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眼科手術巾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08:35:01 1
專利名稱:新型眼科手術巾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一種眼科手術巾,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眼科手術巾。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眼科手術巾為消毒棉布,手術時需將四至六層布單蓋在待術眼周圍, 再罩上布孔巾,即使這樣也很難擋住皮膚手孔深處的細菌感染源。手術中血和衝洗液衝盈眼眶,造成顯微鏡下的術野模糊,影響下一步操作的準確性,患者口鼻被罩在多層布下,呼吸不暢,由於衝洗液至處流淌,術後患者頭面部,甚至背部被血水浸透,極易造成汙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眼科手術巾,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手術巾、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集液袋、導液條、 軟撐線、金屬條,其特徵在於手術巾由防水高分子材料製成,上面開出手術窗口中,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覆蓋在手術窗口上與手術窗口周邊的手術巾嚴密粘合,集液袋與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的邊緣連接,集液袋中插有導液條,集液袋中配有軟撐線,在手術窗口與集液袋兩側各配有一條金屬條,以適應對左、右眼進行的手術,手術巾尺寸可根據需要延長或擴展。 工作原理消毒並拭乾待術眼及周圍皮膚,將待術眼輕微分開,覆蓋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 使集液袋位於患者待術眼側臉頰,將手術巾展開,將鼻下部金屬條隆起,便於患者呼吸,剪開眼縫,潤溼導液條一端,置於結膜囊下穹窿部,用開瞼器或縫線固定,將另一端伸入用軟撐線撐開的集液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新型眼科手術巾操作簡便、術野清晰、結構合理,使用方便,便於市場推廣。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平面結構示意圖;圖中手術巾1、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2、集液袋3、導液條4、軟撐線5、金屬條6。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作以下具體的詳細說明;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手術巾1、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2、集液袋3、導液條4、軟撐線5、金屬條6,其特徵在於手術巾1由防水高分子材料製成,上面開出手術窗口中,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2覆蓋在手術窗口上與手術窗口周邊的手術巾1嚴密粘合,集液袋3與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2的邊緣連接,集液袋3中插有導液條4,集液袋3中配有軟撐線5,在手術窗口與集液袋3兩側各配有一條金屬條6,以適應對左、右眼進行的手術,手術巾1尺寸可根據需要延長或擴展。工作原理消毒並拭乾待術眼及周圍皮膚,將待術眼輕微分開,覆蓋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2, 使集液袋3位於患者待術眼側臉頰,將手術巾1展開,將鼻下部金屬條6隆起,便於患者呼吸,剪開眼縫,潤溼導液條4 一端,置於結膜囊下穹窿部,用開瞼器或縫線固定,將另一端伸入用軟撐線5撐開的集液袋3。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1.新型眼科手術巾,包括手術巾(1)、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O)、集液袋(3)、導液條 G)、軟撐線(5)、金屬條(6),其特徵在於手術巾(1)由防水高分子材料製成,上面開出手術窗口中,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2)覆蓋在手術窗口上與手術窗口周邊的手術巾(1)嚴密粘合,集液袋C3)與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 的邊緣連接,集液袋C3)中插有導液條,集液袋(3)中配有軟撐線(5),在手術窗口與集液袋C3)兩側各配有一條金屬條(6),以適應對左、右眼進行的手術,手術巾(1)尺寸可根據需要延長或擴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新型眼科手術巾,包括手術巾、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集液袋、導液條、軟撐線、金屬條,其特徵在於手術巾由防水高分子材料製成,上面開出手術窗口中,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覆蓋在手術窗口上與手術窗口周邊的手術巾嚴密粘合,集液袋與醫用自粘性手術黏膜的邊緣連接,集液袋中插有導液條,集液袋中配有軟撐線,在手術窗口與集液袋兩側各配有一條金屬條,以適應對左、右眼進行的手術,手術巾尺寸可根據需要延長或擴展。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新型眼科手術巾操作簡便、術野清晰、結構合理,使用方便,便於市場推廣。
文檔編號A61F9/007GK201930130SQ20102066815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7日
發明者張霞, 陳凱 申請人: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