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除鱗箱及其上集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8:47:16 1
專利名稱:一種除鱗箱及其上集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冶金機械設備,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冶金板坯的加工機械設備。
背景技術:
在冶金熱軋中厚板加工中,粗除鱗是一道至關重要的工序,通常除鱗都是由除鱗箱內設的上下集管及其除鱗噴嘴具體實施;粗除鱗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後續產品表面質量乃至整體質量的好壞、以及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經濟效益。為更好滿足市場需要,幾乎所有熱軋中厚板企業,都會使用幾種不同斷面厚度的坯料來組織生產,如某中板廠多種坯料的厚度從150mm到270mm不等。由於板坯下表面始終與除鱗箱內輸送板坯的固定輥道上面等高,因此除鱗下集管及噴嘴與板坯下表面間的距離會保持不變,但是,板坯上表面高度會隨著板坯厚度不同而經常發生大小不同的變動,相應地,除鱗箱上集管及噴嘴與板坯上表面的間距也會經常發生大小不同的變動。通常,除鱗噴嘴與板坯表面距離不能過大,否則噴水壓力減小,影響除鱗效果;噴嘴與板坯表面距離也不能過小,否則噴水覆蓋面不全,也影響除鱗效果。為了獲得最佳除鱗效果,冶金企業在經過詳細設計、校核確定後,會對除鱗箱上、下集管的安裝定位尺寸加以固定,以圖保持除鱗噴嘴與板坯表面的最佳距離。然而,對於板坯厚度頻繁變動帶來除鱗上集管噴嘴與板坯上表面的間距經常性變動、以及由此所致除鱗效果的降低,傳統技術完全未予充分重視,某些傳統除鱗技術也只從噴嘴角度方面加以調整,造成除鱗效果波動劣化問題長期存在、或因技改難度大而裹足不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除鱗箱及其上集管, 其具有如下優點可根據不同板坯厚度對除鱗箱上集管高度進行自動而精確的調節,從而保證對不同厚度坯料都能達到最佳的除鱗效果。為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之一是一種除鱗箱上集管,所述除鱗箱包括機架、輸送板坯的輥道、設在輥道上方的上集管、設在輥道下方的下集管,而所述上集管通過電動升降裝置可升降地裝配在所述機架上,而該電動升降裝置還連接並受控於控制電路。針對傳統技朮忽視板坯厚度變動對除鱗上集管噴嘴與板坯上表面的間距變動影響的嚴重性、以及傳統技改方向的誤區,本發明人獨具慧眼地分析發現許多除鱗低效情況,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似乎微不足道的除鱗上集管噴嘴與板坯上表面的間距變動所致, 為此,本實用新型在除鱗箱上集管與機架之間安裝了電動升降裝置及其控制電路,從而使得上集管及其噴嘴高度能夠充分靈活地適應板坯厚度的變化,保證上集管及噴嘴與板坯上表面始終處於最佳間距,充分發揮上集管高壓衝洗水的除鱗能力。實踐證明,這種上集管的自動高度調節裝置能夠一舉解決除鱗箱的除鱗效果波動下降的問題,有效保障除鱗箱對不同厚度坯料的最佳除鱗效果。根據實測數據,傳統的不調整高度的上集管通常只能針對厚度250mm坯料滿足噴射高度為15 0 mm,這樣,當為厚度200mm坯料除鱗時,噴射打擊力就只有2 50mm坯料的 0. 5625倍,而當為厚度為150mm坯料除鱗時,噴射打擊力就只有250mm的0. 36倍,除鱗效果顯著降低。而本實用新型上集管根據坯料厚度自動調節噴射高度,從而確保對任意厚度的中厚板坯料的除鱗噴射打擊力為100%。為進一步優化上集管的自動高度調節裝置的機械結構和水油動力連接結構,提高升降控制效率,防止上集管在水平方向產生位移,確保升降平穩可靠和除鱗效果,本實用新型包括如下的具體結構改進所述電動升降裝置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導槽、固定於上集管外壁的滑座、推動上集管升降的電動機構,所述滑座滑動配合在導槽之中。所述導槽固定在所述機架的橫梁上,所述電動機構包括固定在橫梁上的液壓缸和與其柔性連通的電液換向閥,而液壓缸的活塞杆鉸接在所述上集管的下邊。所述機架包括左右兩側橫梁,上集管兩邊與兩側橫梁之間均設有一套所述電動升降裝置。所述除鱗箱包括供水調節閥,所述上集管與供水調節閥之間柔性連通。為進一步優化上集管的自動高度調節裝置的電路結構,確保升降控制準確到位, 提高升降控制效率,本實用新型包括如下的具體結構改進所述控制電路包括相互連接的一、二級控制計算機、測定上集管升降位移的傳感器,其中一級控制計算機直接連接該傳感器並控制所述電動升降裝置,二級控制計算機向一級控制計算機傳輸板坯厚度數據。