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13:11:26 1
專利名稱: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底盤,特別是一種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
技術背景在傳統的客車底盤上,各零部件統一地安裝於車架上,沒有區域化的概念,零部件安裝時在保證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隨意性比較大。同時當車型有不同的供貨狀態時,整個車輛系統均需作出改動,導致整個設計、工藝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延長了產品的生產周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底盤功能區相對集中,各車型、各供貨狀態的同區域間互換性強,車架系統從大型零部件轉化為中小型零部件的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它包括客車底盤,客車底盤由操縱區域、前橋區域、乘載區域、後橋區域和尾區區域五大區域組成,各區段間通過脫卸結構連接。為了提高各區域的連接強度和方便發動機的安裝,操縱區域和前橋區域合成一體構成前區段,實現發動機前置結構。還可以將後橋區域和尾區區域合成一體構成後區段,實現發動機後置結構。為了既保持連接強度,又脫卸方便,所述的脫卸結構連接是鋼架構件通過螺栓脫卸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種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底盤功能區相對集中;各車型、各供貨狀態的同區域間互換性強;車架系統從大型零部件轉化為中小型零部件,由此,可以減少產品設計工作量,產品變型快,更能適應市場的多量化要求如發動機前置底盤根據客戶要求更換發動機時,只需將對應該種發動機的前區移植到該車型,並不需要作太多的設計更改,同時該發動機及外圍系統為其它產品所用,零部件的供應渠道比較暢通,故模塊化能有效地縮短設計、備料時間。可以減少工藝的投入,通用化程度高,能大量節約製作成本,如車架結構實現模塊化以後,某一區域的結構可以在不同的車型上使用,這樣同一零件的使用量就會增加,專用件的使用量減少,規模化生產效應得以體現,真正做到節約生產成本。
圖1本實用新型組成結構示意圖;圖2是後橋區域和尾區區域合成一體構成後區段結構示意圖;圖3是操縱區域與前橋區域車架脫卸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描述的一種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它包括客車底盤,客車底盤由操縱區域1、前橋區域2、乘載區域3、後橋區域4和尾區區域5五大區域組成,各區段間通過脫卸結構連接,這裡的脫卸結構,可如圖3所示,在車架結構上操縱區域1與前橋區域2,前橋區域2與乘載區域3之間及後區段之間通過鋼架構件均採用螺栓6脫卸連接。由此,當前懸加長或上客門高度更改時,只需將操縱區域1的車架作部分更改即可,同樣,當用戶對前橋結構或前懸架結構有特殊要求時,只需將前橋區域2的車架作部分更改即可。為了提高各區域的連接強度和方便發動機的前置安裝,如圖1所示,操縱區域1和前橋區域2可合成一體構成前區段,實現發動機前置結構。如圖2所示,根據發動機安裝位置的不同及發動機與車架連接強度的考慮,還可以將後橋區域4和尾區區域5合成一體構成後區段,發動機後置於後區段,實現發動機後置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它包括客車底盤,其特徵是客車底盤由操縱區域(1)、前橋區域(2)、乘載區域(3)、後橋區域(4)和尾區區域(5)五大區域組成,各區段間通過脫卸結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其特徵是根據發動機安裝位置的不同及發動機與車架連接強度的考慮,將操縱區域(1)、前橋區域(2)合成一體構成前區段。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其特徵是將後橋區域(4)和尾區區域(5)合成一體構成後區段。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脫卸結構連接是鋼架構件通過螺栓(6)脫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脫卸結構連接是鋼架構件通過螺栓(6)脫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它包括客車底盤,客車底盤由操縱區域、前橋區域、乘載區域、後橋區域和尾區區域五大區域組成,各區段間通過脫卸結構連接。為了提高各區域的連接強度和方便發動機的安裝,操縱區域和前橋區域合成一體構成前區段,實現發動機前置結構。還可以將後橋區域和尾區區域合成一體構成後區段,實現發動機後置結構。這種客車底盤的模塊化結構,底盤功能區相對集中;各車型、各供貨狀態的同區域間互換性強;車架系統從大型零部件轉化為中小型零部件,由此,可以減少產品設計工作量,產品變型快,更能適應市場的多量化要求,可以減少工藝的投入,通用化程度高,能大量節約製作成本。
文檔編號B62D21/18GK2734587SQ200420090390
公開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23日
發明者許麗其, 毛瑞平, 楊新生, 楊明, 顏峰 申請人:東風杭州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