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22:09:34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結構高度小於200mm的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船舶分段製作過程中,為了保證結構梁與母體板材重合,門架的使用較為普遍,尤其是在平臺或甲板片體結構梁的製作過程中。
船體結構梁在裝配時,有結構與板材之間存在間隙的現象,施工人員需依靠焊接門架施加外力,以此來完成結構梁的裝配。但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是裝配定位後需清磨門架與甲板或平臺焊接而留下的焊接印記;二是人力工時多,以一根14m長的球扁鋼為例,需要2人裝配、1人清磨,總耗費工時約1小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工裝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使船體結構梁裝配變得簡單方便,且達到減少人力工時的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其中:該裝置包括有門框架,門框架的兩側底板固定連接在磁鐵上,門框架上部一側設有拎手、中間焊接頂板、頂絲上端連接轉手的螺紋孔後,再將頂絲的下端旋轉至頂板中,使頂絲中間處於頂板的高度,最後將頂絲柱連接在頂絲的下端。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使用該裝置進行結構裝配,減輕了勞動強度,省去了清磨補焊,提高了生產效率。以一根14m長的球扁鋼為例,原有裝置裝配時,需要2人裝配、1人清磨,總耗費工時約1小時,且施工起來比較困難。現有裝置結構梁裝配時,只需要2人裝配即可,且操作省時、省力,總耗費工時約0.5小時。與原裝置相比節約了0.5小時,結構梁裝配效率提高了50%。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的左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的俯視圖;
圖4-1、4-2是分別本實用新型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底板與磁鐵連接銅護板開孔的局部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的立體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
1、磁鐵 2、門框架 3、底板 4、連接柱 5、中間隔板 6、拎手
7、頂板 8、轉手 9、頂絲 10、頂絲柱 11、銅護板
12、平臺或者甲板 13、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的結構加以說明。
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結構是,該裝置包括有門框架2,門框架2的兩側底板3固定連接在磁鐵1上,門框架2上部一側設有拎手6、中間焊接頂板7、頂絲9上端連接轉手8的螺紋孔後,再將頂絲9的下端旋轉至頂板7中,使頂絲9中間處於頂板7的高度,最後將頂絲柱10連接在頂絲9的下端。
所述門框架2是兩個相同門架通過多根連接柱4固定為一體,兩個門架之間設有多塊中間隔板5。所述磁鐵1帶有銅護板11。
本實用新型的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的功能是這樣實現的:
將該船體結構梁裝配裝置放置在圖6所示的結構13與平臺或者甲板12存在間隙的位置處,先打開磁鐵開關1吸住平臺或者甲板12,然後旋轉轉手8調整頂絲9的高度,使頂絲柱10處於結構的上端面並接觸,最後旋轉轉手8,讓頂絲柱10向下旋轉,使結構13與平臺或者甲板12貼緊,即可完成結構13的裝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