為進一步確保除鱗效果,本實用新型包括如下的具體結構改進所述除鱗箱包括前後兩根上集管,兩根上集管與機架之間都設有電動升降裝置。相應地,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採用如上所述除鱗箱上集管的除鱗箱,所述除鱗箱包括機架、輸送板坯的輥道、設在輥道上方的上集管、設在輥道下方的下集管,而所述上集管通過電動升降裝置可升降地裝配在所述機架上,而該電動升降裝置還連接並受控於控制電路。本實用新型除鱗箱在上集管與機架之間安裝了電動升降裝置及其控制電路,從而使得上集管高度能夠充分靈活地適應板坯厚度的變化,保證上集管及噴嘴與板坯上表面始終處於最佳間距。從而一舉解決除鱗箱的除鱗效果波動下降的問題,有效保障除鱗箱對不同厚度坯料的最佳除鱗效果。為進一步優化除鱗箱上集管的自動高度調節裝置的機械結構和水油動力連接結構,提高升降控制效率,確保升降平穩可靠和除鱗效果,本實用新型除鱗箱包括如下的具體結構改進所述電動升降裝置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導槽、固定於上集管外壁的滑座、推動上集管升降的電動機構,所述滑座滑動配合在導槽之中。為進一步優化上集管的自動高度調節裝置的電路結構,確保升降控制準確到位, 提高升降控制效率,本實用新型包括如下的具體結構改進所述控制電路包括相互連接的一、二級控制計算機、測定上集管升降位移的傳感器,其中一級控制計算機直接連接該傳感器並控制所述電動升降裝置,二級控制計算機向一級控制計算機傳輸板坯厚度數據。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除鱗箱實施例主要部分的結構主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向剖視示意圖。圖3為圖2中C-C向的剖視示意圖。圖4為圖1中圓圈B局部中上集管降至低位時的放大示意圖。圖5為圖1中圓圈B局部中上集管升上高位時的放大示意圖。圖6為固定在機架側橫梁上的導槽的立體示意圖。圖7為滑動配合於導槽中的上集管及滑座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圖2中D局部放大的上集管及電動升降裝置和控制電路的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8,所示分別為不同視角下本實用新型除鱗箱實施例主體及其上集管等主要部件結構的各種示意圖。本除鱗箱實施例包括帶有左右兩側橫梁11的機架10、受電機 21驅動而輸送板坯P的輥道20、設在輥道20上方帶有大量朝下噴嘴34的前後兩根上集管 30、設在輥道20下方帶有大量朝上噴嘴42的兩根下集管40、與上集管30之間通過柔性管道31連通且帶進水口 320的供水調節閥32、向下集管40供水的水管41 (空心箭頭表示供水)。而所述上集管30兩邊與兩側橫梁11之間均設有一套所述電動升降裝置;上集管30 通過電動升降裝置可升降地(上集管上的雙向箭頭示之)裝配在所述機架10兩側橫梁11 上,而該電動升降裝置還連接並受控於控制電路。所述電動升降裝置包括固定在機架10橫梁11上的導槽50、固定於上集管30外壁的滑座51、推動上集管30升降的電動機構,所述滑座51滑動配合在導槽50之中。所述電動機構包括通過鉸接座61而鉸接在橫梁11上的液壓缸60和與其60有柔性油管62連通的電液換向閥63,而液壓缸60的活塞杆601鉸接在所述上集管30下邊的吊耳33上。所述控制電路包括相互連接的一級控制計算機70、二級控制計算機71、設置在液壓缸60上部測定上集管30升降位移且發出位移信號S的傳感器72,其中一級控制計算機 70直接連接前後2根上集管30右邊液壓缸60上的傳感器72並控制各自電動升降裝置的電液換向閥63,二級控制計算機71向一級控制計算機70傳輸板坯厚度數據,一級控制計算機70分別通過各個電液換向閥63控制液壓缸60的活塞杆601,驅動上集管30調整升降高度。工作過程是當液壓缸60活塞杆601收回時,上集管30隨著滑座51降到最低位, 此時上集管30高度適用於最小厚度板坯P。當板坯P厚度變化時,二級控制計算機71可以根據來料厚度,計算出油缸60需要升降的位移量並發出相關指令給一級控制計算機71, 電液換向閥63得到指令後控制液壓缸60活塞杆601升降,當液壓缸60活塞杆601位置達到二級控制計算機71所要求的值時,便停止升降。通過帶有位移傳感器的液壓缸60活塞杆601伸出,使上集管30上升到指定高度,滑座51隨著上集管30在導槽50中上升,因此上集管30在水平方向上也不會產生位移;通過滑座51和導槽50實現上集管30水平方面的定位,通過液壓缸60、活塞杆601、吊耳33實現上集管30豎向定位,從而實現高效除鱗。
