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託包裹體及採用該管託包裹體的管託包裹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2:39:21 4
管託包裹體及採用該管託包裹體的管託包裹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管託包裹體及採用該管託包裹體的管託包裹結構,便於快速對管託進行包裹。管託包裹體包括金屬片,金屬片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裙邊,金屬片的一端位於兩個裙邊之間設置有管託支座讓位缺口。該結構包括管託和2個所述金屬片,管託內設置有管道,管託下方連接有管託支座,2個金屬片共同將管託的外壁包裹,2個金屬片的裙邊將管託的端面包裹並與管託內的管道接觸,2個金屬片通過柔性件捆綁固定,管託支座位於2個金屬片的管託支座讓位缺口內。本實用新型施工工期短,安裝質量精度高且節約施工成本。
【專利說明】管託包裹體及採用該管託包裹體的管託包裹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託包裹體以及採用該管託包裹體的管託包裹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管道施工中,管託是管道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材料。通常的管託施工完後必須進行包裹,使管託避免直接裸露在外界環境中而生鏽腐蝕。以往管託的包裹固定的施工方法是根據管託的大小,測量出包裹鐵皮的大小,畫出加工圖,根據圖紙需加工成六片鐵皮,且上下兩部份還需壓邊,已保證包裹嚴密。此施工方法工序繁瑣,勞動強度大,需要特質的壓邊設備。在現場安裝時根據現場情況進行裁剪,造成人力、材料的浪費。而且安裝精度難以達到要求,還不能對管託進行防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於快速對管託進行包裹的管託包裹體。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管託包裹體,包括金屬片,金屬片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裙邊,金屬片的一端位於兩個裙邊之間設置有管託支座讓位缺口。
[0005]進一步的是,裙邊的內側設置有壓痕線。
[0006]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採用上述包裹體的管託包裹結構,具體為:包括管託和2個所述金屬片,管託內設置有管道,管託下方連接有管託支座,2個金屬片共同將管託的外壁包裹,2個金屬片的裙邊將管託的端面包裹並與管託內的管道接觸,2個金屬片通過柔性件捆綁固定,管託支座位於2個金屬片的管託支座讓位缺口內。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快速對管託進行包裹,施工工期短,安裝質量精度高且節約施工成本。採用手工直接在現場對包裹體進行壓邊,減少了機械壓邊的複雜工藝,同時包裹管託即美觀又具有防雨的效果,拆卸簡單,可重複利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管託包裹體的示意圖;
[0009]圖2為管託包裹結構的示意圖;
[0010]圖中標記為:管託支座讓位缺口 1,裙邊2,金屬片3,壓痕線4,管道5,柔性件6。【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管託包裹體,包括金屬片3,金屬片3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裙邊2,金屬片的一端位於兩個裙邊之間設置有管託支座讓位缺口 I。上述金屬片3為帶有一定彈性的金屬材料製成,例如不鏽鋼,鋁合金等材料。
[0013]為了便於裙邊2的彎折,可事先測量管託端面的距離,然後確定裙邊2的寬度,接著在裙邊2的內側設置壓痕線4。這樣可更加方便的將裙邊2彎折。[0014]使用時,如圖2所示,可通過2個金屬片3實現對管託的包裹。如圖2所示,管託內設置有管道5,管託下方連接有管託支座,2個金屬片共同將管託的外壁包裹,2個金屬片的裙邊2將管託的端面包裹並與管託內的管道5接觸,2個金屬片通過柔性件6捆綁固定,管託支座位於2個金屬片的管託支座讓位缺口內。
[0015]具體施工可按下述方法進行:首先測量安裝好的管託的尺寸,包括直徑、寬度、管託頂部距管道的高度、管託支座的寬度及管託支座的高度。根據管託的寬度和直徑裁剪金屬材料形成合適尺寸的金屬片。根據管託支座的寬度和高度在金屬片上裁剪出支座讓位缺口。根據管託頂部距管道的高度用手工鉗對金屬片進行壓邊,製作出上述裙邊。將兩個同樣的管託包裹體用包裝帶固定在管託上。
【權利要求】
1.管託包裹體,其特徵是:包括金屬片(3),金屬片(3)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裙邊(2),金屬片的一端位於兩個裙邊之間設置有管託支座讓位缺口( I)。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託包裹體,其特徵是:裙邊(2)的內側設置有壓痕線(4)。
3.採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託包裹體的管託包裹結構,其特徵是:包括管託和2個所述金屬片(3),管託內設置有管道(5),管託下方連接有管託支座,2個金屬片共同將管託的外壁包裹,2個金屬片的裙邊(2)將管託的端面包裹並與管託內的管道(5)接觸,2個金屬片通過柔性件(6)捆綁固定,管託支座位於2個金屬片的管託支座讓位缺口內。
【文檔編號】F16L1/00GK203463785SQ201320584377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2日
【發明者】李京章 申請人: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