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後拖車鉤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4:01:51 1
專利名稱:汽車後拖車鉤組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後拖車鉤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汽車後拖車鉤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汽車後拖車鉤一般有兩種結構:一是採用槓桿彎曲成型焊在後地板或後地板縱梁上,伸出保險槓外,雖然成本低,但使用不方便且影響整車的外觀;二是採用複雜結構固定於後地板縱梁上,成本較高。有鑑於此,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汽車後拖車鉤組件的出現就很有必要了。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汽車後拖車鉤組件,該組件結構簡單、成本低、可靠、安裝準確、收取方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汽車後拖車鉤組件,包括,後拖車鉤和後拖車鉤支架本體;所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為「η」型,一側邊上設置有使安裝準確、方便的導向孔,另一側邊上設置有螺孔;所述後拖車鉤通過緊固件穿過所述螺孔與所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連接。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為「η」型,一側邊上設置有導向孔,另一側邊上設置有螺孔。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螺孔與所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通過焊接連接。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緊固件為與所述螺孔配合的螺栓。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螺孔為六角厚螺母。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與後地板右縱梁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結構簡單、成本低、可靠;(2)後拖車鉤支架本體上設置有導向孔,因而後拖車鉤安裝準確、方便。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案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案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案,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後拖車鉤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後拖車鉤組件的支架本體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 1-後拖車鉤、2-後拖車鉤支架本體、21-導向孔、22-螺孔、3_地板右縱梁、4_後保險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參見圖1-2所示,汽車後拖車鉤組件,包括,後拖車鉤I和後拖車鉤支架本體2。後拖車鉤支架本體2上設置有使安裝準確、方便的導向孔21和螺孔22 ;後拖車鉤I通過緊固件(圖中未標出)穿過螺孔22與後拖車鉤支架本體I連接。後拖車鉤支架本體2為「η」型,一側邊上設置有導向孔21,另一側邊上設置有螺孔22。螺孔22與後拖車鉤支架本體2通過焊接連接,具體可以為二氧化碳保護焊。緊固件可以為螺栓,且螺栓與螺孔22配合。螺孔22可以為六角厚螺母。上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2與後地板右縱梁3活動連接。使用時,後拖車鉤I使用螺栓通過六角厚螺母連接到後拖車鉤支架2,後拖車支架2再通過2個螺栓連接到車身後地板右縱梁3,從而滿足拖車功能。後拖車鉤I在不用可取下,放置於後備箱中,使用方便且不影響整車的外觀美感。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拖車鉤組件結構簡單、成本低、安全可靠,後拖車鉤支架本體上設置有導向孔,因而後拖車鉤安裝準確、方便。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後拖車鉤組件,包括,後拖車鉤和後拖車鉤支架本體; 所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為「η」型,一側邊上設置有使安裝準確、方便的導向孔,另一側邊上設置有螺孔; 所述後拖車鉤通過緊固件穿過所述螺孔與所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後拖車鉤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螺孔與所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通過焊接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後拖車鉤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緊固件為與所述螺孔配合的螺栓。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汽車後拖車鉤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螺孔為六角厚螺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汽車後拖車鉤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與後地板右縱梁活動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汽車後拖車鉤組件,包括,後拖車鉤和後拖車鉤支架本體;所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為「n」型,一側邊上設置有使安裝準確、方便的導向孔,另一側邊上設置有螺孔;所述後拖車鉤通過緊固件穿過所述螺孔與所述後拖車鉤支架本體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安全可靠,後拖車鉤支架本體上設置有導向孔,因而後拖車鉤安裝準確、方便。
文檔編號B60D1/52GK202952786SQ20122054381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2日
發明者雷雨成, 朱雲 申請人: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