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18:02:41 2
專利名稱: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汽車覆蓋件模具的製造 水平在不斷的發展更新,模具結構追求簡單,功能強大的理念,方便現場機加裝配和調試,且滿足高速生產的要求。普通的退料機構僅局限於上下小車斜楔退料和水平擺動式的旋轉退料,但對於帶有一定傾斜角度的複雜零件的退料,需採用極其複雜的機構實現,效率低下,很難滿足高速生產線的機械手取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可以使帶有傾斜角度的側整形零件成功退料,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包括斜楔滑塊,所述斜楔滑塊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設置,所述斜楔滑塊左右兩側各設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內設有轉軸,所述斜楔滑塊與轉軸連接,且繞轉軸旋轉。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座轉軸上還設有配鍵。進一步地,所述斜楔滑塊的下方設有驅動斜楔滑塊轉動的氣缸。進一步地,所述斜楔滑塊的下方還設有回程彈簧。進一步地,所述斜楔滑塊的左、右兩側固定設有第一導板,所述斜楔滑塊的底部固定設有第二導板。進一步地,所述斜楔滑塊的後方設插刀。本實用新型適用於帶有傾斜角度的側整形零件的退料,通過機構的旋轉擺動,能使零件順利從中取出。驅動方式為氣動,使機構旋轉一個小角度。另外,通過多個方向上的導板設置,既可以限制機構運動,同時保護機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解決了現場加工和調試難的問題。
圖I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的仰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的部分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包括斜楔滑塊1,由於零件負角8的存在,見圖3,此時零件是很難從中取出的。由圖I可知,所述斜楔滑塊I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設置。在所述斜楔滑塊I左右兩側各設安裝座2,所述安裝座2內設有轉軸,所述斜楔滑塊I與所述轉軸連接,且繞轉軸旋轉。兩轉軸軸線應位於一條直線上,且該直線是傾斜的。由於整個機構是傾斜地裝在模具中,會使兩側轉軸錯位,通過在轉軸上加設配鍵來調整機構的位置,保證轉軸軸線共線。所述斜楔滑塊I的下方設有驅動斜楔滑塊I轉動的氣缸3。所述斜楔滑塊I的下方還設有回程彈簧4,使機構回到初始狀態。所述斜楔滑塊I的上下、左右、前後都設有約束件,以限制機構的旋轉。結合圖2,所述斜楔滑塊I的左、右兩側固定設有第一導板5,所述斜楔滑塊I的底部固定設有第二導板6。導板不僅有限位作用,而且還能與模具發生接觸,保護機構不受磨損。同樣地,斜楔滑塊I的後方設插刀7,以防側向力。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的工作過程如下通過氣缸3的頂出和回退,使斜楔滑塊I繞轉軸旋轉(從左側看,斜楔滑塊I作逆時針旋轉),當斜楔滑塊I轉過一定角度後,斜楔滑塊I能避讓開零件上的負角8,零件得以取出,由此實現零件的退料動作。同時機構通過四周的第一導板5保證機構在旋轉過程中位置。另外,通過防側向力插刀7避免上模整形斜楔在整形過程中的側向力,保證零件質量的穩定性。通過第二導板6限制斜楔滑塊I的回退角度。零件取出後,通過回程彈簧4,機構可回到初始狀態。由於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整體是傾斜著安裝在模具中,存在一定的傾斜力,通過轉軸安裝座2的兩側的配鍵調整其位置,保證兩側轉軸的一直線,避免在擺動旋轉過程中別死,影響退料機構的正常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包括斜楔滑塊(I),所述斜楔滑塊(I)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設置,其特徵是所述斜楔滑塊(I)左右兩側各設安裝座(2),所述安裝座(2)內設有轉軸,所述斜楔滑塊(I)與轉軸連接,且繞轉軸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其特徵是所述安裝座(2)的轉軸上還設有配鍵。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其特徵是所述斜楔滑塊(I)的下方設有驅動斜楔滑塊(I)轉動的氣缸(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其特徵是所述斜楔滑塊(I)的下方還設有回程彈簧⑷。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其特徵是所述斜楔滑塊(I)的左、右兩側固定設有第一導板(5),所述斜楔滑塊(I)的底部固定設有第二導板(6)。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其特徵是所述斜楔滑塊(I)的後方設插刀(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傾斜式擺動退料機構運用於帶有傾斜角度的側整形零件的退料中。包括斜楔滑塊,所述斜楔滑塊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設置,所述斜楔滑塊左右兩側各設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內設有轉軸,所述斜楔滑塊與轉軸連接,且繞轉軸旋轉。本實用新型通過機構的旋轉擺動,能使零件順利從中取出。驅動方式為氣動,使機構旋轉一個小角度。另外,通過多個方向上的導板設置,既可以限制機構運動,同時保護機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解決了現場加工和調試難的問題。
文檔編號B21D45/00GK202356544SQ201120479758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5日
發明者葉燕 申請人:上海賽科利汽車模具技術應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