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從氯化銀沉澱物中提取金屬銀的方法
2023-05-18 04:01:01 3
專利名稱:一種從氯化銀沉澱物中提取金屬銀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屬銀的提取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從氯化銀沉澱物中提取金屬銀的方法,屬於貴金屬冶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氯化銀沉澱法是用溼法提取和回收金屬銀的主要富集手段。在廢液中回收銀的過程中,通常首先將溶液中銀轉化成氯化銀沉澱。含銀的固體物料,如銅、鉛陽極泥的溼法處理過程中,在用鹽酸溶液浸出賤金屬的同時,物料中的銀轉化為氯化銀不溶物。如何從氯化銀沉澱物中提取金屬銀是銀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目前,氯化銀沉澱物的處理方法主要有氨水浸出一水合胼還原和亞硫酸鈉浸出一甲醛還原兩種工藝。採用氨浸工藝,銀的直收率可達98%左右,但操作時需大量使用有揮發強烈、氣味刺激的氨水,作業環境差,易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而採用亞硫酸鈉浸出工藝時,由於亞硫酸鈉存在溶解度極限,浸銀效果差,銀的直收率約只能達到96%左右,而且溫度下降易使亞硫酸鈉結晶析出,發生管道堵塞,工藝受氣候和季節的變化影響較大。另外, 溼法處理氯化銀渣還普遍存在試劑消耗大、流程長、廢水量大等問題。氯化銀加純鹼熔煉也可得到金屬銀,但是由於氯化銀在700°C以上時顯著揮發,銀的損失情況嚴重,且氯化物揮發易汙染空氣,該法的應用夜受到限制。有資料報導,採用氫氧化鈉溶液對氯化銀沉澱進行浸出,可將氯化銀轉為氧化物,然後進行熔煉,但是氫氧化鈉價格較高,轉化不徹底等問題需要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針對現有從氯化銀沉澱物中提取金屬銀方法存在的問題,開發一種「碳酸鈉脫氯一火法熔煉」處理氯化銀沉澱物的新方法。本發明採用火法工藝處理氯化銀沉澱物提取金屬銀,避免了溼法工藝流程長、銀直收率低等問題;以碳酸鈉為脫氯劑對氯化銀進行脫氯後在進行熔煉,解決了高溫熔煉時氯化物揮發所帶來的影響,且成本要比採用氫氧化鈉低很多。本發明給出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種氯化銀沉澱物中提取金屬銀的方法,其特點是用碳酸鈉對氯化銀渣進行脫氯轉化,並對脫氯銀渣進行熔煉,由以下步驟構成(1)氯化銀沉澱物與其質量40% - 50%的無水碳酸鈉配料混勻,然後將混料於450 - 5500C迴轉窯中進行焙燒,物料則發生以下反應
焙燒時間為2 - 3小時,焙燒完畢,將反應物料磨碎,用熱水攪拌浸出,溶去氯化鈉,液固分離,得到金屬銀渣和氯化鈉溶液,金屬銀渣用於提銀,氯化鈉溶液經蒸發一結晶回收氯化鈉。 (2)將步驟(1)得到的金屬銀渣烘乾,配入1% - 5%的硝酸鈉和3% - 5%的碳酸鈉,充分混勻後轉入石墨坩堝,在1000 - 1100°C進行熔煉,物料完全熔化後取出坩堝,用鐵棍攪拌熔體,使其充分反應和分層,然後繼續熔煉30分鐘。熔煉完畢後取出坩堝,將熔體倒入鑄鐵模中,冷卻後敲去浮渣,得到金屬銀錠。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避免了氨水的刺激性氣味,勞動作業條件改善。2.對季節和氣候的適應性強,無管道堵塞情況發生。3.減少浸出和液固分離次數,提高銀直收率。4.熔煉前對氯化銀物料進行脫氯處理,解決了氯化銀高溫下的揮發和汙染問題。5.採用碳酸鈉為脫氯劑,降低脫氯成本。
