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粗磨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20:25:22 3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對食品原材料進行研磨的粗磨機。
背景技術:
豆漿粉是以大豆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粉狀即溶速食飲品,健康、營養、便捷。
豆漿粉生產工藝包括大豆精選、烘乾、脫皮、失活、粗磨、精磨、排渣、殺菌脫腥、真空濃縮、噴霧乾燥、晾粉篩粉和包裝等工序。粗磨在豆漿粉的生產工藝中是及其重要的環節,粗磨的好壞不僅影響著精磨的加工難度和加工時間,甚至影響著整個生產工藝的正常運行,粗磨不徹底還將導致排渣增多,排渣壓力增大,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費。
現有粗磨機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電機a,與電機a連接的旋轉軸b,所述旋轉軸b上設置有五組研磨部件c,研磨部件c在旋轉軸b的作用下,對粗磨機中的物料進行研磨,由於黃豆為小粒徑物料,與研磨部件c的接觸面積小,研磨效率低。有廠家採用在一臺粗磨機中設置兩個旋轉軸,旋轉軸位於同一軸線,在兩個電機的作用下分別進行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設置在旋轉軸上的研磨部件隨之進行相反運動,增加了研磨部件與物料的接觸機會,提高研磨效率。但是,此運動方式,實質是兩個旋轉軸及設置在旋轉軸上的研磨部件做反向運動,一個電機承載一端旋轉軸,另一個電機承載另一端旋轉軸,在兩個旋轉軸做反向運動時,一端旋轉軸帶動物料運動對另一端的電機和旋轉軸產生較大負荷,使得電機和旋轉軸容易受損,影響使用壽命。
螺栓是由頭部和螺杆兩部分組成的一類緊固件,需與螺母配合,用於緊固連接兩個帶有通孔的零件。
將螺栓進行改進,與電機或旋轉軸配合,改變物料的研磨狀態,目前尚未見報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粗磨機研磨效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粗磨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粗磨機,包括腔室,其特徵在於,所述腔室上端設置有蓋體,蓋體一端設置有物料入口,所述腔室內設置有第一旋轉軸、第二旋轉軸、受第一旋轉軸或第二旋轉軸運動的研磨部件,所述第一旋轉軸連接第一電機,第二旋轉軸連接第二電機,所述第一旋轉軸和第二旋轉軸通過榫卯部件連接,所述腔室底端設置有物料出口。
優選的是,所述榫卯部件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第一連接頭、與第一連接頭連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連接部包括第二連接頭、與第二連接頭連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一連接頭背向第一螺杆的一端設有卯部,所述第二連接頭背向第二螺杆的一端設有榫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通過卯部和榫部榫卯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螺杆與第一旋轉軸螺紋連接,第二螺杆與第二旋轉軸螺紋連接,第一螺杆、第二螺杆上放置研磨部件,第一螺杆、第二螺杆與螺母共同作用對研磨部件進行固定。
優選的是,所述研磨部件包括安裝孔,位於安裝孔兩側對稱設置有刀頭,刀頭四個側面均布有齒狀刀柱。
採用上述方案,刀頭四個側面均布有齒狀刀柱,刀頭與黃豆在上下,左右均存在剪切力,提高了黃豆打磨的效率,降低了打磨時間;同時,黃豆打磨得更加精細,減小了後續工序的壓力。
優選的是,所述研磨部件在粗磨機中為兩兩一組、相互垂直成對設置。
採用上述方案,研磨部件在第一旋轉軸和/或第二旋轉軸的帶動作用下進行轉動,對腔室內的黃豆進行研磨,研磨部件相互垂直設置於罐體內,增大了研磨部件與腔室內黃豆的接觸面積和接觸頻率,提高了研磨效率,降低了粗磨機內黃豆渣的積累,研磨部件在第一旋轉軸和/或第二旋轉軸作用下自由轉動,減少了研磨部件斷裂的風險。