權利要求1.一種除鱗箱上集管,所述除鱗箱包括機架、輸送板坯的輥道、設在輥道上方的上集管、設在輥道下方的下集管,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集管通過電動升降裝置可升降地裝配在所述機架上,而該電動升降裝置還連接並受控於控制電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鱗箱上集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動升降裝置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導槽、固定於上集管外壁的滑座、推動上集管升降的電動機構,所述滑座滑動配合在導槽之中。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除鱗箱上集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槽固定在所述機架的橫梁上,所述電動機構包括固定在橫梁上的液壓缸和與其柔性連通的電液換向閥,而液壓缸的活塞杆鉸接在所述上集管的下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鱗箱上集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電路包括相互連接的一、 二級控制計算機、測定上集管升降位移的傳感器,其中一級控制計算機直接連接該傳感器並控制所述電動升降裝置,二級控制計算機向一級控制計算機傳輸板坯厚度數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鱗箱上集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架包括左右兩側橫梁,上集管兩邊與兩側橫梁之間均設有一套所述電動升降裝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鱗箱上集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除鱗箱包括供水調節閥,所述上集管與供水調節閥之間柔性連通。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鱗箱上集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除鱗箱包括前後兩根上集管, 兩根上集管與機架之間都設有電動升降裝置。
8.一種採用如權利要求1-7之一除鱗箱上集管的除鱗箱,所述除鱗箱包括機架、輸送板坯的輥道、設在輥道上方的上集管、設在輥道下方的下集管,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集管通過電動升降裝置可升降地裝配在所述機架上,而該電動升降裝置還連接並受控於控制電路。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除鱗箱,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動升降裝置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導槽、固定於上集管外壁的滑座、推動上集管升降的電動機構,所述滑座滑動配合在導槽之中。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除鱗箱,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電路包括相互連接的一、二級控制計算機、測定上集管升降位移的傳感器,其中一級控制計算機直接連接該傳感器並控制所述電動升降裝置,二級控制計算機向一級控制計算機傳輸板坯厚度數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除鱗箱及其上集管,所述除鱗箱包括機架、輸送板坯的輥道、設在輥道上方的上集管、設在輥道下方的下集管,而所述上集管通過電動升降裝置可升降地裝配在所述機架上,而該電動升降裝置還連接並受控於控制電路。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可根據不同板坯厚度對除鱗箱上集管高度進行自動而精確的調節,從而保證對不同厚度坯料都能達到最佳的除鱗效果。
文檔編號B21B45/08GK202097200SQ20112011218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5日
發明者姜海軍, 江業泰, 羅禎偉, 陳功彬, 韓三峰 申請人:廣東省韶關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韶鋼松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