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金屬硬幣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1:11:41
專利名稱:一種雙金屬硬幣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雙金屬硬幣或紀念幣(章)的新結構。
雙金屬硬幣,雙金屬紀念章(幣),獎章等是用不同材質的兩部分金屬經壓印嵌合而製成的。國外從八十年代開始出現雙金屬幣,我國是從九十年代開始進行研究的,在金、銀紀念幣和黃、白銅流通幣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技術研究和工藝試驗。現有的雙金屬幣都是採用兩種不同厚度的金屬帶材,分別衝裁出外環和內芯,再將兩者結合壓製成一體。為了使兩部結合牢固,典型的結構是在內芯的園柱面上制出隆脊,在外環的內園柱面上制出凹槽,並使衝制內芯的金屬帶材較厚,這樣在壓印時,內芯的多餘金屬會順利地流入外環的凹槽中,使兩部分結合牢固。但是這類結構和加工工藝最大的問題是浪費材料,尤其是製作外環的金屬帶材,衝制外環後落下的芯料只能當作幾何廢料處理,所以材料利用率只有40.55%,兩種金屬的綜合利用率也只有52%左右;另外工藝也比較複雜,成本比較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金屬硬幣的新結構,它節約材料,兩部分的結合力大,而且可以增加雙金屬幣的品種。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外環和內芯,特徵是外環與內芯等厚,在內芯園柱面中部制有一周凹槽,外環的內因柱面處的金屬嵌在該凹槽中,內芯與外環的結合縫處,即內芯上下兩面的外園周上制有過渡平臺。外環的外園周上下方均制有凸緣,外園柱上制有高密度、低齒深、且齒心角與柱面心角不相等的間斷絲齒。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於外環和內芯在壓印前就是等厚的,因此它們可以採用套裁的方式衝制,即一種硬幣衝制外環落下的芯料即可做為另一種硬幣內芯的坯餅,大大節約了原材料;將兩種金屬套裁衝制出的兩種外環和兩種內芯互相交錯配套,可以制出兩種雙金屬幣,增加了品種;由於在內芯園柱面上設有一周凹槽,園周上設有過渡平臺,使壓印中外環金屬可以順利嵌入內芯的凹槽中,結合力高於現有技術60%,而且由於外環的內園柱面上不需加工,因而工藝簡便,成本低廉。
本實用新型的細節通過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中外環結構圖圖3是
圖1中內芯結構圖根據附
圖1-3本實用新型包括外環1,它的外園周上下面均制有凸緣2。在外園柱面上還制有高密度低齒深的絲齒7,該絲齒7是間斷的,即一段制有絲齒,一段為圓柱面,且絲齒的齒心角α大於柱面心角β。內芯3的園柱面中部制有一圈凹槽5,在上下平面的園周邊緣有凸緣4。外環和內芯3經過退火、表面處理和滾邊加工後再經壓花機壓印嵌合成一體,此時在兩部分結合面上外環1的金屬嵌入內芯3的凹槽5中,使兩者結合牢固。在成品上,兩部分的結合縫隙處留有過渡平臺6,它是在內芯3的凸緣4的基礎上經壓印形成的,它的存在,使壓印過程中容納了內芯3的部分金屬,保證了結合面上凹槽的變形量減小,芯環之間的間隙減小,而結合力增大。
本實用新型經試驗證明它較現有技術節約原材料25%以上,外環和內芯的結合力比同類產品也高出60%左右。
權利要求1.一種雙金屬硬幣,它包括外環和內芯,其特徵是外環與內芯等厚,在內芯園柱面中部制有一周凹槽,外環內園柱面處的金屬嵌入在該凹槽中,內芯與外環的結合縫處,即內芯上下兩面的外園周上制有過渡平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金屬硬幣,其特徵是外環的外園周上下方均制有凸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金屬硬幣,其特徵是外園柱上制有高密度、低齒深、且齒心角與柱面心角不相等的間斷絲齒。
專利摘要一種雙金屬硬幣,它包括外環和內芯,要點是外環與內芯等厚,在內芯圓柱面中部制有一周凹槽,外環內圓柱面處的金屬嵌入在該凹槽中,內芯上下兩面圓周處制有過渡平臺。本雙金屬幣生產中芯、環可以套裁,節約原材料25%,而且增加了雙金屬幣的品種,由於內芯上有凹槽及過渡平臺,壓印中外環金屬可以順利嵌入凹槽中,芯環結合力高於現有技術60%,而且外環的內圓柱面不需加工,工藝簡便,成本降低。
文檔編號A44C21/00GK2362337SQ9922335
公開日2000年2月9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6日 優先權日1999年4月6日
發明者王生龍, 寧應成, 董江, 李學飛, 孫鳳全, 林蘭英, 任軍傳, 趙丕信, 吳偉, 王福德, 晏景奎, 劉憲輕, 楊明志, 闞博文 申請人:瀋陽造幣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