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化成型的四軸無人機主體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8:22:51 3
本實用新型屬於無人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整體化成型的四軸無人機主體。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現有四軸無人機的主體都是採用四根碳纖維方管或者圓管,通過裝配機架用標準件(螺栓、螺母)連接到一起。現有四軸無人機的主體重量重,造成無人機的飛行能耗較高、飛行操控比較困難,而且裝配一起的主體使裝配的槳葉水平度難以保證,造成無人機在飛行操控性等整體性能均有降低,長時間飛行還容易出現裝配標準件鬆動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整體化成型,重量輕,飛行能耗低、操控性好,強度和槳葉水平度高,整體性能穩定可靠的四軸無人機主體。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整體化成型的四軸無人機主體,由第一碳纖維預浸布層、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第一膠膜層、泡沫芯、第二膠膜層、第一碳纖維單向布層、第二碳纖維單向布層、第三碳纖維預浸布層和第四碳纖維預浸布層從下往上依次鋪貼、整體固化而成。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碳纖維預浸布層與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的鋪貼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三碳纖維預浸布層與第四碳纖維預浸布層的鋪貼方向相互垂直,而且第一碳纖維預浸布層與第四碳纖維預浸布層的鋪貼方向相一致,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與第三碳纖維預浸布層的鋪貼方向相一致。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碳纖維預浸布層和第四碳纖維預浸布層均以+45°方向鋪貼,所述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和第三碳纖維預浸布層均以-45°方向鋪貼。
進一步地,所述泡沫芯是拼接而成的0.25"平泡沫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即可大大減輕無人機重量,降低飛行能耗和提高飛行操控性,同時還提高了無人機的強度和無人機槳葉的水平度,避免長時間飛行造成標準件鬆動,無人機整體性能更穩定、更可靠。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整體化成型的四軸無人機主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整體化成型的四軸無人機主體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和圖2中所示: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整體化成型的四軸無人機主體,該四軸無人機主體由第一碳纖維預浸布層2、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3、第一膠膜層4、泡沫芯5、第二膠膜層6、第一碳纖維單向布層7、第二碳纖維單向布層8、第三碳纖維預浸布層9和第四碳纖維預浸布層10從下往上依次鋪貼、整體固化而成。
其中,所述第一碳纖維預浸布層2與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3的鋪貼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三碳纖維預浸布層9與第四碳纖維預浸布層10的鋪貼方向相互垂直,而且第一碳纖維預浸布層2與第四碳纖維預浸布層10的鋪貼方向相一致,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3與第三碳纖維預浸布層9的鋪貼方向相一致;具體可以為:所述第一碳纖維預浸布層2和第四碳纖維預浸布層10均以+45°方向鋪貼,所述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3和第三碳纖維預浸布層9均以-45°方向鋪貼。所述泡沫芯5可以是拼接而成的0.25"平泡沫芯,如圖1中虛線輪廓區域,即中空十字型泡沫芯材。
本實用新型所述四軸無人機主體的製造時,首先在平板模具上先後鋪貼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碳纖維預浸布層2和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3(比如:最好先以先鋪以+45°方向鋪貼第一碳纖維預浸布層2,再以-45°方向鋪貼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3),然後在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3上劃線鋪貼第一膠膜層4(即通過在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3上劃線來準確定位第一膠膜層4的鋪貼角度和位置),接著將拼接好的泡沫芯5鋪在第一膠膜層4上,再然後在泡沫芯5上劃線鋪貼第二膠膜層6(即通過在泡沫芯5上劃線來準確定位第二膠膜層6的鋪貼角度和位置),再接著在第二膠膜層6上依次鋪貼第一碳纖維單向布層7、第二碳纖維單向布層8和方向相互垂直第三碳纖維預浸布層9與第四碳纖維預浸布層10(比如:最好先以先鋪以+45°方向鋪貼第三碳纖維預浸布層9,再以-45°方向鋪貼第四碳纖維預浸布層10),最後與平板模具一併送入固化爐整體固化成型後切割而成。
這樣,本實用新型所述整體化成型的四軸無人機主體不僅大大減輕了無人機重量(與傳統金屬結構相比可減少約15~25%的重量),有效降低無人機的飛行能耗和提高飛行操控性,還提高了無人機的強度(比如採用交叉±45°鋪貼第一碳纖維預浸布層2和第二碳纖維預浸布層3、所述第三碳纖維預浸布層9和第四碳纖維預浸布層10,使四軸無人機主體整體結構強度對稱均衡)和無人機槳葉的水平度(整體化成型可在設計之初通過工裝就保證了四個軸的水平度,而不是傳統的安裝調試來保證水平度),避免長時間飛行造成標準件鬆動,無人機整體性能更穩定、更可靠。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