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DCT雙輸入軸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04:01:4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輸入軸結構,尤其涉及一種DCT雙輸入軸結構,屬於汽車傳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同軸布置的DCT雙輸入軸由空心輸入軸和實心輸入軸組成。空心輸入軸裝配在實心輸入軸上,兩個輸入軸之間存在相對轉動,並由兩個軸承連接在一起。為了保證空心輸入軸和實心輸入軸之間連接可靠,兩個軸承之間的距離要滿足設計要求,同時這兩個軸承還需要得到充分的潤滑。
DCT雙輸入軸潤滑方式一般採用主動潤滑或者開放式飛濺潤滑,採用飛濺潤滑時,潤滑油由輸入軸上的常嚙合齒輪將潤滑油壓入空心輸入軸和實心輸入軸之間的間隙,供給兩個軸承潤滑。通常進入空心輸入軸和實心輸入軸之間的間隙潤滑油不夠充分,如果兩個軸承距離太遠,會導致離常嚙合齒輪較遠的軸承潤滑不足。如果兩個軸承距離太近,一個軸承需要布置在遠離空心軸端面位置,這樣空心輸入軸得不到良好支撐,在空心軸內的軸承安裝孔加工困難,加工成本較高。
如中國專利公告號:CN 204041963U,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DCT)輸入軸總成,其特徵在於:中間軸上的隔墊、襯套和齒座通過內六角螺塞軸向固定,碗形塞片為碗形結構,內有小孔,裝在中間軸內孔裡,與內孔採用過盈配合方式,碗形塞片內腔朝向外側,其固定可靠,安裝方便,結構簡單緊湊;並採用帶孔碗形塞片,可以有效地防止潤滑油從內孔流出,提高潤滑效果。但是該前下防護裝置結構單一,對實心軸的支撐可靠性不高,軸承安裝孔加工困難,成本較高,而且對軸承的潤滑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雙輸入軸結構簡單,兩個軸承的分布不太合理,對實心軸的支撐可靠性不高,軸承安裝孔加工困難,更主要的是整體潤滑效果不佳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軸承的分布合理,對實心軸的支撐可靠性高,軸承安裝孔加工簡便,降低了成本,並且提升了整體潤滑效果的一種DCT雙輸入軸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DCT雙輸入軸結構,包括實心軸和空心軸,空心軸的內腔中同軸安裝有實心軸,所述空心軸的內孔中靠近兩端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第一軸承的外側設置有密封實心軸與空心軸之間間隙的第一密封圈,第二軸承的外側設置有密封實心軸與空心軸之間間隙的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與第二密封圈之間的腔體形成了軸間密封腔,所述空心軸的外壁上開設有連通軸間密封腔的徑向孔,徑向孔內安裝有單向閥。
所述實心軸的軸心上開設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一端安裝有溢流閥,中心通孔的另一端設置有密封塞,溢流閥與密封塞之間的中心通孔所形成的腔體為儲油腔。
所述實心軸上開設有徑向貫通孔,徑向貫通孔的一端與軸間密封腔相連通,徑向貫通孔的另一端與儲油腔相連通。
所述徑向孔為沿著空心軸徑向分布的進油道,進油道的底部靠近軸間密封腔的位置安裝有單向閥。
所述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分別為滾針軸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將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分別靠近空心軸的兩端,對實心軸的支撐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同時軸承孔的加工比較容易,軸承的安裝很方便,降低了成本,兩個軸承的外側分別設置有密封圈,形成了用於存儲潤滑油並對軸承進行潤滑的軸間密封腔。
2.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空心軸的外壁上開設有徑向孔,徑向孔的內部安裝有單向閥,實心軸的軸心上開設有儲油腔,外界的潤滑油能夠進入到軸間密封腔以及儲油腔內,溢流閥能夠在潤滑油壓力較大時排出部分潤滑油,保證了潤滑油的循環,軸承在運轉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潤滑。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實心軸1,空心軸2,單向閥3,徑向孔4,儲油腔5,第一軸承6,第二軸承7,溢流閥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密封塞1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參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DCT雙輸入軸結構,包括實心軸1和空心軸2,空心軸2的內腔中同軸安裝有實心軸1,其特徵在於:所述空心軸2的內孔中靠近兩端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第一軸承6的外側設置有密封實心軸1與空心軸2之間間隙的第一密封圈9,第二軸承7的外側設置有密封實心軸1與空心軸2之間間隙的第二密封圈10,第一密封圈9與第二密封圈10之間的腔體形成了軸間密封腔,所述空心軸2的外壁上開設有連通軸間密封腔的徑向孔4,徑向孔4內安裝有單向閥3。
所述實心軸1的軸心上開設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一端安裝有溢流閥8,中心通孔的另一端設置有密封塞11,溢流閥8與密封塞11之間的中心通孔所形成的腔體為儲油腔5。
所述實心軸1上開設有徑向貫通孔,徑向貫通孔的一端與軸間密封腔相連通,徑向貫通孔的另一端與儲油腔5相連通。
所述徑向孔4為沿著空心軸2徑向分布的進油道,進油道的底部靠近軸間密封腔的位置安裝有單向閥3。
所述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分別為滾針軸承。
本實用新型空心軸2的內腔中同軸裝配有實心軸1,空心軸2的長度小於實心軸1,實心軸1和空心軸2這兩個輸入軸之間存在相對轉動,為了較小兩個輸入軸之間的摩擦,並使得空心軸2具有可靠的支撐,本發明在空心軸2的內孔中靠近兩端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也就是在空心軸2的內孔中靠近一端的位置安裝有第一軸承6,在空心軸2的內孔中靠近另一端的位置安裝有第二軸承7,使得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分別靠近空心軸2的兩端,這樣就能夠使得空心軸2對實心軸1的支撐可靠,同時軸承孔的加工比較容易,對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的安裝也很方便。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可以採用為滾針軸承或其它軸承。
實心軸1和空心軸2裝配後並且安裝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後,實心軸1與空心軸2之間會存在軸間隙,為了將軸間隙密封並有效的利用,本實用新型在第一軸承6的外側設置有密封實心軸1與空心軸2之間間隙的第一密封圈9,第二軸承7的外側設置有密封實心軸1與空心軸2之間間隙的第二密封圈10。第一密封圈9與第二密封圈10之間的腔體形成了密封良好的軸間密封腔,軸間密封腔可用於存儲潤滑油,並能對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進行良好的潤滑。
空心軸2的外壁上開設有連通軸間密封腔的徑向孔4,徑向孔4為沿著空心軸2徑向分布的進油道,進油道的底部靠近軸間密封腔的位置安裝有單向閥3。單向閥3可以阻止潤滑油從軸間密封腔內反向流出,外界通過單向閥3進入到軸間密封腔內的潤滑油只能單向流入。
實心軸1的軸心上開設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一端安裝有溢流閥8,中心通孔的另一端設置有密封塞11,溢流閥8與密封塞11之間的中心通孔所形成的腔體為儲油腔5,當需要更換潤滑油時,打開密封塞11即可。實心軸1上開設有徑向貫通孔,徑向貫通孔的一端與軸間密封腔相連通,徑向貫通孔的另一端與儲油腔5相連通,儲油腔5能夠起到存儲潤滑油的作用。變速箱在工作時,空心軸常嚙合齒輪通過進油道將潤滑油送入儲油腔5,當儲油腔5內的潤滑油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溢流閥8將會排出部分潤滑油,保證雙輸入軸間軸承潤滑油循環,使得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7在運轉過程中得到充分的潤滑。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做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簡單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