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送輥與精軋機間導位導板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2:16:51
夾送輥與精軋機間導位導板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夾送輥與精軋機之間的導位導板,包括支架、上導板、下導板、除鱗集管和帶鋼冷卻集管,上導板是一平板,下導板是弧形板,上、下導板中後部位開有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上除鱗集管和上帶鋼冷卻集管安裝在上導板的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位置,下除鱗集管和下帶鋼冷卻集管安裝在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上,上導板和下導板安裝在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上,位於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之間,高度與軋制生產線的帶鋼傳送高度等高。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與夾送輥和活套配合將帶鋼順利導入精軋機組,並對帶鋼進行除鱗和控溫。
【專利說明】夾送輥與精軋機間導位導板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是冶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冶金生產熱連軋爐卷軋機機組中輔助精軋機軋制設備。
【背景技術】
[0002]我國冶金行業生產中,爐卷軋機機組是一種後發的熱連軋軋制技術。現有技術的爐卷軋機機組由於設備組成有限,限制了產能提高。為最大限度利用爐卷軋機,可在現有軋線基礎上,在爐卷軋機後增設幾架精軋機,減少軋制道次以提高產能。因此需要在精軋機組前設置夾送及導位裝置,用於夾送帶鋼進入精軋機,並承受張力,同時防止帶鋼翹起損壞卷取爐殼。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送輥與精軋機之間的導位導板。解決爐卷軋機後增設精軋機的導位問題。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夾送輥與精軋機之間的導位導板,包括支架、上導板、下導板、除鱗集管和帶鋼冷卻集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導衛梁、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所述底板是一平板,所述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是兩個豎立的支座,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導衛梁固定在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之間的底板上,兩端與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固定連接;所述上導板是一平板,平板中後部位開有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所述下導板是弧形板,弧形板上面是平面,下面是弧面,下導板中後部位開有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所述除鱗集管包括上除鱗集管和下除鱗集管,所述帶鋼冷卻集管包括上帶鋼冷卻集管和下帶鋼冷卻集管,上除鱗集管和上帶鋼冷卻集管安裝在上導板的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位置,上除鱗集管口和上帶鋼冷卻集管口置於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內,下除鱗集管和下帶鋼冷卻集管安裝在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上,下除鱗集管口和下帶鋼冷卻集管口置於下導板的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內;上導板和下導板安裝在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上,位於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之間,高度與軋制生產線的帶鋼傳送高度等高。
[000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與夾送輥和活套配合將帶鋼順利導入精軋機組,並對帶鋼進行除鱗和控溫。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7]圖2為本發明在軋線上使用位置示意圖
[0008]圖中,1.支架;2.上導板;3.下導板;4.上除鱗集管;5.下除鱗集管;6.上帶鋼冷卻集管;7.下帶鋼冷卻集管;8.活套;9.機前卷取爐;10.爐卷軋機;11.機後卷取爐;
12.夾送輥;13.導衛導板;14.活套;15.Fl入口導板、16精軋機。【具體實施方式】
[0009]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0]夾送輥與精軋機之間的導位導板包括支架1、上導板2、下導板3、除鱗集管和帶鋼冷卻集管,支架I包括底板、導衛梁、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底板是一平板,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是兩個豎立的支座,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導衛梁固定在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之間的底板上,兩端與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固定連接;上導板2是一平板,平板中後部位開有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下導板3是弧形板,弧形板上面是平面,下面是弧面,下導板中後部位開有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除鱗集管包括上除鱗集管4和下除鱗集管5,帶鋼冷卻集管包括上帶鋼冷卻集管6和下帶鋼冷卻集管7,上除鱗集管4和上帶鋼冷卻集管6安裝在上導板2的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位置,上除鱗集管口和上帶鋼冷卻集管口置於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內,下除鱗集管5和下帶鋼冷卻集管7安裝在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上,下除鱗集管口和下帶鋼冷卻集管口置於下導板的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內;上導板2和下導板3安裝在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上,位於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之間,高度與軋制生產線的帶鋼傳送高度等高。
[0011]本導衛導板13位於爐卷軋機10後和新增設的精軋機16前,與夾送輥12和活套14配合將帶鋼順利導入精軋機組,並對帶鋼具有除鱗和控溫作用。
【權利要求】
1.夾送輥與精軋機之間的導位導板,包括支架(I)、上導板(2)、下導板(3)、除鱗集管和帶鋼冷卻集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I)包括底板、導衛梁、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所述底板是一平板,所述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是兩個豎立的支座,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導衛梁固定在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之間的底板上,兩端與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固定連接;所述上導板(2)是一平板,平板中後部位開有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所述下導板(3)是弧形板,弧形板上面是平面,下面是弧面,下導板中後部位開有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所述除鱗集管包括上除鱗集管(4)和下除鱗集管(5),所述帶鋼冷卻集管包括上帶鋼冷卻集管(6)和下帶鋼冷卻集管(7),上除鱗集管(4)和上帶鋼冷卻集管(6)安裝在上導板(2)的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位置,上除鱗集管口和上帶鋼冷卻集管口置於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內,下除鱗集管(5)和下帶鋼冷卻集管(7)安裝在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上,下除鱗集管口和下帶鋼冷卻集管口置於下導板(3)的除鱗集管孔和帶鋼冷卻集管孔內;上導板(2)和下導板(3)安裝在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上,位於傳動側支座和操作側支座之間,高度與軋制生產線的帶鋼傳送高度等高。
【文檔編號】B21B45/02GK103658201SQ201310750345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陳波濤, 趙華國, 孫韶輝, 鄭頔 申請人:一重集團大連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