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式汽油機空氣濾清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20:57:46 2
專利名稱:背包式汽油機空氣濾清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與各種型號機動車輛上使用的492Q型汽油機配套的空氣濾清裝置。
眾所周知,130汽車現用的空氣濾清器是安裝在右前輪部位,因其距地面近,工作環境差,天晴時塵土飛揚,下雨時泥水飛濺,是在車身下部的空氣汙染區域工作,造成濾芯易於堵塞,保養負擔重,且增大了濾清負荷,發動機早期磨損,功率消耗大,存在著濾氣量供應不足的缺陷,不能發揮車輛應有的性能,導致使用時常帶來的諸多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背包式汽油機空氣濾清器。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發動機裝車後的右前側尚存有限空間位置,將進氣口選擇在水箱右側的通風區域,出氣口直接安裝在汽化器的進氣口上,則能使較新鮮的常溫空氣從車前引入進氣口,通過濾芯濾清後,經器殼的寬扁過道直接進入汽化器。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布局緊奏,進氣阻力小,過濾效果好,保養維修方便等優點,廣泛的適應於與汽油機配套的各種型號的機動車輛上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述。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示意圖;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安裝示意俯視圖。
見附
圖1、2、3、4,本實用新型由連接套〔14〕、螺栓〔2〕、密封圈〔3〕、密封墊〔4〕、緊固螺栓〔5〕、上蓋底板部件〔6〕、濾芯部件〔7〕、筒體部件〔8〕組成,上蓋底板部件〔6〕由頂蓋〔9〕、底板〔10〕、內蓋〔11〕組成,內蓋〔11〕的內折邊鉚於底板〔10〕的內孔,底板〔10〕的外折邊鉚於頂蓋〔9〕的外周邊上,筒體部件〔8〕由筒體〔12〕、耳架〔13〕、進風管〔16〕組成,進風管〔16〕及耳架〔13〕均焊於筒體〔12〕上,濾芯部件〔7〕由託蓋〔15〕、密封圈〔3〕、濾芯〔17〕組成,濾芯部件〔7〕置入筒體部件〔8〕,通過緊固螺栓〔5〕、支撐管〔18〕、墊〔19〕、螺母〔20〕與上蓋底板部件〔6〕串連緊固為一整體,橡膠聯接套〔14〕裝於底板〔10〕的小端孔上,螺栓〔2〕的下端旋入汽化器〔21〕進氣口內中心螺孔口,通過支撐管〔15〕,墊〔2〕、螺母〔20〕串連緊固為一整體,連接架〔24〕的立背兩長孔與耳架〔13〕的兩長孔螺栓緊固。
本實用新型小頭端由螺栓〔2〕固定在汽化器〔21〕進風口上,大頭端由聯接架〔24〕的底板兩孔固定在汽油機〔22〕箱蓋的兩螺栓上,調節對正耳架〔13〕與聯接架〔24〕之間交叉長孔,緊固螺栓即可達到正確安裝位置。為防止振動對本實用新型的正常使用,在筒體部件〔8〕與汽化器〔21〕座安裝一個下支架〔25〕,其一端固定在汽化器〔21〕座螺栓上,另一端與螺栓〔5〕聯接,以保證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1.背包式汽油機空氣濾清器,包括連接套[14],連接螺栓[2]、密封圈[3]、密封墊[4]、緊固螺栓[5],上蓋底板部件[6]、濾芯部件[7]、筒體部件[8]、上蓋底板部件[6]由頂蓋[9]、底板[10]、內蓋[11]組成,筒體部件[8]由筒體[12]、耳架[13]、進風管[16]組成,濾芯部件[7]由託蓋[15]、密封圈[3]、濾芯[17]組成,其特徵在於內蓋[11]的內折邊鉚於底板[10]的內孔,底板[10]的外折邊鉚於頂蓋[9]的外周邊上,進風管[16]及耳架[13]均焊於筒體[12]上,濾芯部件[7]置入筒體部件[8],並通過緊固螺栓[5],支撐管[18]、墊[19]、螺母[20]與上蓋底板部件[6]串連緊固為一整體,橡膠聯接套[14]裝於底板[10]的小端孔上,螺栓[2]的下端旋入汽化器[21]進氣口內中心螺孔上,通過支撐管[15]、墊[2]、螺母[20]串連緊固為一整體,連接架[24]的立背兩長孔與耳架[13]的兩長孔螺栓緊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式汽油機空氣濾清器,其特徵在於本實用新型小頭端由螺栓〔2〕固定在汽化器〔21〕進風口上,大頭端由聯接架〔24〕的底板兩孔固定在汽油機〔22〕箱蓋的兩螺栓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式汽油機空氣濾清器,其特徵在於在筒體部件〔8〕與汽化器〔21〕座安裝一個下支架〔25〕,其一端固定在汽化器〔21〕座螺栓上,另一端與螺栓〔5〕聯接。
專利摘要背包式汽油機空氣濾清器,涉及一種與各種型號機動車輛上使用的汽油機配套的空氣濾清裝置。本實用新型由上蓋底板部件,濾芯部件,筒體部件,密封圈等組成,利用發動機裝車後的右前側尚存有限空間位置,將進氣口選擇在水箱右側的迎風區域,出氣口直接安裝在汽化器的進氣口上,具有結構合理,布局緊奏,進氣阻力小,過濾效果好,保養維修方便等優點,廣泛適用於與汽油機配套的各種型號機動車輛上使用。
文檔編號F02M35/02GK2042892SQ8921208
公開日1989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1989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1989年1月26日
發明者柴茜 申請人: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