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1:37:11 2
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模塊分別控制十二路AD轉換模塊、485通訊接口和兩路無緣開關輸入及一路繼電器輸出,對絞車閘板運動量進行數據測定,實時監測各個點參數,制動裝置的運行狀況一目了然,故障或有故障趨勢時該監測系統可提前預知,可以避免提升機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並且為檢修人員大大節約了時間,縮短了因檢修使提升機停車時間,增加了煤的提升量等,同時本實用新型可對提升絞車閘瓦間隙作出正確判斷,代替人工間隙檢測,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同時也提高了絞車運行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適合大範圍的推廣和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監測終端,具體涉及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
[0003]【【背景技術】】
[0004]已知的,提升絞車作為提升設備承擔著礦井提升原煤、矸石、升降人員、下放材料及設備等任務,其運行性能的好壞與優劣不僅直接影響到礦山的正常生產和產量,而且會影響到設備和人身的安全,因此,提升絞車無論是在技術上和設備質量上都必須有足夠的安全保障,提升絞車在使用過程中,其閘間隙是衡量提升絞車安全性的一項重要指標,在《煤炭安全規程》中明確規定閘間隙必須小於2mm,但是提升絞車的閘瓦在使用過程中,會因為多次的機械運動使得閘間隙超過安全標準,使得提升絞車制動閘板失去制動功能,最終給設備留下安全隱患,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操作人員往往通過人工測量後根據測得的數據來及時調整閘間隙,但是採用人工測量提升絞車閘間隙的變更量很難,且測量數據不精確,而且周期很長,大大降低了生產效率,同時對提升絞車的運行安全是一個很大的隱患,而且很多礦都曾發生過因液壓制動裝置失靈造成的重大事故,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慘重,通常直接經濟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恢復提升運輸生產至少需要7~9天時間,間接損失達到上億元。
[0005]【
【發明內容】
】
[0006]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模塊分別控制十二路AD轉換模塊、485通訊接口和兩路無緣開關輸入及一路繼電器輸出,對絞車閘板運動量進行數據測定,實時監測各個點參數,制動裝置的運行狀況一目了然,故障或有故障趨勢時該監測系統可提前預知,可以避免提升機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並且為檢修人員大大節約了時間,縮短了因檢修使提升機停車時間,增加了煤的提升量
坐寸ο
[0007]為實現如上所述的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
[0008]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包括電壓轉換模塊、控制模塊、指示燈板、十二路AD轉換模塊、485通訊接口、兩路無緣開關輸入及一路繼電器輸出,所述電壓轉換模塊輸入端連接電源,所述電源連通220V市電,電壓轉換模塊的輸出端連接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分別連接十二路AD轉換模塊、485通訊接口、指示燈板和兩路無緣開關輸入及一路繼電器輸出,所述十二路AD轉換模塊連接六路模擬輸入口構成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
[0009]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所述六路模擬輸入口通過線路或無線分別連接設置在每個閘盤上的傳感器。
[0010]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所述閘盤設置為六個且以每三個為一組設置在制動器支架的兩側,所述每組閘盤為間隔設置。
[0011]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所述傳感器為模擬量傳感器。
[0012]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所述485通訊接口連接控制器。
[0013]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所述控制器為計算機。
[0014]採用如上所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所述的優越性:[001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模塊分別控制十二路AD轉換模塊、485通訊接口和兩路無緣開關輸入及一路繼電器輸出,對絞車閘板運動量進行數據測定,實時監測各個點參數,制動裝置的運行狀況一目了然,故障或有故障趨勢時該監測系統可提前預知,可以避免提升機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並且為檢修人員大大節約了時間,縮短了因檢修使提升機停車時間,增加了煤的提升量等,同時本實用新型可對提升絞車閘瓦間隙作出正確判斷,代替人工間隙檢測,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同時也提高了絞車運行的安全性,可為絞車安全運行提供重要數據。可對絞車閘板間隙量作出正確的監測,在以上數據量超標時作報警提示,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適合大範圍的推廣和應用。
[0016]【【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圖;
[0018]【【具體實施方式】】
[0019]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更詳細的解釋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下面的實施例;
