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焦化廢水化學需氧量檢測前預處理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18 07:43:46 2
一種焦化廢水化學需氧量檢測前預處理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焦化廢水化學需氧量檢測前預處理裝置,包括恆溫加熱棒、液位顯示管、反應箱、pH測定儀、攪拌器及光照板,反應箱上分別設有攪拌器、pH測定儀、恆溫加熱棒及加料口,反應箱外裝有液位顯示管,前後分設光照板。將芬頓處理後的焦化廢水注入反應箱內,先投加氫氧化鈉溶液,控制溶液在9-10之間;再投加亞硫酸氫鈉溶液,反應2-4h後開啟恆溫加熱棒,溶液溫度控制在45-55℃,開啟光照板,再反應4-6h後,投加濃硫酸,pH值在2-3之間反應1-2h。關閉攪拌器、恆溫加熱棒和光照板,注入去離子水。本實用新型可去除焦化廢水中殘餘的氧化劑和還原劑,消除影響焦化廢水COD檢測的幹擾因子,有助於提高CODcr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專利說明】一種焦化廢水化學需氧量檢測前預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對芬頓處理後的焦化廢水進行化學需氧量(COD)檢測前的預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焦化行業會產生大量的焦化廢水,其水質有毒有害,水量波動很大,其中的COD指標備受人們的關注。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用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氧化劑的量,結果折算成氧的含量(以mg/1計)。它是表徵水體中還原性物質汙染的綜合性指標,通常採用重鉻酸鉀法測量化學需氧量(COD J。
[0003]採用化學氧化工藝處理焦化廢水近幾年發展很快,氧化劑的選擇也多種多樣。雙氧水(H2O2)是一種強氧化性物質,以芬頓(Fenton)氧化體系的形式在廢水的深度處理和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儘管H2O2有著強大的氧化能力,但在反應中如遇到更強的氧化物質如高錳酸鉀,它則會充當還原物質被氧化。所以在國標法中,作為氧化劑的重鉻酸鉀會與殘餘的雙氧水反應,從而嚴重影響其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0004]以遼寧省內某鋼鐵企業的化工廠為例,採用芬頓氧化工藝深度處理後的焦化廢水,採用現有的測量標準檢測的COD結果卻總是達不到設計要求。《遼寧省地方標準》(DB21/1627-2008)對廢水中的COD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為50mg/L,因此檢測出排放廢水的真實COD數值,對於企業的生產運行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能夠消耗待檢測焦化廢水中的氧化劑,加速還原劑的有效分解,從而消除影響芬頓處理後焦化廢水COD檢測的幹擾因子,有助於提高CODra檢測結果準確性的焦化廢水化學需氧量檢測前預處理裝置。
[0006]為此,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解決方案是:
[0007]—種焦化廢水化學需氧量檢測前預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恆溫加熱棒、液位顯示管、反應箱、PH測定儀、攪拌器及光照板,反應箱為一帶有箱蓋的矩形箱體,箱蓋中心設有攪拌孔,攪拌孔內安裝有攪拌器,攪拌器的攪拌杆下端攪拌扇葉靠近反應箱底,攪拌孔一側設有測定孔,另一側依次向外設有加料口和加熱孔,測定孔和加熱孔內分別設有PH測定儀和恆溫加熱棒,設於反應箱外的液位顯示管下端連通在PH測定儀一側的反應箱側壁中間位置上,兩塊光照板分別設置在反應箱的前面和後面。
[0008]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及有益效果為:
[0009]將經過芬頓氧化處理後的焦化廢水通過加料口注入反應箱內,通過液位顯示管記錄液位位置。在攪拌的狀態下,通過加料口投加氫氧化鈉溶液,使焦化廢水PH保持在9.0-10.0之間,然後通過加料口投加亞硫酸氫鈉溶液,亞硫酸氫鈉物質量與芬頓反應前的雙氧水物質量相同,反應時間控制在2-4小時。反應結束後開啟恆溫加熱棒,使溶液溫度保持在45-55°C,同時開啟光照板,在此條件下再反應4-6小時。二次反應結束後,通過加料口投加濃硫酸,使溶液PH值處於2-3之間,繼續反應1-2小時。三次反應結束後,關閉攪拌器、恆溫加熱棒和光照板,通過加料口注入去離子水,使液位恢復到前述所記錄的液位位置。
[0010]經上述預處理後,既可以消耗掉反應箱內焦化廢水中殘餘的雙氧水等氧化劑,也可以去除亞硫酸氫鈉等還原劑,且能保證焦化廢水中的原有有機物類物質沒有發生變化,而濃硫酸的存在對於CODra的檢測結果無任何影響,從而消除影響芬頓處理後焦化廢水COD檢測的幹擾因子,有助於提高CODra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客觀真實地反映出焦化廢水中的COD 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預處理裝置主視圖;
[0012]圖2是預處理裝置俯視圖。
[0013]圖中:反應箱1、液位顯示管2、箱蓋3、pH測定儀4、攪拌器5、加料口 6、恆溫加熱棒7、光照板8、攪拌扇葉9。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由附圖可見,本實用新型焦化廢水化學需氧量檢測前預處理裝置主要是由反應箱
1、液位顯示管2、pH測定儀4、攪拌器5、恆溫加熱棒7及光照板8所組成。攪拌器4包括電機、攪拌杆及攪拌扇葉8,且電機轉速可以調節。反應箱2為一帶有箱蓋3的長方形箱體,在箱蓋3的中心位置上開有一攪拌孔,攪拌器5的攪拌杆伸入攪拌孔內,攪拌杆下端的攪拌扇葉9位於靠近反應箱I的箱底中心位置,以保證反應箱I內的物料混合完全。在箱蓋3攪拌孔的左側設有一測定孔,測定孔內安設有PH測定儀4,;攪拌孔的右側、位於攪拌孔中心線與反應箱I右側壁之間的中間位置上設有一個加料口 6,用於加注焦化廢水及溶液。在攪拌孔右側靠近反應箱I右側壁的位置上開有加熱孔,加熱孔內固定有恆溫加熱棒7。液位顯示管2設置在反應箱I的左側壁外,液位顯示管2的下端連通在反應箱I左側壁的中間位置上,上端高度與箱蓋3上表面平齊,液位顯示管2不僅可以記錄反應前的液位高度,而且能夠對反應後的溶液體積定容起到標記作用,從而確保反應前後的溶液體積一致。兩塊光照板8則分別設置在反應箱I的前面和後面,以便為焦化廢水提供另一熱源,使得反應箱I內部的廢水與溶液保持固定的溫度。
【權利要求】
1.一種焦化廢水化學需氧量檢測前預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恆溫加熱棒、液位顯示管、反應箱、PH測定儀、攪拌器及光照板,反應箱為一帶有箱蓋的矩形箱體,箱蓋中心設有攪拌孔,攪拌孔內安裝有攪拌器,攪拌器的攪拌杆下端攪拌扇葉靠近反應箱底,攪拌孔一側設有測定孔,另一側依次向外設有加料口和加熱孔,測定孔和加熱孔內分別設有PH測定儀和恆溫加熱棒,設於反應箱外的液位顯示管下端連通在PH測定儀一側的反應箱側壁中間位置上,兩塊光照板分別設置在反應箱的前面和後面。
【文檔編號】G01N1/28GK203922898SQ201420305045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9日
【發明者】胡紹偉 申請人:鞍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