具體實施方案實施例1 取含銀72. 00%的氯化銀渣500g,加入200g碳酸鈉,混勻後500°C迴轉窯中焙燒池。將物料取出,冷卻,磨碎,用2000ml85°C熱水攪拌浸出lh,液固分離。將得到的灰色渣烘乾,配入5%碳酸鈉,3%的硝酸鈉,混勻後轉入石墨坩堝,在1100°C溫度下熔煉60 分鐘。冷卻後得到金屬銀錠,稱取重量,並進行化驗。結果銀錠質量:360. 40g ;銀錠純度99. 23% ;銀直收率99. 34 %。實施例2 取含銀72. 00%的氯化銀渣500g,加入250g碳酸鈉,混勻後550°C迴轉窯中焙燒池。將物料取出,冷卻,磨碎,用2000ml85°C熱水攪拌浸出lh,液固分離。將得到的灰色渣烘乾,配入3%碳酸鈉,1%的硝酸鈉,混勻後轉入石墨坩堝,在1000°C溫度下熔煉45 分鐘。冷卻後得到金屬銀錠,稱取重量,並進行化驗。結果銀錠質量360. 60g ;銀錠純度98. 87% ;銀直收率99. 03%。實施例3 取含銀63. 15%的氯化銀渣500g,加入250g碳酸鈉,混勻後450°C迴轉窯中焙燒池。將物料取出,冷卻,磨碎,用2000ml85°C熱水攪拌浸出lh,液固分離。將得到的灰色渣烘乾,配入5%碳酸鈉,1%的硝酸鈉,混勻後轉入石墨坩堝,在1050°C溫度下熔煉60 分鐘。冷卻後得到金屬銀錠,稱取重量,並進行化驗。結果銀錠質量:317. 08g ;銀錠純度98. 68% ;銀直收率99. 10%。
權利要求
1. 一種氯化銀沉澱物中提取金屬銀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用碳酸鈉對氯化銀渣進行脫氯轉化,並對脫氯銀渣進行熔煉,由以下步驟構成(1)氯化銀沉澱物與其質量40% - 50%的無水碳酸鈉配料混勻,然後將混料於450 -550°C迴轉窯中進行焙燒,物料則發生以下反應焙燒時間為2 - 3小時,焙燒完畢,將反應物料磨碎,用熱水攪拌浸出,溶去氯化鈉,液固分離,得到金屬銀渣和氯化鈉溶液,金屬銀渣用於提銀,氯化鈉溶液經蒸發一結晶回收氯化鈉;(2)將步驟(1)得到的金屬銀渣烘乾,配入其質量1% - 5%的硝酸鈉和3% - 5%的碳酸鈉,充分混勻後轉入石墨坩堝,在1000 - 1100°C進行熔煉,物料完全熔化後取出坩堝,用鐵棍攪拌熔體,使其充分反應和分層,然後繼續熔煉30分鐘;熔煉完畢後取出坩堝,將熔體倒入鑄鐵模中,冷卻後敲去浮渣,得到金屬銀錠。
全文摘要
一種氯化銀沉澱物中提取金屬銀的方法,其特點是用碳酸鈉對氯化銀渣進行脫氯轉化,並對脫氯銀渣進行熔煉,由以下步驟構成(1)氯化銀沉澱物與其質量40%-50%的無水碳酸鈉配料混勻進行焙燒,焙燒後將反應物料磨碎,用熱水攪拌浸出,液固分離,得到金屬銀渣和氯化鈉溶液;(2)將金屬銀渣烘乾,配入硝酸鈉和碳酸鈉,充分混勻後轉入石墨坩堝熔煉,物料完全熔化後取出坩堝,用鐵棍攪拌熔體,使其充分反應和分層,然後繼續熔煉,熔煉後取出坩堝,將熔體倒入鑄鐵模中,冷卻後敲去浮渣,得到金屬銀錠。本發明避免了溼法工藝流程長、銀直收率低等問題,解決了高溫熔煉時氯化物揮發所帶來的影響,且成本要比採用氫氧化鈉低很多。
文檔編號C22B11/00GK102373338SQ20101025815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0日
發明者施善林, 李巖松, 王德全, 郭闖 申請人: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瀋陽有色金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