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06:37:36 2
一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包括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噴霧抑塵主機、中央控制系統、多個噴霧器以及流量控制裝置,多個並聯的所述高壓水泵均與一高壓儲能緩衝罐相連,所述噴霧抑塵主機與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的出水口相連,所述中央控制系統與所述噴霧抑塵主機相連,用於發送控制信號到所述噴霧抑塵主機,並根據所述控制信號控制所述噴霧抑塵主機進行工作,多個所述噴霧器與所述噴霧抑塵主機相連,用於噴出水霧顆粒,所述流量控制裝置分別與噴霧抑塵主機和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相連。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提供一種抑塵效果好、壽命長、應用壞境廣、耗水量小以及結構簡單的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
【專利說明】 —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現在除塵的方法主要有乾式除塵和溼式除塵兩種方法。溼式除塵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噴淋抑塵和噴霧抑塵(自動化噴霧降塵裝置)。
[0003]水噴淋技術成型較早也應用較長時間,但其耗水量大、治理效果差的缺陷使得其在除塵領域內逐漸被其他乾式除塵等代替,除了一些露天儲煤廠還在使用噴淋設備外,其他的無組織排放汙染現場的治理已經很少有噴淋技術的應用了。
[0004]噴霧抑塵技術是對噴淋抑塵的改進,它是將水儘可能霧化到較小顆粒以便提高與粉塵凝結的效果與除塵效果。現有的噴霧抑塵技術能夠將水霧化到100-300微米。相對於噴淋技術,現有的噴霧抑塵技術提高了除塵效果,降低了噴水量。但對於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性粉塵治理效果差。
[0005]已有的微米級噴霧抑塵系統均採用單泵設計,根據不同流量需求配置泵的規格和型號,但是在有些應用中流量不確定,流量最小時僅為最大流量的八分之一,這樣如果採用單泵設計會發生變頻器小於5赫茲,泵機根本無法運行的結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鑑於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抑塵效果好、壽命長、應用壞境廣、耗水量小以及結構簡單的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包括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噴霧抑塵主機、中央控制系統、多個噴霧器以及流量控制裝置,多個並聯的所述高壓水泵均與一高壓儲能緩衝罐相連,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包括圓柱形主體,所述主體兩端分別設置有半球形封頭,所述主體一側設置有多個第一圓孔,所述主體與所述第一圓孔軸線垂直的位置設置有多個第二圓孔,所述噴霧抑塵主機與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的出水口相連,所述中央控制系統與所述噴霧抑塵主機相連,用於發送控制信號到所述噴霧抑塵主機,並根據所述控制信號控制所述噴霧抑塵主機進行工作,多個所述噴霧器與所述噴霧抑塵主機相連,用於噴出水霧顆粒,所述流量控制裝置分別與噴霧抑塵主機和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相連,採集信息並將所述信息傳輸至中央控制系統,同時接收中央控制系統的指令並對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進行控制。
[0008]可選的,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主體的壁厚為4.5mm?5.5mm,所述封頭的壁厚為
4.5mm ?5.5mm0
[0009]可選的,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主體的壁厚為5mm,所述封頭的壁厚為5_。
[0010]可選的,所述多個第一圓孔為5個第一圓孔,所述第一圓孔的直徑為16.9mm?17.1mnin[0011]可選的,所述多個第二圓孔為5個第二圓孔,所述第二圓孔的直徑為16.9mm?25.1mnin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在流量變化較大的噴霧抑塵系統應用中,根據最大噴霧量和最小噴霧量設計採用多臺同型號泵機並聯組合在一起,當需要最大噴霧量時多臺泵同時開啟,當需要最小流量時,僅開啟其中的一個泵。多個泵共用一個儲能緩衝罐,這樣無論開啟一個或者開啟多個,管道內的壓力均能保證平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一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中一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中一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中模塊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圖1中一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中高壓儲能緩衝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參照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8]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包括:
