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00:01:36
一種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包括電機軸承和安裝在電機軸承中的電機軸,所述電機軸承的一側設置有電動噴油泵,所述電機軸承和所述電動噴油泵上設置有端蓋,在所述端蓋上設置有進油管和排油管,所述進油管與所述電動噴油泵的注油孔相連通,所述電動噴油泵的排油孔朝向電機軸承,所述電機軸承的另一側設置有排油腔,所述排油腔與所述排油管相連通,所述端蓋上分別設置有進油管加油孔和排油管加油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提供一種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可以保證高速電機軸承在高速高溫環境下安全可靠的運行而不會導致電機燒壞。
【專利說明】一種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電機軸承的潤滑,大都是加潤滑脂。然而,對於高速電機(大於3萬轉/分)的軸承潤滑來說,如果加潤滑脂則因為轉速太快,軸承腔內原有的潤滑脂很快就會蒸發完,新的潤滑脂無法進入,溫度急度升高則容易出現燒壞電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鑑於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可以保證高速電機軸承在高速高溫環境下安全可靠的運行而不會導致電機燒壞。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包括電機軸承和安裝在電機軸承中的電機軸,所述電機軸承的一側設置有電動噴油泵,所述電機軸承和所述電動噴油泵上設置有端蓋,在所述端蓋上設置有進油管和排油管,所述進油管與所述電動噴油泵的注油孔相連通,所述電動噴油泵的排油孔朝向電機軸承,所述電機軸承的另一側設置有排油腔,所述排油腔與所述排油管相連通,所述端蓋上分別設置有進油管加油孔和排油管加油孔。
[0005]可選的,所述進油管加油孔和所述排油管加油孔的孔口處分別設置有第一螺塞和第二螺塞。
[0006]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該系統採用外部供油壓力油霧潤滑軸承,特別適合於高速電機工作環境溫度高,電機高速運轉的場合,其潤滑效果超過普通軸承油脂潤滑,運行更加安全可靠,不會因為高速電機軸承溫度過高而導致電機燒壞,提高了高速電機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將參照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09]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包括電機軸承5和安裝在電機軸承5中的電機軸I,所述電機軸承5的一側設置有電動噴油泵4,所述電機軸承5和所述電動噴油泵4上設置有端蓋2,在所述端蓋2上設置有進油管6和排油管7,所述進油管6與所述電動噴油泵4的注油孔相連通,所述電動噴油泵4的排油孔朝向電機軸承,所述電機軸承5的另一側設置有排油腔10,所述排油腔10與所述排油管7相連通,所述端蓋2上分別設置有進油管加油孔11和排油管加油孔12,該系統採用外部供油壓力油霧潤滑軸承通過採用壓縮空氣與潤滑油混合成油霧,由進油管6向端蓋2內注入清潔的壓力潤滑油霧,油霧通過電動噴油泵4的注油孔、排油孔向電機軸承5的滾珠噴出壓力油霧,潤滑軸承滾道,,電機軸承高速運轉時產生高速旋轉氣霧,可充分潤滑電機軸承全部滾珠及軸承滾道,特別適合於高速電機工作環境溫度高,電機高速運轉的場合,其潤滑效果超過普通軸承油脂潤滑,運行更加安全可靠,不會因為高速電機軸承溫度過高而導致電機燒壞,提高了高速電機的使用壽命。
[0010]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進油管加油孔和所述排油管加油孔的孔口處分別設置有第一螺塞3和第二螺塞8。
[0011]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電機軸承和安裝在電機軸承中的電機軸,所述電機軸承的一側設置有電動噴油泵,所述電機軸承和所述電動噴油泵上設置有端蓋,在所述端蓋上設置有進油管和排油管,所述進油管與所述電動噴油泵的注油孔相連通,所述電動噴油泵的排油孔朝向電機軸承,所述電機軸承的另一側設置有排油腔,所述排油腔與所述排油管相連通,所述端蓋上分別設置有進油管加油孔和排油管加油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電機軸承油霧潤滑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油管加油孔和所述排油管加油孔的孔口處分別設置有第一螺塞和第二螺塞。
【文檔編號】F16C37/00GK204114522SQ201420447263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8日
【發明者】劉忠 申請人:重慶市恆牛機械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