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數字地震記錄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23:15:01 2
專利名稱:一種數字地震記錄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震探測裝置,特別是一種數字地震記錄器。
背景技術:
地震記錄器用於記錄檢測到的地震波數據,但現有的記錄器由於其結構上的原因,體積大,存儲空間小,使用不方便,給野外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導致工作量很大,工作效率低。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數字地震記錄器,可有效解決現有的地震記錄器體積大和存儲空間小的問題,並且可實現遠程控制。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下殼體,下殼體內裝有控制電路,下殼體的前端面上裝有與控制電路相連的傳感器接口、天線接口、串口 /電話接口和電源接口,控制電路內接有CF存儲卡或硬碟,下殼體上端裝有上殼體,構成封閉的箱體,控制電路上連接有置於箱體內的GPS接收機,GPS的另一端與天線接口相連。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獨特,攜帶方便,可遠程控制,工作效率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拿掉接口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說明。由圖1、圖2給出,本實用新型包括下殼體,下殼體I內裝有控制電路,下殼體I的前端面上裝有與控制電路相連的傳感器接口 2、天線接口 3、串口 /電話接口 4和電源接口5,控制電路內接有CF存儲卡或硬碟,下殼體I上端裝有上殼體6,構成封閉的箱體,控制電路上連接有置於箱體內的GPS接收機,GPS的另一端與天線接口 3相連。為了保證使用效果,所說的控制電路由模擬/數字轉換電路和信號處理電路構成,模擬/數字轉換電路和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模擬/數字轉換電路與傳感器接口 2和串口/電話接口 4相連,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所說的上、下殼體經螺釘固定在一起,下殼體的上埠周圈裝有密封橡膠圈,保證在上、下殼體安裝在一起時的密封性,防止進水。所說的每個接口上都安裝有一個接口罩7,防止接口進水。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情況是,傳感器接口可外接三分向傳感器、短周期地震計、長周期地震計、加速度計等,上述傳感檢測裝置將檢測到的地震波信號傳導給控制電路;天線接口用於連接GPS天線電纜,GPS天線電纜為長度15米以上阻抗50 Ω的射頻電纜,箱體內的GPS接收機為記錄器提供高精度的時間及定位信息;串口 /電話接口為7芯防水航空插座,與PC機或電話機相連,用於經電話或電腦進行遠程控制,或經電腦讀取其內部存儲的數據;電源接口與外接電池相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參數為:採樣率為500,250,125,62.5,31.25 SPS,對應帶寬:(線性相位):0 187,93.8 46.9, 23.4, 11.6 Hz ;(最小相位):0 100,50,25, 12.5 Hz;動態範圍:約130db。本實用新型將三分向傳感器、短周期地震計、長周期地震計、加速度計等採集到的地震波信號存儲到控制電路內的CF存儲卡或硬碟內,可經PC機或電話對其進行遠程控制,其具有的寬頻帶特性,可記錄幾百秒到幾十赫茲頻率範圍內的地震波,達到檢測並記錄一次地震中激發的不同頻率的地震波的目的,體積小,使用方便,探測的信號誤差小,是地震記錄裝置上的創新。
權利要求1.一種數字地震記錄器,包括下殼體,其特徵在於,下殼體(I)內裝有控制電路,下殼體(I)的前端面上裝有與控制電路相連的傳感器接口(2)、天線接口(3)、串口 /電話接口(4 )和電源接口( 5 ),控制電路內接有CF存儲卡或硬碟,下殼體(I)上端裝有上殼體(6 ),構成封閉的箱體,控制電路上連接有置於箱體內的GPS接收機,GPS的另一端與天線接口(3)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字地震記錄器,其特徵在於,所說的控制電路由模擬/數字轉換電路和信號處理電路構成,模擬/數字轉換電路和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模擬/數字轉換電路與傳感器接口(2)和串口 /電話接口(4)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字地震記錄器,其特徵在於,所說的上、下殼體經螺釘固定在一起,下殼體(I)的上埠周圈裝有密封橡膠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字地震記錄器,其特徵在於,所說的每個接口上都安裝有一個接口罩(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數字地震記錄器,可有效解決現有的地震記錄器體積大和存儲空間小的問題,並且可實現遠程控制,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下殼體,下殼體內裝有控制電路,下殼體的前端面上裝有與控制電路相連的傳感器接口、天線接口、串口/電話接口和電源接口,控制電路內接有CF存儲卡或硬碟,下殼體上端裝有上殼體,構成封閉的箱體,控制電路上連接有置於箱體內的GPS接收機,GPS的另一端與天線接口相連,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獨特,攜帶方便,可遠程控制,工作效率高。
文檔編號G01V1/24GK202975347SQ201220573478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日
發明者孫鴻, 戴鵬, 祝彥杭, 雷華 申請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