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兒腹帶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04:36:31 1
專利名稱:康兒腹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用防治嬰幼兒腹瀉的保健腹帶。
嬰幼兒洩瀉是嬰幼兒特有的常見病,多發病,祖國醫學將其列為小兒四大病症之首,據世界衛生組織八九年調查報告表明因腹瀉引起脫水每年奪去500萬兒童的生命,我國現將「嬰幼兒腹瀉」列為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目前治療腹瀉的常用藥雖有日本產的「正露丸」、國產「暖臍膏」以及民間驗方、便方等,但無專用於防治小兒腹瀉之品,且適應範圍局限,使用方法繁鎖、療效不持久,刺激性大,同時大多為內服藥品,以及肌肉、靜脈注射劑,不易被嬰幼兒所接受。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研製一種既有治療作用,又起預防效果,同時避免嬰幼兒服藥、打針,以減少皮肉之苦,易為嬰幼兒接受的保健物品。
以下結合附圖來描述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所標數字分別表示如下1、肚兜2、透氣孔3、藥袋4、肚兜帶5、尼龍扣肚兜1用經久耐用的隔溼材料製成,中間制有透氣孔2,肚兜1內側裝有藥袋3,藥袋3用純棉織品布料製成口袋狀,袋內投入以中藥材澤瀉吳萸、蒼朮、乾薑等為主要成份,經縫合而成。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解決了嬰幼兒服藥難的問題,直接外用於神闕穴,使任督經氣相通,陰陽相濟,調節了腸胃功能,實現止瀉、止痛、止嘔、解痙、固澀,同時將治療與預防有機地結合起來,正常佩帶起保健作用,從而提高了中藥材的使用價值。經臨床302例患兒使用隨防觀察,一般3小時見效,一天左右痊癒,未見明顯刺激性及副作用,效果顯著,方便適用。使用時只需將藥袋納入肚兜置於患兒神闕穴(俗稱肚臍眼)即可。
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用靜電植絨布料製作肚兜1,肚兜1其尺寸A=200毫米,B=130毫米,中間部位制有9個φ5毫米透氣孔2,尺寸A的兩端分別設有400毫米長的肚兜帶4,及尼龍扣5藥袋直接置於肚兜1內,藥袋3用32支紗漂白純棉汗衫布,縫製成A=60毫米,C=100毫米布袋,藥袋3內裝有澤瀉10%、吳萸10%、蒼朮20%、葛根6%、乾薑6%。沉香6%、黃柏20%、厚撲8%、罌粟殼4%等中藥材縫合面成。
權利要求1.康兒腹帶,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肚兜1用經久耐用的隔溼材料製成幼兒肚兜狀,中間制有透氣孔2,肚兜1內側置有藥袋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康兒腹帶,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肚兜1其尺寸A為150mm-400mm,B為50mm-300mm中間部位制有2-10個3mm-6mm透氣孔2,尺寸A的兩端分別設有200mm-600mm長的肚兜帶及尼龍扣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康兒腹帶,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藥袋3用純棉織品布料制縫製成口袋狀,袋內裝有以澤瀉、吳萸、蒼朮、葛根、乾薑、沉香、黃柏、厚撲、罌粟殼等為主要成份的中藥材,經縫合而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用防治嬰幼兒腹瀉的保健腹帶。康兒腹帶是採用中醫外治法與嬰幼兒用品肚兜相結合的方式,根據中醫理論,結合臨床經驗,現代藥理用多種名貴中藥材精心製作而成。作用於嬰兒神闕穴(肚臍眼),以調整腸胃功能,達到止瀉、止痛、止嘔、解痙、固澀、保健目的。解決了嬰幼兒服藥難的問題。經臨床302例嬰幼兒使用隨防觀察,效果滿意,無刺激性及副作用。本品無服藥打針之痛苦,從而易為嬰幼兒接受。
文檔編號A61M37/00GK2080849SQ9022713
公開日1991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1990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1990年12月27日
發明者陳柳春 申請人:陳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