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級單吸流體增壓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11:48:3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體增壓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級單吸流體增壓設備。
背景技術:
工業社會的發展使得中央空調設施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流體增壓設備作為流體加速設施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使用。流體增壓設備可補充水泵功率不足導致的水泵揚程較低的問題,換言之,通過流體增壓設備的應用可使水泵選配較低功率的電動機,但同樣能夠滿足使用要求,且流體壓力的些許增大,在水泵功率上會有明顯的反應。不過目前的流體增壓設備均不具備增壓的可調性,其在適用性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多級單吸流體增壓設備,以能夠對流體進行增壓,且具有增壓的可調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多級單吸流體增壓設備,包括主管道和依次套設在主管道外的副管道和外管道,在主管道內構成有一級增壓腔,在副管道與主管道之間構成有二級增壓腔,在外管道和副管道之間構成有三級增壓腔,在一級增壓腔的兩端分別設有進水口和主噴射口,二級增壓腔靠近於進水口的一端通過第一連通孔與一級增壓腔連通,在二級增壓腔的另一端設有副噴射口,三級增壓腔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二連通孔和第三連通孔與二級增壓腔連通,且第二連通孔靠近於所述第一連通孔布置;
所述進水口沿向一級增壓腔的方向內徑漸小,所述主噴射口的內徑小於一級增壓腔,以形成一級增壓;在所述二級增壓腔內靠近於副噴射口的一端設有使二級增壓腔內徑減小的第一管體,所述副噴射口的內徑小於第一管體,以形成二級增壓;在三級增壓腔內靠近於第三連通孔的一端設有使三級增壓腔內徑向第三連通孔一側漸小的第二管體,以形成三級增壓,在三級增壓腔內靠近於第二連通孔的一端還設有調節管體,所述調節管體上對應於所述第二連通孔設有第四連通孔,且所述調節管體可沿三級增壓腔的軸嚮往復移動,以與所述第二管體相配合而改變所述三級增壓腔的流通截面的大小。
進一步的,所述調節管體螺接於所述外管道的內壁上,在三級增壓腔的端部設有可拆卸、以由外力驅使調節管體轉動的蓋板。
進一步的,所述進水口的最小內徑大於所述第一連通孔的內徑。
進一步的,所述第三連通孔的內徑小於第二連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副噴射口的內徑小於所述第三連通孔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單吸流體增壓設備,通過一級增壓腔、二級增壓腔和三級增壓腔的設置,可對流經的流體進行增壓,而且通過在三級增壓腔內設置調節管體,其與第二管體配合可改變三級增壓腔流通截面的大小,從而可改變三級增壓腔的增壓效果,進而使得設備整體上具有增壓可調性,以可提高增壓設備的適用性。
(2)調節管體螺接以及蓋板的設置可便於對調節管體進行調整。
(3)進水口及各連通孔內徑的設置,可保證設備的增壓效果。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多級單吸流體增壓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外管道,2-進水口法蘭,3-副管道,4-主管道,5-進水口,6-一級增壓腔,7-主噴射口,8-第一連通孔,9-第一管體,10-第二連通孔,11-三級增壓腔,12-二級增壓腔,13-第二管體,14-第三連通孔,15-副噴射口,16-調節管體,17-第四連通孔,18-蓋板,19-噴射口法蘭。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多級單吸流體增壓設備,如圖1中所示,其包括主管道4和依次套設在主管道4外的副管道3和外管道1,在主管道4內構成有一級增壓腔6,在副管道3與主管道4之間構成有二級增壓腔12,在外管道1和副管道3之間構成有三級增壓腔11。在一級增壓腔6的兩端分別設有進水口5和主噴射口7,進水口5的端部也設置有進水口法蘭2,在主噴射口7的端部則設置有噴射口法蘭19,進水口法蘭2和噴射口法蘭19用於本增壓設備在管道上的連接。
二級增壓腔11靠近於進水口5的一端通過第一連通孔8與一級增壓腔6內連通,在二級增壓腔11的另一端設有副噴射口15,三級增壓腔11的兩端則分別通過第二連通孔10和第三連通孔14與二級增壓腔12內連通,具體結構上,第二連通孔10為靠近於第一連通孔8布置。進水口5沿向一級增壓腔6的方向內徑漸小,一級增壓腔6的內徑即與進水口5的最小內徑相等,而進水口5的最小內徑則大於第一連通孔8的內徑。此外,第三連通孔14的內徑小於第二連通孔10的內徑,副噴射口15的內徑則小於第三連通孔14的內徑,以保證各增壓腔的增壓效果。
本實施例中,進水口5的內徑漸小布置,且主噴射口7的內徑小於一級增壓腔6的內徑,以使一級增壓腔6形成一級增壓。在二級增壓腔12內靠近於副噴射口15的一端則設有可使二級增壓腔12內徑減小的第一管體9,第一管體9貼靠設置在副管道3的內壁上,且副噴射口15的內徑也小於第一管體9,以使得二級增壓腔形成二級增壓。在三級增壓腔11內靠近於第三連通孔14的一端還設有可使三級增壓腔11內徑向第三連通孔14一側漸小的第二管體13,具體上第二管體13同樣貼靠在外管道1的內壁上,而第二管體13的截面則設置成楔形,以此使得三級增壓腔11形成三級增壓。
本實施例中在三級增壓腔11內靠近於第二連通孔10的一端進一步設置有調節管體16,調節管體16上對應於第二連通孔10設有第四連通孔17,且該調節管體16可沿三級增壓腔11的軸嚮往復移動,以可與第二管體13相配合而改變三級增壓腔11的流通截面的大小。具體結構上,調節管體16為螺接於外管道1的內壁上,其截面也為楔形,而在三級增壓腔11的端部也設置有可拆卸的,以能夠通過外力驅使調節管體16轉動的蓋板18。此外,為保證調節管體16移動時,第二連通孔10仍可保證二級增壓腔12和三級增壓腔11之間的連通性,調節管體16上的第四連通孔17在三級增壓腔11軸向上應具有一定的長度,從而可使得調節管體16不會形成對第二連通孔的遮擋。
本實施例中各管道及法蘭採用鐵質,而各管體則可採用硬質橡膠製成,固定設置的管體可硫化於管道上,在蓋板18連接時也採用密封圈或生料帶等以保證密封性。同時,各連通孔為沿設備的管道或管體的周向布置,且各連通孔應設置為具有儘可能大的流通截面,以能夠保證流通性,尤其是可在調節管體16轉動時,也可通過第四連通孔17保證第二連通孔10的連通效果。
本實施例的多級單吸流體增壓設備通過一級增壓腔6、二級增壓腔12和三級增壓腔11的設置,可對流經的流體進行增壓,而且通過在三級增壓腔內設置調節管體16,其與第二管體13配合可改變三級增壓腔11流通截面的大小,從而可改變三級增壓腔的增壓效果,進而使得設備整體上具有增壓可調性,以可提高增壓設備的適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