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型真空低溫絕熱管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6:04:56 1
專利名稱:一種改進型真空低溫絕熱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輸送液體的器具,具體涉及一種用於輸送低溫液體的真 空絕熱管。
背景技術:
真空低溫絕熱管主要用於輸送低溫液體,如液氧、液氮、液氫、液化天然氣等。真空 低溫絕熱管一般由外管和內管構成,內管為一根平滑的管子,內外管之間通過設置支承裝 置相互支承連接,支承裝置一般為一塊環形的板,套在內管外側,頂在外管內壁上;在絕熱 管的兩端設置隔熱套,隔熱套設在內外管之間,其作用是使內管和外管之間的空腔形成密 封的真空容腔,真空容腔起隔熱的作用,能減少外界與內管中的低溫液體進行熱傳遞。在低 溫液體的輸送過程中,內管會隨液體的流入從常溫驟降至低溫,隨液體的流出又從低溫升 至常溫,溫度的劇烈變化會使得內管因收縮或膨脹而產生形變,有可能會對內管造成損壞, 存在不安全因素。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合穩固、能適應內管形變的改進型真 空低溫絕熱管。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改進型真空低溫絕熱 管,其結構主要包括有外管、內管及隔熱套,內管設於外管內,隔熱套套住內管,外管和內管 之間由支承裝置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管由若干獨立內管單元連接而成,相鄰獨立內管 單元之間由齒形管連接,齒形管的內表面為鋸齒形結構;齒形管外側設有護套,護套一端和 齒形管的一端固定在一起,護套的另一端套設在齒形管上;護套和內管之間設有支承擋板。進一步地,所述支承裝置由內外兩個圓環組成,內圓環套在內管上,內外圓環之間 由支承條連接,這種結構能最大限度地減小支承裝置的表面積以及熱傳導面積,從而有效 地減少因支承裝置而產生的熱傳遞。本實用新型通過採用齒形管來連接相互獨立的內管,利用齒形管具有隨溫度變化 而產生相應形變的能力來確保內管不會因為溫度劇烈變化而損壞;並且設置結構獨特、類 似汽車方向盤形狀的支承裝置,以把熱傳遞降低到最低水平;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從而確保 絕熱管能有效正常地工作。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支承裝置橫截面示意圖。圖中,1為外管,2為左內管,3為右內管,4為隔熱套,5為齒形管,6為護套,7為支 承裝置,8為支承擋板,9為支承條。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中,參照圖1,所述改進型真空低溫絕熱管,其結構主要包括有外管1、內 管及隔熱套4,內管設於外管1內,隔熱套4套住內管,外管1和內管之間由支承裝置7連 接;所述內管由若干獨立內管單元,如左內管2和右內管3連接而成,左內管2和右內管3 之間由齒形管5連接,齒形管5的內表面為鋸齒形結構;齒形管5外側設有護套6,護套6 — 端和齒形管5的一端固定在一起,護套6的另一端套設在齒形管5上;護套6和內管之間設 有支承擋板8。參照圖2,所述支承裝置7由內外兩個圓環組成,內圓環套在內管上,內外圓環之 間由支承條9連接,這種結構能最大限度地減小支承裝置7的表面積以及熱傳導面積,從而 有效地減少因支承裝置7而產生的熱傳遞。低溫液體流入,溫度降低,齒形管5產生收縮;低溫液體流出,溫度升高,齒形管5 產生膨脹,齒形管5的鋸齒形結構使其能在內部將收縮或膨脹吸收掉,產生類似補償的效應。以上已將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之一較佳實施例 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範圍,即凡依本申請範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 本實用新型涵蓋範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改進型真空低溫絕熱管,其結構主要包括有外管、內管及隔熱套,內管設於外管內,隔熱套套住內管,外管和內管之間由支承裝置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管由若干獨立內管單元連接而成,相鄰獨立內管單元之間由齒形管連接,齒形管的內表面為鋸齒形結構;齒形管外側設有護套,護套一端和齒形管的一端固定在一起,護套的另一端套設在齒形管上;護套和內管之間設有支承擋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型真空低溫絕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承裝置由內外 兩個圓環組成,內圓環套在內管上,內外圓環之間由支承條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進型真空低溫絕熱管,其結構主要包括有外管、內管及隔熱套,內管設於外管內,隔熱套套住內管,外管和內管之間由支承裝置連接;所述內管由若干獨立內管單元連接而成,相鄰獨立內管單元之間由齒形管連接,齒形管的內表面為鋸齒形結構;齒形管外側設有護套,支承裝置由內外兩個圓環組成,內外圓環之間由支承條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採用齒形管來連接相互獨立的內管,利用齒形管具有隨溫度變化而產生相應形變的能力來確保內管不會因為溫度劇烈變化而損壞;並且設置結構獨特、類似汽車方向盤形狀的支承裝置,以把熱傳遞降低到最低水平;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從而確保絕熱管能有效正常地工作。
文檔編號F16L59/06GK201651676SQ20102002620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6日
發明者王煉 申請人:王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