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圓筒定位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7:18:37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定位工裝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的圓筒定位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市場的發展,全國各地輸油、輸氣管道的鋪設越來越多,管件產品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大,客戶對關鍵的要求更為苛刻,不斷提出正常設備無法生產的特殊管件,在實際操作中,將板材捲成圓筒時,一般需要人工卷板定弧或者用卷板機,但是人工卷板定弧度是一項很困難的事,對於小板幅的材料還可以通過在工裝平臺上製作胎膜或靠山來做出相應的弧度。但是板幅太大不僅不好掌控材料的扭曲變形,更沒辦法對材料進行加工。而卷板機雖然能勝任卷制大直徑圓筒,由於其是通過在不同位置對板材施壓,達到預想的弧度,使得不能很好地控制板材在卷彎和裝卸時的彈性變量,同時工序單一,只能轉入下一工序完成後續工作。因此我們研製了一種新型的圓筒定位工裝,其在板幅較大時不僅節約了人力,減小了材料的扭曲變形,而且可對板材一次成型、且便於在弧度定位後能在該工裝中完成多項後續工藝,使用方便、功能齊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所述的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的圓筒定位工裝,其在板幅較大時不僅節約了人力,減小了材料的扭曲變形,而且可對板材一次成型、且便於在弧度定位後能在該工裝中完成多項後續工藝,使用方便、功能齊全。
為了實現所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具體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的圓筒定位工裝,包括底橫梁5,底橫梁5之間設置的底縱梁6及兩側底縱梁6上方安裝的立柱9;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立柱9底端之間通過螺栓活動連接有下模結構2,上端之間通過螺栓活動連接有上模結構1,其下模結構2、上模結構1上均設有第二圓弧結構、第一圓弧結構,且第一圓弧結構與第二圓弧結構閉合形成了加工圓筒件的直徑尺寸;所述的立柱9內側壁上設有受力支座3,受力支座3與上模結構1上表面之間設有使上模結構1相對下模結構2上下運動的動力驅動裝置8。
所述的上模結構1頂部設有吊耳裝置7。
所述的底橫梁5與底縱梁6的連接處設有加強拉筋10。
所述的動力驅動裝置8為液壓油缸或千斤頂裝置。
所述的立柱9下端、下模結構2的側面通過螺栓安裝有限位塊4。
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圓筒定位工裝,所述的立柱9底端之間通過螺栓活動連接有下模結構2,上端之間通過螺栓活動連接有上模結構1,其下模結構2、上模結構1上均設有第二圓弧結構、第一圓弧結構,且第一圓弧結構與第二圓弧結構閉合形成了加工圓筒件的直徑尺寸,所以其可根據加工的圓筒直徑隨意的更換上設有不同半徑的第一圓弧結構、第二圓弧結構的上模結構1與下模結構2,其更換方便、使用範圍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一、立柱9底端之間通過螺栓活動連接有下模結構2,上端之間通過螺栓活動連接有上模結構1,其可根據加工的圓筒直徑隨意的更換上設有不同半徑的第一圓弧結構、第二圓弧結構的上模結構1與下模結構2,其更換方便、使用範圍廣;二、立柱9內側壁上設有受力支座3,受力支座3與上模結構1上表面之間設有使上模結構1相對下模結構2上下運動的動力驅動裝置8,其在板幅較大時不僅節約了人力,減小了材料的扭曲變形,而且可對板材一次成型、且便於在弧度定位後能在該工裝中完成多項後續工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附圖1的俯視圖。
圖3為附圖1的左視圖。
圖中:上模結構1,下模結構2,受力支座3,限位塊4,底橫梁5,底縱梁6,吊耳裝置7,動力驅動裝置8,立柱9,加強拉筋10。
具體實施方式
一下結合附圖1、附圖2、附圖3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其有益效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新型的圓筒定位工裝,包括底橫梁5,底橫梁5之間設置的底縱梁6及兩側底縱梁6上方安裝的立柱9;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立柱9底端之間通過螺栓活動連接有下模結構2,上端之間通過螺栓活動連接有上模結構1,其下模結構2、上模結構1上均設有第二圓弧結構、第一圓弧結構,且第一圓弧結構與第二圓弧結構閉合形成了加工圓筒件的直徑尺寸,其可根據加工的圓筒直徑隨意的更換上設有不同半徑的第一圓弧結構、第二圓弧結構的上模結構1與下模結構2,其更換方便、使用範圍廣。
所述的立柱9內側壁上設有受力支座3,受力支座3與上模結構1上表面之間設有使上模結構1相對下模結構2上下運動的動力驅動裝置8,其在板幅較大時不僅節約了人力,減小了材料的扭曲變形,而且可對板材一次成型、且便於在弧度定位後能在該工裝中完成多項後續工藝。
所述的上模結構1頂部設有吊耳裝置7,方便提起需要更換的上模結構1。
所述的底橫梁5與底縱梁6的連接處設有加強拉筋10,防止了本工裝容易變形的問題。
所述的動力驅動裝置8為液壓油缸或千斤頂裝置。
所述的立柱9下端、下模結構2的側面通過螺栓安裝有限位塊4。
使用時根據需要,將相應弧度的上模結構1與下模結構2通過立柱9安裝在工裝上,首先,將下模結構2通過螺栓活動安裝在立柱9的下端,然後用行車將上一工序中拼接對焊成近似圓筒狀的板材吊入下模結構的2的第二圓弧結構中,再安裝上模結構1至立柱9上的限位塊4內,最後利用動力驅動裝置提供動力使上模結構1與下模結構吻合,從而達到預想的弧度;利用此工裝對板材弧度的定位繼續完成後續的相應工序,從而節省時間和人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