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設有內循環結構的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5:34:2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具體是一種設有內循環結構的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屬於環保處理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好氧生物處理是指在充分供氧或者供氣的條件下,藉助好氧細菌將汙水中有機物氧化分解成較穩定的無機物的處理過程。常規的好氧生物處理池都是普通平底結構的,其在池底設置曝氣器,池中設置一個平鋪的生物填料反應器,通過曝氣器排出的空氣增加汙水的含氧量並驅動汙水流動,使汙水與生物填料反應器充分接觸進行氧化處理。採用此結構的好氧生物處理池的缺點是:由於池內的汙水流動的方向單一,缺乏內部流動循環,導致池內的汙水不能得到充分混合,汙水與生物填料反應器的接觸不夠充分,因此汙水氧化處理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設有內循環結構的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其將池體下部設置成錐鬥的結構,並對生物填料反應器的形狀進行改進,使汙水在曝氣器的驅動下在池內形成內循環,池內的汙水得到充分混合,並與生物填料反應器充分接觸,汙水氧化處理效率大為提高。
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設有內循環結構的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其內設有曝氣器和生物填料反應器,池體下部為一個平底的錐鬥,曝氣器設置在錐鬥底部的平面上;所述生物填料反應器設置在池體中央,生物填料反應器架空支撐在池體下部錐鬥的錐面上方;所述生物填料反應器的豎直中心設有一條上下連通的豎直通道,生物填料反應器上部的水平截面上還設有一圈水平通道,水平通道的內端連通豎直通道,外端連通生物填料反應器的外側面,由此在池體內部形成一個內循環結構。
所述豎直通道的上部和下部以及豎直通道與水平通道的交接處均設有導流板。
所述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的進水管路設置在池體頂部,出水管路設置在池體下部的兩側。
所述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的池體上部採用圓形或矩形結構,池體下部錐鬥的錐度為15~60°,池體的高度為3.5~10米。
所述曝氣器配有風機,風機通過管路為其供氣,風機採用羅茨風機,其風量為20~150 m3/分鐘,風壓為35~120kPa,風機與曝氣器之間的連接管路通徑為DN50~DN300mm。
本實用新型的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通過將池體下部設置成錐鬥的結構,並對生物填料反應器的形狀進行改進,在生物反應器中設置豎直通道和水平通道,使汙水在曝氣器的驅動下在池內形成內循環,進而使池內的汙水得到充分混合,汙水中有機物在生物填料反應器得到充分的氧化反應,處理效率大為提高,其中COD去除率達80%,BOD去除率達90%,氨氮去除率達90%,色度去除率達40%,其處理效果是常規好氧生物處理池的3倍以上,由於處理效率提高,與常規的好氧生物處理池相比,本實用新型在相同處理量的條件下可以大大減小體積,從而減小佔地面積,節省水處理設施的固定資產投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的汙水內循環示意圖。
圖中:1-曝氣器,2-生物填料反應器,3-錐鬥,4-豎直通道,5-水平通道,6-導流板,7-進水管路,8-出水管路,9-風機。
圖2中的虛線和箭頭表示汙水的內循環流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其內設有曝氣器1和生物填料反應器2,池體下部為一個平底的錐鬥3,曝氣器1設置在錐鬥3底部的平面上;所述生物填料反應器2設置在池體中央,生物填料反應器2架空支撐在池體下部錐鬥3的錐面上方;所述生物填料反應器2的豎直中心設有一條上下連通的豎直通道4,生物填料反應器2上部的水平截面上還設有一圈水平通道5,水平通道5的內端連通豎直通道4,外端連通生物填料反應器2的外側面,由此在池體內部形成一個內循環結構。所述豎直通道4的上部和下部以及豎直通道4與水平通道5的交接處均設有導流板6。
所述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的進水管路7設置在池體頂部,出水管路8設置在池體下部的兩側。池體上部採用圓形或矩形結構,池體下部錐鬥3的錐度為15~60°,池體的高度為3.5~10米。所述曝氣器1配有風機9,風機9通過管路為其供氣,風機9採用羅茨風機,其風量為20~150 m3/分鐘,風壓為35~120kPa,風機9與曝氣器1之間的連接管路通徑為DN50~DN300mm。
如圖2所示,本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在使用時,由曝氣器1向上排氣驅動錐鬥3底部的汙水向上流動進入生物填料反應器2的豎直通道4,汙水在豎直通道4與水平通道5交接處的導流板6的引導下流入水平通道5,再經水平通道5向外流動進入生物填料反應器2外側面與池體側壁之間的空間,然後再經生物填料反應器2下部與錐鬥3之間的架空通道回流至錐鬥3底部,由此汙水在池體內部形成一個內循環。本汙水好氧生物處理池從上部的進水管路7進汙水,處理好的汙水從設置在池體兩側的出水管路8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