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特技自行車車閘線連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20:24:1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特技自行車車閘線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自行車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為簡單、最為實用和人們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許多新技術應用到自行車上使得自行車的性能越來越先進。例如,鋁合金、鎂合金、欽合金、以及碳纖維製成的自行車車架大大降低了自行車的總重量;多檔變速機構使得自行車的速度越來越快。在自行車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時,自行車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如山地車、特技車、死飛車等,自行車己經逐漸形成一種文化而被更多的人們關注和喜歡。
特技車的閘線旋轉連接裝置中,要求閘線分為兩股相互連接,現有的閘線,一根閘線只能控制一個剎車裝置特技車中,因此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同時,由於特技車的高危險性,必須要求剎車靈敏,而現有的閘線一般是套在閘線套內,由於閘線在剎車時要在閘線套內移動,如果閘線在閘線套內長會出現卡死或者靈敏度降低,就會出現剎車失靈,導致事故的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特技自行車車閘線連接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特技自行車車閘線連接裝置,包括一個連接殼體、一根主閘線及兩根分閘線,所述連接殼體右端中部固定設置有主閘線套,所述主閘線套內設置有主閘線;所述連接殼體左端對稱設置有兩個分閘線套,所述分閘線套內設置有分閘線;所述連接殼體內設置有導向腔,所述導向腔內設置有能左右滑動的十字滑塊,所述導向腔內壁上設有與十字滑塊適配的多個滑槽;所述十字滑塊右端中部與主閘線固定相連,所述十字滑塊左端分別與兩根分閘線固定相連;所述分閘線套內設置有套設於分閘線外的滑套,所述滑套有多個且相鄰滑套之間設置有滾珠。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分閘線套右端通過階梯孔與導向腔連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階梯孔之間為平行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時,通過主閘線套內的主閘線帶動十字滑塊沿導向腔向右移動,進而帶動兩根分閘線向右運動,實現將一根閘線分為兩根閘線,滿足特技車的使用;由於滑槽及十字滑塊的設置,使得十字滑塊在移動時不會旋轉,進而使得兩根分閘線不會相互纏繞導致剎車失靈;設置多段滑套及滾珠,替代之前整體式的滑套,因此分閘線在剎車過程中由於滑套和滾珠也隨著分閘線在做相對移動,將分閘線與分閘線套的面接觸變為了點接觸,降低了摩擦,增加分閘線在剎車過程中的靈敏度,降低剎車失靈的概率,減少事故率,提高安全性。
綜上所述,本新型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能夠實現將一根閘線分為兩根閘線,滿足特技車的使用,同時還能減少剎車失靈的概率,減少事故率,提高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特技自行車車閘線連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閘線,2-主閘線套,3-連接殼體,4-滑槽,5-導向腔,6-十字滑塊,7-階梯孔,8-滾珠,9-滑套,10-分閘線套,11-分閘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一種特技自行車車閘線連接裝置,包括一個連接殼體3、一根主閘線1及兩根分閘線11,所述連接殼體3右端中部固定設置有主閘線套2,所述主閘線套2內設置有主閘線1;所述連接殼體3左端對稱設置有兩個分閘線套10,所述分閘線套10內設置有分閘線11;所述連接殼體3內設置有導向腔5,所述導向腔5內設置有能左右滑動的十字滑塊6,所述導向腔5內壁上設有與十字滑塊6適配的多個滑槽4;所述十字滑塊6右端中部與主閘線1固定相連,所述十字滑塊6左端分別與兩根分閘線11固定相連;所述分閘線套10內設置有套設於分閘線11外的滑套9,所述滑套有9多個且相鄰滑套9之間設置有滾珠8。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時,通過主閘線套2內的主閘線1帶動十字滑塊6沿導向腔5向右移動,進而帶動兩根分閘線11向右運動,實現將一根閘線分為兩根閘線,滿足特技車的使用;由於滑槽4及十字滑塊6的設置,使得十字滑塊6在移動時不會旋轉,進而使得兩根分閘線11不會相互纏繞導致剎車失靈;設置多段滑套9及滾珠8,替代之前整體式的滑套,因此分閘線11在剎車過程中由於滑套9和滾珠8也隨著分閘線11在做相對移動,將分閘線11與分閘線套10的面接觸變為了點接觸,降低了摩擦,增加分閘線在剎車過程中的靈敏度,降低剎車失靈的概率,減少事故率,提高安全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左」、「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