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塑保溫桶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23:48:56 1
專利名稱:全塑保溫桶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是屬於隔熱器皿,尤其是一種日用保溫桶。
目前國內外保溫桶的外殼均由上、下兩殼體採用螺紋、化學粘接、熱壓及螺釘固定等方法組裝而成。因此,存在著裝配複雜、經濟效益低、且易影響產品外觀光潔等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配簡單、連接牢固、方便、且保證產品質量和外觀光潔的保溫桶。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徵是在上殼體連接端的內側設有一根以上的環型凸筋,在下殼體連接端的外側對應處設置相應的與環型凸筋相配合的環型凹槽。環型凸筋的前端面最好設計成前傾的斜面。另外,下方的環型凹槽和相對應的環型凸筋其結構尺寸寬度最好比上方的寬一些。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環型凹凸鑲嵌的連接結構,因此,具有結構簡單、連接方便牢固,在不破壞塑件的情況下難以使其分離,而且連接部位易保證產品外觀的光潔、平滑和無玷汙等。
圖1——帶局部剖面的全塑保溫桶示意圖,參見圖1所示的全塑保溫桶(1),其包括上殼體(2)、下殼體(3)、保溫層(4)和內膽(6)等。在所述上殼體(2)的連接端內側,設有二根環型凸筋(8a、8b),其前端面最好設計成傾斜面(9),且下方的環型凸筋(8b)的筋寬寬於上方的環型凸筋(8a)的筋寬,以避在下壓過程中一擋擋地卡入,使之更易一次「卡鎖」成型;在所述下殼體(3)的連接端外側設有與上殼體(2)的環型凸筋(8a、8b)相配合的環型凹槽(7a、7b),即下方的環型凹槽(7b)的槽寬寬於上方的環型凹槽(7a)的槽寬。其中環型凸筋(8a、8b)與上殼體(2)用PZ材料一起注塑成型;環型凹槽(7a、7b)與下殼體(3)用PZ材料一起中空吹塑成型。在裝配時,依靠塑料殼體本身存在的彈性及結構尺寸的合理配合,只需平準稍用力下壓上殼體(2),即可使其環型凸筋(8a、8b)經過彈性伸縮後,一齊「卡鎖」在下殼體(3)的相應環型凹槽(7a、7b)裡,從而達到了簡便牢固的足以支撐保溫桶整體重量的連接目的。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連接結構,同樣適用於其它塑料裝配件間的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日用保溫桶,含有上殼體、下殼體、保溫層、外蓋及內膽,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殼體(2)的連接端內側設有一根以上的環型凸筋(8a、8b);在所述下殼體(3)的連接端外側對應處設有相應的與環型凸筋(8a、8b)相配合的環型凹槽(7a、7b)。
2.如權利要求
1所述的保溫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環型凸筋(8a、8b)的前端面為前傾的斜面(9)。
3.如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保溫桶,其特徵在於下方的環型凹槽(7b)和相對應的環型凸筋(8b)其結構尺寸寬度分別寬於上方的環型凹槽(7a)和環型凸筋(8a)。
4.如權利要求
3所述的保溫桶,其特徵在於保溫桶各部件採用全塑材料製成。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日用保溫桶,其特徵在於保溫桶的上、下殼體採用環形凹凸鑲嵌的「卡鎖」結構連接,從而達到兩殼體間的簡便、牢固,且保證產品質量和外觀光潔的連接目的。
文檔編號B65D81/38GK86205787SQ86205787
公開日1987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1986年8月14日
發明者呂金虎, 鄒建華, 俞重 申請人:浙江省蘭谿市塑料總廠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