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轉開口套筒扳手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22:47:21 3
專利名稱:可逆轉開口套筒扳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開口扳手,特別是一種可逆轉開口套筒扳手。
傳統的開口扳手或套筒扳手,由於在使用中不可逆轉,致使拆裝螺母等物體時不夠靈活、快速,當其螺母能夠轉動的空間角度比較小時,如小於30°,扳手幾乎無法轉動。對比文獻CN2110550U公開了一種名稱為《開口扳手》的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雖然解決了上述傳統扳手所存在的不足,但它還存在著不能換向,棘爪易損壞等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可逆轉開口套筒扳手,使其可方便地換向使用,同時不易損壞。
針對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逆轉開口套筒扳手,由扳手體7和帶棘輪的開口套筒3組成,其中、扳手體7的頭部內為園弧形,開口套筒3置放在該園弧內,該園弧面與,開口套筒3外緣棘輪上的棘齒成滑配合,其特殊之處在於在所述內園弧邊緣處的扳手體7的頭部上至少有兩個槽,槽內放置有滑柱2,該滑柱面向棘輪的一面有兩個分別控制棘輪正反轉的棘爪,背面有兩個弧形凹槽,在凹槽處有由彈片1壓緊在凹槽裡的定位滾柱5,該定位滾柱位於扳手體頭部處於滑柱2軸線垂直的滑槽內。當轉動扳手體時,滑柱2上的棘齒帶動開口套筒上的棘輪轉動,開口套筒帶動螺母旋轉。進行擰緊或鬆開工作。
本實用新型利用雙自鎖機構實現了開口扳手可在小角度範圍內連續轉動,它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效率高,可以在小角度範圍內連續轉動,並可換向,特別適用於周圍空位置特別緊湊的各種螺紋連接。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具體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原理。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
圖1的A-A剖視圖。
在
圖1和圖2中,扳手體7的頭部內為園弧形,其內置放有開口套筒3,開口套筒3由固定片6和蓋板8固定,開口套筒3的外緣部位為棘輪,該棘輪的棘齒呈等腰三角形,它與扳手體7頭部的園弧成滑配合,在扳手體頭部內園弧邊緣處有兩個槽,每個槽內放置有一滑柱2,該滑柱面向開口套筒3的一面有兩個相對的棘爪,這兩個棘爪可分別控制棘輪的正反轉。在滑柱2的背面有兩個弧形凹槽,在凹槽處有由彈片1壓緊在凹槽裡的定位滾柱5,該定位滾柱5位於扳手體頭部處與滑柱2軸線垂直的滑槽內。當滑柱2背面的一個凹槽內嵌入定位銷5時,與該凹槽同一側的棘爪可卡入棘輪的棘齒中,此時,與棘輪相連的開口套筒3隻能朝一個方向轉動; 當滑柱2背面的另一個凹槽內嵌入定位銷5時,與該凹槽同一側的棘爪可卡入棘輪的棘齒中,此時,與棘輪相連的開口套筒3隻能朝另一個方向轉動。因此,本實用新型換向時,只須軸向推動滑柱2,使定位銷5嵌入滑柱背面另外一個凹槽內即可。當需要擰動較小的連接螺母時,更換相應的六角形開口套筒3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可逆轉開口套筒扳手,由扳手體(7)和帶棘輪的開口套筒(3)組成,扳手體(7)的頭部內為園弧形,開口套筒(3)置放在扳手體(7)的頭部內,開口套筒(3)外緣棘輪上的棘齒與扳手體(7)頭部內的園弧成滑配合,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內園弧邊緣處的扳手體(7)的頭部上至少有兩個槽,槽內放置有滑柱(2),該滑柱(2)面向棘輪的一面有兩個相對的棘爪,背面有兩個弧形凹槽,在凹槽處有由彈片(1)壓緊在凹槽裡的定位滾柱(5),該定位滾柱(5)位於扳手體頭部處與滑柱(2)軸線垂直的滑槽內。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轉開口套筒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開口套筒(3)外緣棘輪上棘齒的形狀呈等腰三角形。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逆轉開口套筒扳手,其特徵在於當所述滑柱(2)背面的一個凹槽內嵌入定位滾輪(5)時,與該凹槽同一側的棘爪卡入棘輪的棘齒中;當所述滑柱(2)背面的另一個凹槽內嵌入定位滾輪(5)時,與該凹槽同一側的棘爪卡入棘輪的棘齒中。
專利摘要一種可逆轉開口套筒扳用,由扳手體(7)和帶棘輪的開口套筒(3)組成,其中,開口套筒(3)位於扳手體(7)頭部的內圓弧處,位於該內圓弧邊緣處的扳手體(7)的頭部上至少有兩個槽,槽內放置有滑柱2,該滑柱面向開口套筒(3)的一面有兩個相對的棘爪,背面有兩個弧形凹槽,在凹槽處有由彈片(1)壓緊在凹槽裡的定位滾柱(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以在小角度範圍內連續轉動、換向。
文檔編號B25B19/00GK2210754SQ9423794
公開日1995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1994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1994年7月31日
發明者孫炯, 李毓岐, 林章國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