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負壓式石灰豎窯出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0:49:12

本實用新型屬於工業窯爐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負壓式石灰豎窯出料裝置,本實用新型適用於以粉煤、塊煤、型煤或焦炭為燃料的負壓式石灰豎窯。
背景技術:
我國石灰總產量已經超過了2億噸,佔石灰總用量的30%左右的冶金石灰,由於客戶用灰量大而穩定、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其技術裝備水平處於石灰行業的領先地位,如迴轉窯、套筒窯、並流蓄熱雙膛窯等世界先進窯型絕大多數為冶金企業所擁有;佔石灰總用量70%左右的建築石灰和化工用灰,由於用戶分散於全國各地的城市和鄉村,客戶用灰量小,產品運輸半徑小,這一特徵必然決定了建築用灰生產點多、面廣、生產規模小的格局,窯型以日產 300噸的土窯和舊式機立窯為主。
全國各地星羅棋布著無數座石灰土窯,其產量佔建築石灰總用量的90%以上,作為傳統產業的建築石灰生產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不會根本改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的排放治理日趨緊迫,建築石灰行業發展中存在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絕大多數企業工藝裝備落後、產品質量差、能源消耗高、環境汙染嚴重、資源利用率低、生產經營不規範、既浪費國家資源,又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汙染,更加惡化了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 ,早已被國家列入淘汰名錄,各地淘汰石灰土窯的步伐越來越快。
為了改變石灰土窯以浪費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生產方式,加快推行清潔生產,向提高質量、節能、節地、節水、利廢和治汙降霾方向發展,作為石灰土窯升級換代品的新型結構石灰豎窯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但新型結構石灰豎窯種類繁多,目前主流的石灰豎窯出料系統採用閘板卸料、多點卸料、託板卸料等方式,容易發生的問題是:(1)過燒率及欠燒率高,易產生結焦;(2)卸料處產生大量的粉塵,汙染環境且影響操作工健康;(3)將燒好的塊狀石灰摔碎,變成小塊或粉狀,影響經濟效益;(4)出料溫度在120℃以上,煙氣溫度在200—300℃之間,不僅浪費能源,而且不利於煙氣的除塵及物料的輸送;(5)卸料必須停風,改變窯內三帶溫度,窯極易結焦;(6)石灰豎窯內部中心煙氣量小,導致鼓入窯內的風與物料熱交換不完全,容易發生邊風過剩,引發的結瘤、偏燒等工藝事故;(7)由於傳統石灰豎窯的中心煙氣量小,產生的廢氣在預熱帶和石灰石沒有完全熱交換,廢氣溫度升高,不節能,石灰石沒有達到700℃就進入煅燒帶,增大了生燒率。
由於現有的石灰豎窯出料裝置普遍採用上述結構,導致產品質量波動過大,卸料處粉塵汙染嚴重,且窯內燃料、氣流分布不夠均勻,結瘤、偏燒等工藝事故頻發,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進度及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的石灰豎窯出料裝置結構設計不夠合理,導致生產過程中工藝事故頻發,產品質量波動大,且對周邊環境汙染巨大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的石灰豎窯出料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負壓式石灰豎窯出料裝置,具有窯體,在窯體的底部設有窯體支撐臺及爐底支撐梁,窯體支撐臺中心設有出料裝置,特別是:所述出料裝置具有分料錐,分料錐固定安裝在爐底支撐梁上,分料錐下方的窯體支撐臺中心設有爐底儲料鬥,在爐底儲料鬥四周均布有3~6個冷卻風導風管,爐底儲料鬥下方設有出灰機,爐底儲料鬥底部為敞開結構。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爐底支撐梁的斷面為倒「V」型結構,分料錐固定安裝在爐底支撐梁上,從而使支撐梁具有導料引流功能,即當石灰料經分料錐向周邊分散進入爐底儲料鬥時,爐底支撐梁的倒「V」型結構有助於將石灰料導入爐底儲料鬥。
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爐底儲料鬥四周的冷卻風導風管優選為4個,且每個冷卻風導風管分別正對爐底支撐梁布置,這樣當石灰冷卻風經冷卻風導風管進入窯體時,首先被導入爐底支撐梁的「V」型槽中,再經分料錐和爐底支撐梁進入窯體中心。
本實用新型的出料裝置,設計有一個分料錐,分料錐可以將窯中心的物料均勻地分流到周邊從而實現窯內物料的均勻下沉,在分料錐下方依次設置有爐底儲料鬥和出灰機可以均勻地將石灰卸下,出灰機下方設有窯底過渡料倉和皮帶輸送機,及時將石灰成品運出。同時,本實用新型在爐底儲料鬥的四周布置有3-6個冷卻風導風管,這樣爐底的冷卻風在進入窯體時,由於冷卻風導風管的存在,極大的增強了窯體內的中心通風量,使冷卻帶已燒好的石灰與冷卻風進行充分、均勻的熱交換,使出窯石灰溫度降低到80℃以下,同時,由於加大了窯體中心通風量,從而有效避免了豎窯固有的「窯壁效應」,減少甚至杜絕了因邊風過剩而引發的結瘤、偏燒等工藝事故。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無需維修,不論生產與否爐底都是敞開式結構;增強了窯體中心的通風,使窯內氣流分布更加均勻,減少或杜絕了因邊風過剩而引發的結瘤、偏燒等工藝事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面圖;
圖3是圖1的B-B剖面圖。
圖中,1—窯體,2—窯體支撐臺,3—爐底支撐梁,4—出料裝置,5—分料錐,6—爐底儲料鬥,7—冷卻風導風管,8—出灰機,9—爐底過渡料倉,10—皮帶輸送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見圖1~3,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負壓式石灰豎窯出料裝置,具有窯體1,在窯體1的底部設有窯體支撐臺2及爐底支撐梁3,窯體支撐臺2中心設有出料裝置4,特別是:所述出料裝置4具有分料錐5,分料錐5固定安裝在爐底支撐梁3上,分料錐5下方的窯體支撐臺2中心設有爐底儲料鬥6,在爐底儲料鬥6四周均布有3~6個冷卻風導風管7,爐底儲料鬥6下方設有出灰機8,爐底儲料鬥6底部為敞開結構,在出灰機下方還設有爐底過渡料倉9和皮帶輸送機10。
本實施例中所述爐底支撐梁的斷面為倒「V」型結構,分料錐固定安裝在爐底支撐梁上,從而使支撐梁具有導料引流功能,即當石灰料經分料錐向周邊分散進入爐底儲料鬥時,爐底支撐梁的倒「V」型結構有助於將石灰料導入爐底儲料鬥。
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爐底儲料鬥四周的冷卻風導風管優選為4個,且每個冷卻風導風管分別正對爐底支撐梁布置,這樣當石灰冷卻風經冷卻風導風管進入窯體時,首先被導入爐底支撐梁的「V」型槽中,再經分料錐和爐底支撐梁進入窯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