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用電磁式常閉式熄火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5:24:51 1
專利名稱:一種車用電磁式常閉式熄火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一種車用電磁式常閉式熄火器涉及車用熄火器,特別是電磁式熄火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車用電磁式熄火器噴油泵上的熄火柄的位置不同,以至於熄火柄的拉動方向不同,所以熄火器的工作方法不同。在車輛停車熄火時,需要吸拉熄火柄離開供油位置的熄火器中,由於熄火器內的吸拉線圈通電時間是直接由駕駛員操作點火開關控制,時間較長,熄火器內的吸拉線圈容易因高溫而損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一種車用電磁式常閉式熄火器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磁式熄火器中的吸拉線圈通電時間可以定時控制的車用電磁式熄火器。本實用新型一種車用電磁式常閉式熄火器是由外殼、維持線圈、吸拉線圈、銜鐵、防水橡膠護套、連杆構成,其特點是所述吸拉線圈和維持線圈分別串聯兩個場效應管的集電極,通過繼電器的兩個動觸頭並聯兩個電容,繼電器的兩個常閉接口串聯電阻和場效應管的基極,兩個電容分別通過繼電器常閉接口並聯電阻,繼電器的兩個常開接口連接電源,繼電器連接汽車點火開關,所述兩個場效應管的發射極、繼電器和兩個電容共同接地。當汽車啟動時,閉合點火開關,油路正常導通,當汽車熄火時,汽車點火開關斷開使繼電器截止,繼電器的動觸頭斷開,與常閉點閉合,使兩個電容放電,兩個電容電流分別經過電阻後接通兩個場效應管的基極,使兩個場效應管的集電極導通,使吸拉線圈和維持線圈通電工作,兩個電容分別放電結束後,兩個場效應管基極無電流通過,兩個場效應管截止,吸拉線圈和維持線圈停止工作,由於電容的放電時間恆定,所以吸拉線圈和維持線圈的通電工作時間也是恆定,由電容的容量和電阻的阻值決定,達到電磁式熄火器的吸拉線圈和維持線圈通電時間可定時控制的要求。由於本實用新型適當控制了吸拉線圈和維持線圈的通電時間,保證了熄火器內部溫度不會升高。有效的提高了電磁熄火器的可靠性,延長了電磁熄火器的使用壽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所示電路上的正負極接入汽車電源,吸拉線圈L1和維持線圈L2分別串聯兩個場效應管Q1、Q2的集電極,通過繼電器J1的兩個動觸頭1、2及繼電器的兩個常閉接口5、6分別串聯兩個電容C1、C2、電阻R1、R4和場效應管Q1、Q2的基極。兩個電容C1、C2分別通過繼電器常閉接口5、6並聯電阻R2、R3,繼電器J1的兩個常開接口3、4連接電源正極,繼電器J1連接汽車點火開關端7,所述兩個場效應管Q1、Q2的發射極及兩個電阻R2、R3、繼電器J1和兩個電容C1、C2共同接地。當汽車要啟動時,首先打開汽車點火開關,使J1線圈產生電流迴路,J1吸合,這時繼電器動觸頭1和2分別與3、4常開點接觸,這時電容C1、C2充電,噴油泵的熄火柄在供油位置,點火開關再撥至啟動位置,車輛可啟動。當汽車要熄火停車時,汽車點火開關關閉,使繼電器J1線圈斷電無電流迴路,繼電器動觸頭1和2與常閉點5、6復位接觸,這時充電電容C1、C2放電,電流通過R1、R4,使場效應管Q1、Q2得正偏置電流而導通。導通時間由C1、C2和R2、R3來決定,由於場效應管Q1、Q2導通,這時電磁熄火器的L1吸拉線圈L2維持線圈分別產生電流迴路,在電磁場作用下使銜鐵吸進,銜鐵一端連接噴油泵的熄火柄,把熄火柄由供油位置拉至斷油位置,車輛相應熄火,停車。銜鐵吸合時間是由控時電路控制的,控時電路中的場效應管Q1控制吸拉線圈L1,通電完成吸拉銜鐵縮進,場效應管Q2控制線圈L2通電,使銜鐵吸合直到發動機熄火,熄火後電容C2放電結束,銜鐵無磁場吸附力作用,隨熄火柄的復位彈簧作用,回到供油位置。這樣往復工作,達到車輛的啟動和熄火控制。
權利要求1.本實用新型一種車用電磁式常閉式熄火器是由外殼、維持線圈、吸拉線圈、銜鐵、防水橡膠護套、連杆等構成,其特徵是所述吸拉線圈和維持線圈分別串聯兩個場效應管的集電極,通過繼電器的兩個動觸頭及繼電器的兩個常閉接口分別串聯兩個電容、電阻和場效應管的基極,兩個電容分別通過繼電器常閉接口並聯電阻,繼電器的兩個常開接口連接電源,繼電器連接汽車點火開關,所述兩個場效應管的發射極、繼電器和兩個電容共同接地。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車用電磁式常閉式熄火器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磁式熄火器中的吸拉線圈通電時間可以定時控制的車用電磁式熄火器。本實用新型一種車用電磁式常閉式熄火器是由外殼、維持線圈、吸拉線圈、銜鐵、防水橡膠護套、連杆構成,其特點是所述吸拉線圈和維持線圈分別串聯兩個場效應管的集電極,通過繼電器的兩個動觸頭並聯兩個電容,並串聯電阻和場效應管的基極。由於本實用新型控制了吸拉線圈和維持線圈的通電時間,保證了熄火器內部溫度不會升高。有效的提高了電磁熄火器的可靠性,延長了電磁熄火器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60K28/00GK2550202SQ0222962
公開日2003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02年5月31日
發明者樊冠生, 宋昭奇, 葉華清 申請人:十堰市正發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