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9:35:31 2
專利名稱:一種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井工作工具,具體地說,是一種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
背景技術:
在通井機、修井機的液壓系統中,藉助著運動的液體動能來傳遞能量的,稱為動力式液壓傳動。在通井機、修井機上,柴油機通過變速箱的帶泵箱帶動齒輪泵轉動,通過液壓油把柴油機發出的機械能轉變為液壓能,通過高壓管線傳遞把液壓能再轉換成機械能,帶動各部分工作,液壓動力鉗就是根據上述原理推廣使用理想的工具。但液壓鉗與輸油管線的連接一直是困擾油井作業隊的難題,液壓動力鉗的動力能量依靠液壓管線傳遞,並通過快速接頭連接來實現的,液壓管路中的壓力達8-12Mpa,現在使用的兩端開閉式液壓接頭,由於每施工一口井都要拆裝一次,多次的反覆拆裝,液壓接頭經常出現鬆動、密封圈損壞漏油、自封閥彈簧易斷漏油、閥件工作不可靠造成管路不暢、拆卸困難,給工作造成很大困難,因此,亟需一種不漏油且方便拆卸的壓油管鉗連接接頭,但是目前關於這類接頭還未見報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接頭設有第一接頭體、第二接頭體和油壬,所述的第一接頭體內部設有長簧,所述的長簧上連接有活塞,且長簧的端部設有通道杆;所述的第二接頭體內部設有連接有彈簧的止閥體;所述的油壬內部設有內螺紋。本實用新型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的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可藉助液壓系統的液體來傳遞能量,使接頭與管線的壓力達到規定的數值時而不滲漏,當液壓管線與接頭分離時,液壓鉗與管線中的液體在止閥體的作用下迅速關閉,以免造成油液外溢、浪費和環境汙染。
附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並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I.第一接頭體2.第二接頭體
、[0011]3.油壬4.長簧5.活塞6.通道杆7.止閥體8.彈簧9.液壓鉗[0015]實施例I請參照圖1,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剖面示意圖。所述的接頭設有第一接頭體I、第二接頭體2和油壬3。所述的第一接頭體I為管狀,端部設有外螺紋,內部設有長簧4,所述的長簧4的中部連接有活塞5,且長簧4的端部連接有通道杆6。所述的第二接頭體內部設有止閥體7,所述的止閥體7上連接有彈簧8,所述的彈簧8在自然狀態下正好與液壓鉗9的內部端面接觸,且止閥體7的遠止閥體端設有內螺紋,近止閥體端設有內螺紋和外螺紋。所述的油壬3為 一環狀體,其內部有內螺紋。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的第一接頭體I的外螺紋與第二接頭體2的近止閥體端的內螺紋相匹配,所述的第二接頭體2的遠止閥體端的外螺紋與油壬3的內螺紋相匹配,所述的第二接頭體2的遠止閥體端的內螺紋與液壓鉗9的內螺紋相匹配。本實用新型的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的工作原理是把油壬3套在第一接頭體I的上後,把第一接頭體I與第二接頭體2相套接,並施加10-20N的力,使第一接頭體I的活塞5與第二接頭體2的內端面接觸,推動活塞5,進而壓縮壓縮長簧4,使長簧4向左移動,同時,第一接頭體I的通道杆6推動第二接頭體2的止閥體7,進而壓縮彈簧8,使彈簧8向右運動,轉動油壬3並擰緊,這樣就在第一接頭體I和第二接頭體2之間形成了一個通道,使液壓油沿第一接頭體I流向第二接頭體2進入液壓鉗9。當卸開油壬3時,第二接頭體2的止閥體7在彈簧8的作用和第一接頭體I的通道杆6的作用下緩慢回到原位,進而關閉第二接頭體2通道,同時第一接頭體I的活塞5在彈簧8的彈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並與油道杆的端面接觸密封,進而關閉第一接頭體I通道,使液壓鉗9及液壓管線的油不能洩漏。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 一種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接頭設有第一接頭體、第二接頭體和油壬,所述的第一接頭體內部設有長簧,所述的長簧上連接有活塞,且長簧的端部設有通道杆;所述的第二接頭體內部設有連接有彈簧的止閥體;所述的油壬內部設有內螺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所述的接頭設有第一接頭體、第二接頭體和油壬,所述的第一接頭體內部設有長簧,所述的長簧上連接有活塞,且長簧的端部設有通道杆;所述的第二接頭體內部設有連接有彈簧的止閥體;所述的油壬內部設有內螺紋。其優點表現在本實用新型的液壓油管鉗連接接頭可藉助液壓系統的液體來傳遞能量,使接頭與管線的壓力達到規定的數值時而不滲漏,當液壓管線與接頭分離時,液壓鉗與管線中的液體在止閥體的作用下迅速關閉,以免造成油液外溢、浪費和環境汙染。
文檔編號F16L29/00GK202442035SQ20112053402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3日
發明者孫玉東, 張偉, 張發強, 張法強, 王連亭, 趙光恆, 鍾志順, 陳安訓 申請人:趙光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