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機後殼高光治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5:40: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治具,尤其涉及一種手機後殼高光治具,屬於手機零部件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行動電話,或稱為無線電話,通常稱為手機,是一種通訊工具,是可以在較廣範圍內使用的可攜式電話終端;手機類型顧名思義就是指手機的外在類型,比較常用的分類是把手機分為直板式、摺疊式(單屏、雙屏)、滑蓋式、旋轉式、側滑式等幾類。
手機作為個人工作生活的必需品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同時,除了手機的通話、簡訊、郵件及其他使用功能外,手機的外形也作為工業設計的一個買點,配合多功能手機的研發越來越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潛能。
手機殼體面需要做高光邊的,通常的高光邊位於側壁的上部或者下部,同時為了殼體內部安裝或者連接的需要,殼體的後壁及外壁上分別設置有攝像頭孔、按鍵孔、USB孔、SIM卡孔等通孔,為了殼體的外型美觀,通常的在開設好側孔後,進行相應的外觀處理,然後再進行高光邊處理,通孔的結構形式使得具有通孔的側壁處形成薄弱的懸梁,採用CNC銑高光邊時,因為懸梁的結構,承壓不均勻,容易震刀,從而導致殼體的高光邊震刀紋不良,影響了殼體的外觀光滑度,增加了成品殼體的疵品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機後殼高光治具,解決了現有技術對通孔高光加工處理時震刀的情況,提高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操作簡便,宜於推廣。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機後殼高光治具,包括下板、安裝在下板上方的支撐板和活動壓板組件;所述下板下方安裝有氣缸模組;所述氣缸模組的活塞端裝有延長杆,所述延長杆端部與所述活動壓板組件連接;所述活動壓板組件相對設置於所述支撐板的上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所述活動壓板組件包括第一壓板和第二壓板;所述第二壓板置於所述第一壓板下方的凹槽內,所述第二壓板的外形與所述手機後殼外形相互匹配使用。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所述第一壓板下方設有導向柱組;所述導向柱組一端向所述下板上的對應內孔內延伸。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所述導向柱組具有四個導向柱,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壓板的四角處。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所述導向柱與所述下板上的對應內孔處設有法蘭。
由於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實用新型方案的手機後殼高光治具,結構簡單,便於加工,同時操作方便、快捷,解決了現有技術對通孔高光加工處理時震刀的情況,提高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操作簡便,宜於推廣。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手機後殼高光治具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手機後殼高光治具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下板;2-支撐板;3-活動壓板組件;4-氣缸模組;5-延長杆;31-第一壓板;32-第二壓板;33-凹槽;34-手機後殼;35-導向柱;36-法蘭;41-第一氣缸;42-第二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附圖1、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手機後殼高光治具,包括下板1、安裝在下板1上方的支撐板2和活動壓板組件3;所述下板1下方安裝有氣缸模組4;所述氣缸模組4的活塞端裝有延長杆5,所述延長杆5的端部與所述活動壓板組件3連接;所述活動壓板組件3相對設置於所述支撐板2的上方。所述活動壓板組件3包括第一壓板31和第二壓板32;所述第二壓板32置於所述第一壓板31下方的凹槽33內。
氣缸模組4包括兩個對稱缸體對稱固定在下板上,其活塞端與第一壓板連接的第一氣缸41和一個缸體端固定在下板1上,其活塞端與支撐板2連接的第二氣缸42。
使用時,首先將手機後殼34至於支撐板2上,支撐板2通過第二氣缸收縮固定在下板上;然後通過氣缸模組4的延長杆拉動第一壓板31及第二壓板32向下移動至壓住手機後殼34,第二壓板32的外形與手機後殼34外形相互匹配,緊密壓於手機後殼上,保證了夾持貼合,氣缸模組4實現活動壓板組件3對手機後殼34的固定,支撐定位效果好,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捷。
為提高活動壓板組件3下壓運動的穩定性,第一壓板31下方設有四個導向柱35,分別設置在第一壓板31的四角處,導向柱35一端向下板1上的對應內孔內延伸,且連接處設有法蘭36,保證活動壓板組件的運行方向和手機後殼34的受力平衡,運行平穩,防止造成對手機後殼34造成損傷。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範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採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