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滾子、滾針的端面跳動測量儀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14:29:3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測量儀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滾子、滾針的端面跳動測量儀。
背景技術:
滾針生產在國內有幾百家之多,國標對滾針端面垂直度要求G2級為<0.08mm(直徑法為0.16mm),儘管數值不大,但普遍缺少現場控制儀器,甚至沒有小滾針端面跳動測量儀,靠眼睛目測是不能準確分辨0.08mm以內精度的,造成加工過程中的質量不確定性。
國內大部分滾針公司在斷料工序時均採用「眼睛看看,差不多就成了」的方法,所以現場迫切需要滿足國標條件、又方便有效的監控儀器,成為現場控制的燃眉之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滾子、滾針的端面跳動測量儀,能夠精確檢測細小滾子、滾針的端面跳動值,還可以大大提高測量的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滾子、滾針的端面跳動測量儀,包括:互相垂直設置的立柱和燕尾座,
立柱上裝配有上下移動副,所述移動副上裝配有轉動軸,轉動軸上裝配有轉動輪,轉動輪輕壓於待測工件上,轉動軸旋轉,轉動輪帶動待測工件轉動;
燕尾座上設有V型基準座、測量儀表、端面頂尖,待測工件設於V型基準座內,測量儀表的測頭和端面頂尖均頂設於工件的同側端面上。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V型基準座是50°~80°的V型基準座。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測量儀表的測頭和端面頂尖的均頂設於工件半徑r+0.3~0.5mm處。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移動副包括燕尾板、燕尾滑塊座,燕尾板組裝在立柱上,燕尾滑塊座沿在燕尾板上下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燕尾滑塊座上設有軸承座,轉動軸通過軸承裝配在軸承座上。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燕尾滑動座上還設有鎖緊扳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小巧,讀數直觀並實用,在生產現場發揮了良好作用,對於又細又小、端面跳動精度有一定要求的零件有了方便有效的監控手段,保障了產品檢測手段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滾子、滾針的端面跳動測量儀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一種滾子、滾針的端面跳動測量儀,包括:互相垂直設置的立柱12和燕尾座2。
立柱12上裝配有上下移動副,移動副包括燕尾板27、燕尾滑塊座31,燕尾板27組裝在立柱12上,燕尾滑塊座31沿在燕尾板27上下移動。
燕尾滑塊座31上裝配有軸承座29,轉動軸25通過軸承裝配在軸承座29上,內裝有帶密封件,轉動軸25上裝配有轉動輪26,轉動輪26輕壓於待測工件8上,轉動手輪30,帶動轉動軸25旋轉,轉動輪26帶動待測工件8轉動。
燕尾滑動座31上還設有鎖緊扳手28,當需要提供一個手動壓力,確保轉動輪充分與工件8接觸,並帶動工件8旋轉,當順時針轉動時,有鎖緊作用,防止燕尾滑動座等零件下滑。
燕尾座2上設有V型基準座32、測量儀表24、端面頂尖24-1,待測工件8設於V型基準座32內,測量儀表24的測頭和端面頂尖24-1均頂設於工件8的同側端面上。
所述V型基準座包括V型移動件和V型座組成的雙V型支撐工件,雙V型的角度為50°~80°,本發明優選角度為60°。
測量儀表24為槓桿千分表,垂直度測量時的數據採樣顯示用。
端面頂尖24-1是起端面限位作用。
測量儀表24的測頭和端面頂尖24-1的均頂設於工件8半徑r+0.3~0.5mm處。
作為端面跳動測量一個組件可整體安裝到立柱12側面,燕尾板27上裝有固定螺釘和定位銷,此時定位螺栓和鎖緊螺栓處於微緊態,調整微調螺釘使基準座處於一個小角度,以保證轉動手輪30和轉動輪26後,使工件8能產生一個軸向力頂在千分表下方的頂尖上〈頂尖是工件8的端面基準〉,調測量儀表的測頭和端面頂尖的均置於工件8半徑r+0.3~0.5mm處。
壓緊燕尾滑動座31使轉動輪輕壓在工件8上,調整千分表24指針顯示一定值。 此時在千分表座板上有鎖緊螺釘鎖緊後搖動手輪和轉動輪後千分表來回晃動值即為端面跳動或垂直度值(直徑法值)。正式測量時應鎖緊定位螺栓和鎖緊螺栓。
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小巧,讀數直觀並實用,在生產現場發揮了良好作用,對於又細又小、端面跳動精度有一定要求的零件有了方便有效的監控手段,保障了產品檢測手段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