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靠摩擦力傳遞扭矩脹套式聯軸器的製造方法
2023-04-30 11:55:21 1
一種靠摩擦力傳遞扭矩脹套式聯軸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靠摩擦力傳遞扭矩脹套式聯軸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靠摩擦力傳遞扭矩脹套式聯軸器,包括外套筒、螺栓、壓板、彈簧墊圈和內套筒,外套筒設置為一個外圓內錐的、比內套筒厚而短的零件,內套筒設置為一個內圓外錐的薄壁零件,內套筒上還設有一條脹套型軸向溝槽,外套筒的內錐與內套筒的外錐滑動相配,在內套筒大頭端設置壓板,在壓板與螺栓頭部之間設置彈簧墊圈,螺栓穿過壓板後與外套筒螺紋相聯,內套筒的內孔上設置兩根被聯接軸。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無鍵聯接,不削弱軸的強度;結構簡單,外形尺寸小,最大啟動扭矩小,無衝擊;安裝、拆卸、維修方便;通過調整螺栓力的大小,能起過載保護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靠摩擦力傳遞扭矩脹套式聯軸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靠摩擦力傳遞扭矩脹套式聯軸器,屬機械零件【技術領域】。【背景技術】
[0002]聯軸器是機械零件中一種通用零件,長期以來,採用的是鍵或銷將聯軸器固聯於被聯接的軸上,此種聯接方式有兩大弊端:一是鍵槽削弱了被聯接軸的強度,二是需要兩個半聯軸器,結構尺寸大,給製造、安裝、使用、拆卸和維修都帶來許多麻煩。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靠摩擦力傳遞扭矩脹套式聯軸器,用於解決上述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靠摩擦力傳遞扭矩脹套式聯軸器,包括外套筒、螺栓、壓板、彈簧墊圈和內套筒,外套筒設置為一個外圓內錐的、比內套筒厚而短的零件,內套筒設置為一個內圓外錐的薄壁零件,內套筒上還設有一條脹套型軸向溝槽,外套筒的內錐與內套筒的外錐滑動相配,在內套筒大頭端設置壓板,在壓板與螺栓頭部之間設置彈簧墊圈,螺栓穿過壓板後與外套筒螺紋相聯,內套筒的內孔上設置兩根被聯接軸。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無鍵聯接,不削弱軸的強度;結構簡單,外形尺寸小,最大啟動扭矩小,無衝擊;安裝、拆卸、維修方便;通過調整螺栓力的大小,能起過載保護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參照附圖1可知,一種靠摩擦力傳遞扭矩脹套式聯軸器,包括外套筒1、螺栓2、壓板3、彈簧墊圈4和內套筒6,外套筒I設置為一個外圓內錐的、比內套筒6厚而短的零件,內套筒6設置為一個內圓外錐的薄壁零件,內套筒6上還設有一條脹套型軸向溝槽,外套筒I的內錐與內套筒6的外錐滑動相配,在內套筒6大頭端設置壓板4,在壓板4與螺栓3頭部之間設置彈簧墊圈4,螺栓2穿過壓板3後與外套筒I螺紋相聯,內套筒6的內孔上設置兩根被聯接軸5。裝配過程中,利用螺栓2的聯接作用,使外套筒I與內套筒6在配合錐面上沿軸線作相對運動,外套筒I擠壓內套筒6,因內套筒6設置成薄壁且開有一條脹套型軸向溝槽,所以隨著厚壁的外套筒I壓緊力的增加,內套筒6的徑向收縮也隨之加強,於是就把公稱尺寸相同的被聯接軸5的兩軸頭緊緊抱住,根據楔形作用原理,外套筒I與內套筒6也緊緊地聯結在一起,從而達到傳遞扭矩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靠摩擦力傳遞扭矩脹套式聯軸器,包括外套筒(I)、螺栓(2)、壓板(3)、彈簧墊圈(4)和內套筒(6),其特徵在於:外套筒(I)設置為一個外圓內錐的、比內套筒(6)厚而短的零件,內套筒(6)設置為一個內圓外錐的薄壁零件,內套筒(6)上還設有一條脹套型軸向溝槽,外套筒(I)的內錐與內套筒(6 )的外錐滑動相配,在內套筒(6 )大頭端設置壓板(4),在壓板(4)與螺栓(3)頭部之間設置彈簧墊圈(4),螺栓(2)穿過壓板(3)後與外套筒(I)螺紋相聯,內套筒(6)的內孔上設置兩根被聯接軸(5)。
【文檔編號】F16D7/02GK203809525SQ201420171745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0日
【發明者】舒清華 申請人: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