優選的是,所述研磨部件設置為四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粗磨機通過榫卯部件將第一旋轉軸和第二旋轉軸連接,實現第一旋轉軸和第二旋轉軸以相反方向運動,增加了研磨部件與物料的接觸機會,提高了研磨效率和研磨細度,為下一步工序做好了準備工作;本實用新型粗磨機的研磨部件在刀頭四個側面均布有齒狀刀柱,刀頭與黃豆在上下,左右均存在剪切力,提高了黃豆打磨的效率,降低了打磨時間;同時,黃豆打磨得更加精細,減小了後續工序的壓力;本實用新型粗磨機減小了研磨部件在旋轉過程中的摩擦力,減少打磨部件斷裂的風險,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是傳統粗磨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粗磨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粗磨機中榫卯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粗磨機中榫卯部件與第一旋轉軸、第二旋轉軸的連接關係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粗磨機中研磨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第一連接部1,第二連接部2,第一連接頭3,第一螺杆4,第二連接頭5,第二螺杆6,卯部7,榫部8,第一旋轉軸9,第二旋轉軸10,螺母11,腔室12,蓋體13,物料入口14,研磨部件15,物料出口16,第一電機17,第二電機18,榫卯部件19,安裝孔20,刀頭21,齒狀刀柱22。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一種粗磨機,包括腔室12,位於腔室12上端的蓋體13,蓋體13一端設置有物料入口14,所述腔室12內設置有第一旋轉軸9、第二旋轉軸10、受第一旋轉軸9或第二旋轉軸10運動的研磨部件15,所述第一旋轉軸9連接第一電機17,第二旋轉軸10連接第二電機18,所述第一旋轉軸9和第二旋轉軸10通過榫卯部件19連接,所述腔室12底端設置有物料出口16。
如圖3,榫卯部件19包括第一連接部1和第二連接部2,所述第一連接部1包括第一連接頭3、與第一連接頭3連接的第一螺杆4,所述第二連接部2包括第二連接頭5、與第二連接頭5連接的第二螺杆6,所述第一連接頭3背向第一螺杆4的一端設有卯部7,所述第二連接頭5背向第二螺杆6的一端設有榫部8,所述第一連接部1與第二連接部2通過卯部7和榫部8榫卯連接。
如圖4,第一螺杆4與第一旋轉軸9螺紋連接,第二螺杆6與第二旋轉軸10螺紋連接,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6上放置研磨部件15,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6與螺母11共同作用對研磨部件15進行固定。使用時,第一電機17正轉帶動第一螺杆4上的研磨部件15順時針轉動,第二電機18反轉帶動第二螺杆6上的研磨部件15逆時針轉動,增加了物料與研磨部件15的接觸機會,提高了研磨效率。
如圖5,研磨部件15包括安裝孔20,位於安裝孔20兩側對稱設置有刀頭21,刀頭21四個側面均布有齒狀刀柱22。研磨部件15在粗磨機中為兩兩一組成對設置。
第一螺杆4上設置兩組研磨部件15,通過第一連接頭3與螺母11固定連接,第二螺杆6上同樣設置兩組研磨部件15,通過第二連接頭5與螺母11固定連接。第一電機17帶動第一旋轉軸9轉動,第一螺杆4在第一旋轉軸9的作用下帶動左側研磨部件15運動,同樣的,第二螺杆6在第二旋轉軸10的作用下帶動右側研磨部件15運動。設定第一電機17正轉、第二電機18反轉,左側研磨部件15實現順時針運動,右側研磨部件15實現逆時針運動,分別對物料進行研磨,提高了研磨效率和研磨細度。
所述的物料可以為黃豆,也可以為花生等較小顆粒的固體物料。
本實用新型粗磨機通過榫卯部件19將第一旋轉軸9和第二旋轉軸10連接,實現第一旋轉軸9和第二旋轉軸10以相反方向運動,增加了研磨部件15與物料的接觸機會,提高了研磨效率和研磨細度,為下一步工序做好了準備工作;本實用新型粗磨機通過榫卯部件19將第一旋轉軸9、第二旋轉軸10連接,增大了旋轉軸間的間距,第一螺杆4和第一旋轉軸9運動對第二螺杆6和第二旋轉軸10產生負荷小,減小了磨損;本實用新型粗磨機的榫卯部件19在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6上設置有研磨部件15,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6反向運動產生的負荷在卯部7和榫部8接觸時抵消掉,保證研磨效率的同時減小了磨損,延長了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粗磨機通過榫卯部件19將第一旋轉軸9和第二旋轉軸10連接,研磨部件15分別位於榫卯部件19的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6上,縮短了反向運動研磨部件15間的距離,研磨效率提高,同時不會帶來旋轉軸的磨損。
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為了更好地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專利,不能理解為是對本專利包括範圍的限制;只要是根據本專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變更或修飾,均落入本專利包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