4與細鋼絲8連接,所述扇形絲網為兩層,下方設置有「T」型支架15。
使用過程手握住打棗器下部,利用上部的抓手抓住樹枝,可根據樹的高度調節伸縮杆,調節後鎖死禁錮螺絲,並搖動手搖杆,伸縮細鋼絲,完成後即可左右或上下搖動,棗便會掉落下來。在棗樹的下面將收集器拉開構成圓形,根據需要可選擇收集網的弧長和數量,當棗落下,便掉到收集網上了。攪動收集器曲柄,大棗留在上層的鋼絲網上,小棗則通過第一個大孔網掉落在第二層鋼絲網上,這樣兩層絲網起到分揀和收集雙層功效。攪動收集器曲柄,絲網便可以拉緊和收回,此裝置方便攜帶,且實用任何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