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鐵鞋歸位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1:08:0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車鐵鞋安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具有檢測鐵鞋是否歸位並給出告警信號的鐵鞋歸位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鐵鞋在列車上的使用作用有二:其一是列車防溜,用於鐵軌之上,車輪踏面緊貼在防溜鐵鞋踏面上起到靜止制動的作用。其二是實現列車的動態制動,幫助列車實現間隔制動或目的地制動。鐵鞋是一種非常簡單實用的火車靜態防溜和動態制動裝置,在我國列車運行中應用非常廣泛。
雖然鐵鞋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列車壓鐵鞋開車一直是鐵路行車安全中的一大隱患,如何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如何設置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如何有效防止列車員壓鐵鞋開車;只有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鐵鞋對安全行車的重要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檢測鐵鞋是否歸位,並給出告警信號的裝置,較之前的鐵鞋歸位檢測裝置,改進後的檢測裝置更加快速有效的解決列車壓鐵鞋開車的重大隱患。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個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鐵鞋歸位檢測裝置,包括監控告警盒、鐵鞋放置架,和置於鐵鞋放置架上的一對鐵鞋,鐵鞋沿所述鐵鞋放置架的放置口延伸進鐵鞋放置架的鐵鞋放置基板上,鐵鞋放置基板上設有與鐵鞋的底面感應的接近開關,所述接近開關通過引線與監控告警盒相連,告警盒分別連接機車啟動控制系統和鐵鞋放置架。
進一步,所述鐵鞋放置架為一個帶有開口的框形架結構,其中前面邊框為傾斜分布的折板,鐵鞋放置基板沿折板傾斜設置在框形架內。
進一步,所述接近開關通過尼龍墊塊固定於鐵鞋放置基板上,接近開關穿過鐵鞋放置基板和尼龍墊塊固定於低於尼龍墊塊平面1mm處。
進一步,在所述鐵鞋放置基板上設有壓線端子。
進一步,所述鐵鞋放置基板底部與鐵鞋放置架內壁相接處墊有膠皮。
進一步,所述鐵鞋放置架架設在鐵鞋放置架底座上,引線貫穿設在鐵鞋放置架底座上的線橋與告警盒相連。
進一步,所述告警盒包括底座和安裝在底座上的告警盒體,在盒體上設分別設有顯示屏、指示燈窗和揚聲器窗口,在告警盒體側部設有防水鎖頭。
此結構裝置方案相比原有的裝置方案具有以下特點:
1.接近開關沒有機械接觸,不存在機械衝擊,使用壽命長,降低了維護成本;
2.即使在有水或油噴濺的苛刻環境中也能穩定檢測運行,適合鐵路環境;
3.接近開關安裝接線方便靈活,工藝簡單省時省工;
4.操作方便,傳送信號更可靠準確,反應速度快。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增加安全信號檢測裝置的使用壽命;
2)降低裝置的生產和維護成本;
3)檢測速度既準又快,操作便捷。
附圖說明
圖1是鐵鞋放置架軸測圖;
圖2是鐵鞋放置架剖面圖;
圖3是告警盒正視圖。
圖中,1為鐵鞋,2為鐵鞋放置架,3為尼龍墊塊,4為接近開關,5為壓線端子,6為鐵鞋放置架底座,7為膠皮,8為線橋,9為鐵鞋放置基板,10為告警盒,11為顯示屏,12為指示燈窗,13為揚聲器窗口,14為防水鎖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鐵鞋歸位檢測裝置,包括監控告警盒10、鐵鞋放置架2,和置於鐵鞋放置架2上的一對鐵鞋1,其中,鐵鞋放置架2為一個帶有開口的框形架結構,其中前面邊框為傾斜分布的折板,鐵鞋放置基板9沿折板傾斜設置在框形架內。鐵鞋1沿鐵鞋放置架2的放置口延伸進鐵鞋放置架2腔體傾斜面的鐵鞋放置基板9上,鐵鞋放置基板9上設有與鐵鞋1的底面感應的接近開關4,接近開關4通過引線與監控告警盒10相連,告警盒10分別連接機車啟動控制系統和鐵鞋放置架2。
接近開關4通過尼龍墊塊3固定於鐵鞋放置基板9上,接近開關4穿過鐵鞋放置基板9和尼龍墊塊3固定於低於尼龍墊塊平面1mm處。在鐵鞋放置基板9上設有壓線端子5。鐵鞋放置基板9底部與鐵鞋放置架2內壁相接處墊有膠皮7。鐵鞋放置架2架設在鐵鞋放置架底座6上,引線貫穿設在鐵鞋放置架底座6上的線橋8與告警盒10相連。
如圖3所示,告警盒10包括底座和安裝在底座上的告警盒體,在盒體上設分別設有顯示屏11、指示燈窗12和揚聲器窗口13,在告警盒體側部設有防水鎖頭14。
本裝置鐵鞋放置架和監控告警盒兩部分配合工作。鐵鞋放置架支持兩隻鐵鞋的分別檢測和告警功能。當每隻鐵鞋都歸位時,會觸發接近開關感應動作,將鐵鞋的歸位狀態送給檢測告警控制盒。
鐵鞋1沿鐵鞋放置架2的放置口伸進鐵鞋放置架底座時,待鐵鞋底面靠近或者到達接近開關預設的感應距離範圍內,接近開關就會動作傳遞相對應的信號至監控告警盒。監控告警盒就會有對應的指示燈或者顯示正常,即可安全啟動機車。反之,當鐵鞋沒有歸位或者只有一端(A鞋)歸位另外一端(B鞋)沒有歸位,接近開關都會傳遞相對應的信號至監控告警盒,並會有警告指示燈閃爍和語音報警提示,同時顯示屏會顯示鐵鞋狀態異常。
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所公開的技術內容,不需要創造性的勞動就可以對其中的一些技術特徵作出一些替換和變形,這些替換和變形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