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2:34:31 1
專利名稱: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化輸送線上的裝置,具體來說涉及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屬於機械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在現代工業企業中,普遍採用了自動化裝配線,將各裝配工位串聯起來,從而將產單個零件逐步裝配為成品。在裝配線上,為了便於產品的定位與輸送,往往採用了隨行夾具,即將產品的基礎零件先放置於隨行夾具中,隨同隨行夾具在各裝配工位安裝上其他零部件。因此,隨行夾具的作用,除了對零件進行裝夾外,還承擔零部件沿裝配線向各工位輸 送的作用,因此是裝配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裝配線按傳動形式可分為二種,一種是單層,一種是雙層。為了節省佔地面積,裝配線採用了雙層結構,尤其是小型產品的裝配線,其上層裝配線配置有裝配工位,零件隨同隨行夾具在裝配線上流動,完工後,產成品在上層離開,留下隨行夾具繼續前行至裝配線一端,通過升降裝置將隨行夾具下降到下層。而下層裝配線是隨行夾具返回線,在下層另一端,隨行夾具通過另一升降裝置上升到上層,開始新的裝配循環工作。傳統的隨行夾具的升降,採用的是積放管道輸送方式,即先將隨行夾具從裝配線送到線端,此時升降臺面在上位,當隨行夾具運行出線端,接觸到升降臺面時,在升降檯面上可驅動的滾輪即刻啟動,由於滾輪向臺面內滾動,並帶動隨行夾具向臺面內運動。當隨行夾具完全處於臺面內時,滾輪停止滾動,隨即啟動升降驅動裝置,使升降臺面向下運動。當升降臺面降至下位時,升降臺面停止運動,則滾輪開始臺面向外滾動,並帶動隨行夾具向臺面外運動,當隨行夾具運動與下層返回線上,即被下層返回線運走。之後,滾輪停止,升降臺面又返回上位,開始下一個循環。如中國專利公告號CN 1939651,公開公告日2007年4月4日,實用新型名稱《具有隨行夾具的焊接生產線》,其包括傳輸線、總控制櫃以及位於傳輸線兩端的升降機,可將隨行焊接夾具從傳輸線上舉升到變位機上的舉升機構。雖然此專利採用減速機和鏈條,基本形式與傳統的並無多大區別。又如中川機電公司生產的連續式升降系統,升降臺面所採用的滾輪就是電動滾筒,擔負隨行夾具或貨品在升降臺面的向內或向外的運動。現有夾具雖然能夠完成升降工作,但是升降臺面需升降和內外二個運動,需二套運動機構,成本高,易損壞,維修不便,尤其是加工小型產品的生產線,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就更為明顯。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裝配線隨行夾具的升降裝置需二套運動機構,成本高,易損壞,維修不便。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效率高,便於維修的一種裝配線的升降
>J-U裝直。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包括機架、下層返回線、上層裝配線、升降盒、滾輪、翹板臺面、限位塊、升降氣缸、翹板軸、換向輪I、隨行夾具、定位杆、控制部件,所述上層裝配線在下層返回線之上,在上下層線的兩端分別配有機架,所述機架上配置有升降氣缸,升降氣缸與升降盒連接,所述的升降盒通過翹板軸與翹板臺面轉動連接,翹板軸中心安裝明顯偏離翹板臺面側面的中心,在上下層線的兩端分別配有機架,一為擔負隨行夾具上行的上行機架,其翹板臺面在下位是外傾,在上位是內傾;另一為擔負隨行夾具的下行機架,其翹板臺面在上位是外傾,在下位是內傾。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接近開關,可編程序控制器,電磁閥,氣源,接近開關與可編程序控制器,電磁閥與可編程序控制器,氣源通過電磁閥與升降氣缸連接。所述的升降氣缸採用是無杆氣缸。所述的翹板軸中心安裝明顯偏離翹板臺面側面的中心IOmm至30mm。所述的翹板臺面的平面兩邊,各置有一串滾輪,兩串滾輪平行,滾輪高出翹板臺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採用翹板臺面,且轉動中心偏離臺面,使其在上下位分別處於不同的傾斜狀態,便於隨行夾具自動運行到升降臺,省掉了驅動裝置,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價格低廉,節約升降臺成本20%以上。
圖I是本實用新型隨行夾具在上行機架的下位示意圖;圖2是圖I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隨行夾具在上行機架的上位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程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部件組成示意圖。圖中機架1,下層返回線2,上層裝配線3,升降盒4,滾輪5,翹板臺面6,限位塊7,升降氣缸8,翹板軸9,換向輪10,隨行夾具11,定位杆12,傾斜角¢,接近開關13,可編程序控制器15,電磁閥17,氣源18。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實用新型的描述,但並非對其保護範圍的限制。