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雙向透氣塞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0:27:26
專利名稱:自平衡雙向透氣塞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透氣塞,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密閉箱體內外壓差實現該裝置的 雙向動作,實現卸壓功能的自平衡雙向透氣塞。
技術背景 透氣塞作為齒輪箱等密閉箱體但需要平衡內外壓差的產品附件,有廣泛應用。傳 統的透氣塞是由通氣螺塞和過濾網等零件組成,在使用過程中,箱體內部氣體與外界大氣 通過很小的孔道與箱外直接溝通,依靠過濾網對空氣中的塵埃及汙物進行過濾。傳統透氣塞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箱體內外通過很小的孔道處於長通狀態,容易造成箱體內部的汙染,且長時間 使用,塵埃及汙物在過濾網上粘附、沉積,將直接影響透氣塞的透氣功能;2)在使用過程中,油液隨齒輪等的高速旋轉被攪起、飛向箱體內壁,形成飛濺,這 時由於透氣塞部位處於長通狀態,油液會從該部位溢出,不但造成了浪費,而且影響箱體的 外觀清潔,也汙染了環境。當透氣塞嚴重溢油後,箱體內液位降低,轉動的零部件得不到潤 滑,溫度過高,就會損壞,造成停產的嚴重事故;3)當設備停止運轉後,隨著箱體內部溫度的逐漸降低而產生負壓,外面的雨水、潮 溼空氣、塵埃等,便會進入箱體內部,長期聚積將會嚴重影響產品的性能。也有的透氣塞進行了改進,採用迷宮結構形式,加長了透氣通道,但效果改善也不 太明顯,結構卻更加複雜,成本大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安裝簡單,透氣效 果好,通用性強,具有防水、防塵功能的自平衡雙向透氣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平衡雙向透氣塞,包括塞體,閥芯,彈簧,擋蓋,密封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塞體孔內裝有閥芯,閥芯兩端設有彈簧,塞體外端的彈簧通過擋蓋固定。所述塞體下部有數個通氣孔la,以及凝油孔Ic ;所述塞體上部為六方結構,六方的面上開有通氣孔lb,該通氣孔呈喇叭形;所述閥芯內部設有兩個從閥芯端面至側面的通氣孔2a、2b ;所述閥芯與塞體孔有一定間隙,能在孔內來回運動。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1)結構緊湊、新穎,通過螺紋連接,安裝簡單,外形如普通螺塞;2)可以實現雙向通氣,自動平衡箱體內外部氣壓;3)在未進行透氣動作時箱體處於密封狀態,防水、防塵效果良好,不僅滿足一般場 合使用,特別對工況條件差、粉塵濃度大以及室外場合效果尤為明顯;4)具有凝油效果,最大限度降低油液帶出箱體外;[0020]5)應用範圍廣、通用性強,滿足各種密閉箱體平衡內外壓差的需要。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動作狀態示意圖。圖中,1塞體、2閥芯、3彈簧、4擋蓋、5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自平衡雙向透氣塞,如圖1所示,包括塞體1,閥芯2,彈簧3,擋蓋4,密封圈5。閥芯2裝於塞體1的孔內,在閥芯2的兩端各裝有一個彈簧3,擋蓋4卡進塞體1的槽 內,擋住孔內的彈簧3,塞體1安裝端面裝有密封圈5。使用時,自平衡雙向透氣塞旋入相應 箱體的螺孔中,密封圈5保證與箱體的密封。自平衡雙向透氣塞不工作時,閥芯2在兩個彈簧3的作用下處於中位,箱體內外處 於零壓差的封閉狀態。當箱體內外有一定壓差時,閥芯2在壓差的作用下向一端滑動,如圖 3所示,la-2a-lb或la_2b_lb連通,高壓氣體通過該通道排出,箱體內外壓差開始逐漸減 小,在彈簧3的作用下,閥芯2又慢慢回到中位平衡狀態,封閉內外腔體,達到防水、防塵的 目的。當箱體內有高速旋轉的齒輪等時,油液被攪起、飛向箱體內壁,形成飛濺。油液濺 在塞體1底部孔內的細密的彈簧3上時,凝成油滴,順著凝油孔Ic流回箱體內,不至於堵住 閥芯2的孔2a,當透氣塞工作時將油液帶出箱外。
權利要求一種自平衡雙向透氣塞,包括塞體(1),閥芯(2),彈簧(3),擋蓋(4),密封圈(5),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塞體(1)孔內裝有圓柱形閥芯(2),閥芯(2)兩端設有彈簧(3),塞體外端的彈簧通過擋蓋(4)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平衡雙向透氣塞,其特徵在於,塞體(1)下部設有數個通氣孔, 以及凝油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平衡雙向透氣塞,其特徵在於,塞體(1)上部為六方結構,六方 的面上開有通氣孔,該通氣孔呈喇叭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平衡雙向透氣塞,其特徵在於,閥芯(2)內部設有兩個從閥芯端 面至側面的通氣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平衡雙向透氣塞,其特徵在於,閥芯(2)與塞體(1)孔有一定微 小間隙,閥芯(2)能在孔內來回運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平衡雙向透氣塞,它包括塞體,閥芯,彈簧,擋蓋,密封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塞體孔內裝有閥芯,閥芯兩端設有彈簧,塞體外端的彈簧通過擋圈固定,在塞體和閥芯上設有小孔。其利用齒輪箱等密閉箱體內外壓差實現該裝置的雙向動作,達到自動平衡箱體內外壓差目的,實現卸壓,有效防止漏油液,同時具有防水、防塵功能。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1593601SQ20092025568
公開日2010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25日
發明者趙大慶 申請人:趙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