[0020]結合附圖1所述的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包括電壓轉換模塊、控制模塊、指示燈板、十二路AD轉換模塊、485通訊接口、兩路無緣開關輸入及一路繼電器輸出,所述電壓轉換模塊輸入端連接電源,所述電源連通220V市電或UPS電源,電壓轉換模塊的輸出端連接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分別連接十二路AD轉換模塊、485通訊接口、指示燈板和兩路無緣開關輸入及一路繼電器輸出,所述485通訊接口連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為計算機,所述十二路AD轉換模塊連接六路模擬輸入口構成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其中六路模擬輸入口最大可擴展12路,所述六路模擬輸入口通過線路或無線分別連接設置在每個閘盤上的傳感器,所述閘盤設置為六個且以每三個為一組設置在制動器支架的兩側,所述每組閘盤為間隔設置,所述傳感器為模擬量傳感器,
[002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實施後可對提升絞車閘瓦間隙作出正確判斷,代替人工間隙檢測,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同時也提高了絞車運行的安全性,可為絞車安全運行提供重要數據,同時可對絞車閘板間隙量作出正確的監測,在以上數據量超標時作報警提示等。
[0022]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0023]a)、外觀優美,簡單明了 ;
[0024]b)、速度快,實時高效,能及時將終端所監測到的各閘盤間隙狀態和傳感器工作狀態上傳至計算機;
[0025]c)、終端上所用到的器件,都選用了工業級別的,抗幹擾能力強,壽命長,更適用於礦山的環境;
[0026]d)、對外接口和終端的主電路之間都做到了有效的隔離,不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0027]e)、通過RS485接口,不僅能和計算機進行通訊,還可以同其他電子設備進行通訊;
[0028]f)、電源濾波、電源監視和多種抗電磁幹擾技術的應用,確保了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
[0029]g)、終端採用了模塊化和結構化的設計,便於安裝和維護。[003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兩路無緣開關輸入的信號確定閘盤所處的狀態,當接收到來自提升機控制系統的合閘開關釋放信號後,自動通過傳感器採集模擬量信號,ARM操作十二路AD轉換模塊對接收到的模擬量信號進行模數轉換運算並處理成位置信號,然後把這個位置信號值和閘盤處於合閘狀態下的位置值進行比較,得出相對位移值,也就是所要的閘間隙值,並且可以把這些實時數值信號傳輸到計算機,當終端收到來自提升機控制系統的松閘開關閉合信號時,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將自動計算出秒時間所採集的每個閘盤的閘間隙值的平均值,並與煤安規定值的2mm值進行比較,如果超出煤安規定值,將發出報警。
[003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使用的是C51高級語言編程,能夠迅速地將現場採集到的模擬量數據信號轉變為數字量信號,並可通過數據埠上傳至計算機,並可顯示在計算機的監控畫面中,在面板上有電源、運行、通訊、報警指示燈,能夠很直觀地顯示監控終端的運行狀態和通訊狀態,報警指示燈則監視閘間隙值是否正常,若有故障則報警指示燈亮起並發出報警聲提示
[003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也可連接計算機來進行組態畫面,如Xfinfo企業生產過程實時信息集成系統、組態王、WINCC等組態軟體均可,下面以Xfinfo企業生產過程實時信息集成系統為例,說明一下組態畫面的情況。
[0033]Xfinfo企業生產過程實時信息集成系統運行時,首先進入開機界面,五秒後進入主界面,主界面包含實時監控界面、歷史曲線界面和系統設置界面三個部分,因該部分不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在此不予累述。
[0034]本實用新型未詳述部分為現有技術。
[0035]為了公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而在本文中選用的實施例,當前認為是適宜的,但是,應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旨在包括一切屬於本構思和發明範圍內的實施例的所有變化和改進。
【權利要求】
1.一種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包括電壓轉換模塊、控制模塊、指示燈板、十二路AD轉換模塊、485通訊接口、兩路無緣開關輸入及一路繼電器輸出,其特徵是:所述電壓轉換模塊輸入端連接電源,所述電源連通220V市電,電壓轉換模塊的輸出端連接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分別連接十二路AD轉換模塊、485通訊接口、指示燈板和兩路無緣開關輸入及一路繼電器輸出,所述十二路AD轉換模塊連接六路模擬輸入口構成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其特徵是:所述六路模擬輸入口通過線路或無線分別連接設置在每個閘盤上的傳感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其特徵是:所述閘盤設置為六個且以每三個為一組設置在制動器支架的兩側,所述每組閘盤為間隔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其特徵是:所述傳感器為模擬量傳感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其特徵是:所述485通訊接口連接控制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閘間隙的監測終端,其特徵是:所述控制器為計算機。
【文檔編號】G05B19/04GK203433294SQ201320457787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0日
【發明者】婁建新, 婁建宏, 蘆峰林 申請人:洛陽翔霏機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