[0019]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1,所述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I均與一高壓儲能緩衝罐2相連,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2包括圓柱形主體21,所述主體21兩端分別設置有半球形封頭22,所述主體21 —側設置有多個第一圓孔211,所述主體21與所述第一圓孔211軸線垂直的位置設置有多個第二圓孔212,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2用於緩解從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流程的水的壓力,從而保證從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2的出水口流出的水比較平穩,安全性提聞;
[0020]噴霧抑塵主機3,所述噴霧抑塵主機3與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2的出水口相連,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2降低了高壓水對所述噴霧抑塵主機3造成的衝擊,更加可靠;
[0021]中央控制系統4,所述中央控制系統4與所述噴霧抑塵主機3相連,用於發送控制信號到所述噴霧抑塵主機3,並根據所述控制信號控制所述噴霧抑塵主機3進行工作;
[0022]多個噴霧器5,所述多個噴霧器5與所述噴霧抑塵主機3相連,用於噴出水霧顆粒,工作效率增加;
[0023]流量控制裝置6,所述流量控制裝置6分別與噴霧抑塵主機3和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I相連,採集信息並將所述信息傳輸至中央控制系統4,同時接收中央控制系統4的指令並對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I進行控制。
[0024]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2的主體21的壁厚為
4.5mm?5.5mm,所述封頭22的壁厚為4.5mm?5.5mm。
[0025]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2的主體21的壁厚為5mm,所述封頭22的壁厚為5mm,安全性能提高,同時更加可靠。
[0026]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中央控制系統4包括依次相連的交互模塊41、上位機42、下位機43以及驅動模塊44,所述交互模塊41用於接收外部操作指令並將所述指令傳輸至上位機42 ;所述上位機42接收交互模塊41的指令和流量控制模塊6傳輸的信息數據,並根據所述指令控制噴霧抑塵主機3和流量控制模塊5的工作,進一步檢測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的工作狀態和通信狀態;所述下位機43接收上位機42的控制指令,並根據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驅動模塊44進行工作;所述驅動模塊44用於接收下位機43的控制指令並按照所述指令控制流量控制裝置6工作。
[0027]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交互模塊41包括遠程交互模塊和本地交互模塊,所述遠程交互模塊用於遠程控制上位機42的工作,所述本地交互模塊用於直接控制上位機42的工作,並對系統中的任意節點進行監測和控制。
[0028]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多個第一圓孔211為5個第一圓孔211,所述第一圓孔211的直徑為16.9mm?17.1mm。
[0029]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多個第二圓孔212為5個第二圓孔212,所述第二圓孔212的直徑為16.9mm?25.1mm。
[0030]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 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多個並聯的所述高壓水泵均與一高壓儲能緩衝罐相連,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包括圓柱形主體,所述主體兩端分別設置有半球形封頭,所述主體一側設置有多個第一圓孔,所述主體與所述第一圓孔軸線垂直的位置設置有多個第二圓孔; 噴霧抑塵主機,所述噴霧抑塵主機與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的出水口相連; 中央控制系統,所述中央控制系統與所述噴霧抑塵主機相連,用於發送控制信號到所述噴霧抑塵主機,並根據所述控制信號控制所述噴霧抑塵主機進行工作; 多個噴霧器,多個所述噴霧器與所述噴霧抑塵主機相連,用於噴出水霧顆粒; 流量控制裝置,所述流量控制裝置分別與噴霧抑塵主機和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相連,採集信息並將所述信息傳輸至中央控制系統,同時接收中央控制系統的指令並對多個並聯的高壓水泵進行控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主體的壁厚為4.5mm?5.5mm,所述封頭的壁厚為4.5mm?5.5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高壓儲能緩衝罐主體的壁厚為5mm,所述封頭的壁厚為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個第一圓孔為5個第一圓孔,所述第一圓孔的直徑為16.9mm?17.1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於並聯機組的噴霧抑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個第二圓孔為5個第二圓孔,所述第二圓孔的直徑為16.9mm?25.1mm。
【文檔編號】B01D47/06GK203777853SQ201420079254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5日
【發明者】祖傳琦 申請人:北京風華時代環境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