參見圖I、圖2、圖3、圖5,本實用新型實用新型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包括機架I、下層返回線2、上層裝配線3、升降盒4、滾輪5、翹板臺面6、限位塊7、升降氣缸8、翹板軸9、換向輪10、隨行夾具11、定位杆12、控制部件,所述上層裝配線3在下層返回線2之上,在上下層線的兩端分別配有機架1,所述機架I上配置有升降氣缸8,升降氣缸8與升降盒4連接,所述的升降盒4通過翹板軸9與翹板臺面6轉動連接,翹板軸9中心安裝明顯偏離翹板臺面6側面的中心,在上下層線的兩端分別配有機架1,一為擔負隨行夾具上行的上行機架1,其翹板臺面在下位是外傾,在上位是內傾;另一為擔負隨行夾具的下行機架1,其翹板臺面在上位是外傾,在下位是內傾。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接近開關13,位移傳感器14,可編程序控制器15,電磁閥17,氣源18。所述的升降氣缸8是無杆氣缸。[0022]所述的翹板軸9中心安裝明顯偏離翹板臺面6側面的中心IOmm至30mm。所述的翅板臺面6的平面兩邊,各置有一串滾輪5,兩串滾輪5平行,滾輪5高出翅板臺面6。所述的翹板臺面6的平面與水平面傾斜8至25度。當隨行夾具11在下層返回線2運行至上行機架I時,接近開關13發出信號給可編程序控制器15,可編程序控制器15使電磁閥17動作,氣源18接通升降氣缸8,並將升降盒4降至下位,翹板臺面6外側支撐在定位杆12上,使翹板臺面6呈外傾狀態。在自重和滾動5的作用下,隨行夾具11自動進入翹板臺面6,到位後,控制部件自動操縱升降盒4上升至上位,翹板臺面6內側的換向輪10與限位塊7相碰,使翹板臺面6呈外傾狀態,隨行夾具11自動進入上層裝配線3,完成隨行夾具11的升降。當隨行夾具11在上層裝配線3運行至下行機架I時,其升降氣缸8、升降盒4、翹板臺面6等動作與上行機架I相反,在此不 贅述。翹板臺面6的平面與水平面傾斜8至25度,翹板臺面6的傾斜角度隨隨行夾具11的自重,與滾輪5的摩擦而定,若傾斜角大,則隨行夾具11的進出升降盒4的速度高,衝擊力也大。相反,傾斜角小,則隨行夾具11的進出升降盒4的速度低,若角度小於6度,則速度太慢,存在不到位的現象,本實例取9度。所述的翅板軸9中心安裝明顯偏離翅板臺面6側面的中心IOmm至30mm,若偏離值大,則翹板臺面6自動翻轉快,但受力翻轉至另一方向則受力要大,否則困難,因此,要與隨行夾具11的重量及平衡位置以及翻轉二個方向綜合考慮,在本實施例中,選用的偏離值為25mm0本實施例選用的升降氣缸8是無杆氣缸,也可採用升降氣缸或鏈條傳動,都能達到升降的目的。參見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程序圖,即為可編程序控制器15設置狀況。
權利要求1.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包括機架(I)、下層返回線(2)、上層裝配線(3)、升降盒(4)、滾輪(5)、翹板臺面(6)、限位塊(7)、升降氣缸⑶、翹板軸(9)、換向輪(10)、隨行夾具(11)、定位杆(12)、控制部件,所述上層裝配線(3)在下層返回線(2)之上,在上下層線的兩端分別配有機架(I),所述機架(I)上配置有升降氣缸(8),升降氣缸(8)與升降盒(4)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升降盒(4)通過翹板軸(9)與翹板臺面(6)轉動連接,翹板軸(9)中心的安裝位置明顯偏離翹板臺面(6)側面的中心,在上下層線的兩端分別配有機架(1),一為擔負隨行夾具上行的上行機架(I),其翹板臺面在下位是外傾,在上位是內傾;另一為擔負隨行夾具的下行機架(I),其翹板臺面在上位是外傾,在下位是內傾。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接近開關(13),位移傳感器(14),可編程序控制器(15),電磁閥(17),氣源(18)。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升降氣缸(8)是無杆氣缸。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翹板軸(9)中心安裝明顯偏離翅板臺面(6)側面的中心IOmm至30mm。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翹板臺面(6)的平面兩邊,各置有一串滾輪(5),兩串滾輪(5)平行,滾輪(5)高出翹板臺面(6)。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翹板臺面(6)的平面與水平面傾斜8至25度。
專利摘要一種裝配線的升降裝置,屬於機械加工領域,所述的升降盒(4)通過翹板軸(9)與翹板臺面(6)轉動連接,翹板軸(9)中心安裝明顯偏離翹板臺面(6)側面的中心,所述的在上下層線的兩端分別配有機架(1),一為擔負隨行夾具上行的上行機架(1),其翹板臺面在下位是外傾,在上位是內傾;另一為擔負隨行夾具的下行機架(1),其翹板臺面在上位是外傾,在下位是內傾。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採用翹板臺面,且轉動中心偏離臺面,使其在上下位分別處於不同的傾斜狀態,便於隨行夾具自動運行到升降臺,省掉了驅動裝置,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價格低廉,節約升降臺成本20%以上。
文檔編號B23P21/00GK202461952SQ2011205227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4日
發明者王玉濤, 田進宇, 鄭毅 申請人:湖北三環汽車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