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甘草葉茶的加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8:59:41 1
專利名稱:一種甘草葉茶的加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的加工工藝,具體的說是一種甘草葉茶的加工工藝。
(二)
背景技術:
目前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營養茶、保健茶在市面上不斷出現,但這些茶都 是在普通茶葉內加入一些有一定藥效功能的藥物幹渣或乾粉抹,用這種方法 製作的茶葉不但藥效不太理想,而且口感也比較差,其加工工藝複雜,成本 也高。
另外,甘草的藥效早被醫學界所證實,其功效是眾所周知的,並且現有 部分藥物也採用了甘草為原料,以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這種與其它藥 物配製在一起後的甘草無法達到其獨特的療效,並且成本高,長期服用,毒 副作用大。
為此,本發明的兩位發明人憑藉其多年所從事相關行業的經驗與實踐, 並經多次試製,實驗與研究,最終得出本發明中能發揮甘草獨特的效果,並 且有飲用方便保健效果佳的甘草葉茶加工工藝。
(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加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又可充分發揮甘草 獨特效果的一種甘草葉茶的加工工藝。 '
本發明中的甘草葉茶的加工工藝是以植物趕草鮮葉為原料,並經下述步 驟處理
a.首先採摘植物甘草的鮮葉,要求甘草鮮葉的外形色澤綠潤,並以深
綠色為宜;
b. 對所採摘的甘草鮮葉進行殺青處理,殺青處理的溫度為70—8(TC, 時間為5—8分鐘;
c. 將進行殺青處理後的甘草鮮葉進行回潮處理,甘草的堆積厚度不小 於200mm,時間約為25分鐘左右;
d. 將回潮處理後的甘草鮮葉進行柔捻,柔捻的時間為22—36分鐘,柔 捻的壓力為"輕一重一輕",即在輕壓5—12分鐘後進行重壓10—12分鐘, 最後再輕壓10—12分鐘;
e. 對條理定型處理後的甘草鮮葉進行炒制處理,炒制溫度在10—5(TC 之間,時間為10—12小時,炒制分兩步第一步為初炒,溫度在4一1(TC, 用一般炒制設備完成,時間控制在10—12小時;第二步為精炒,將初炒後 的甘草葉置入60—8(TC的熱器具內,人工進行炒制,時間為20—28分鐘; 在炒制時,甘草鮮葉炒制的堆積厚度為2.5—3釐米,經炒制後得到甘草葉 茶;
f. 對炒制處理後的甘草葉茶進行篩選包裝。
另外,對甘草葉茶可在進行殺青之前對甘草鮮葉進行清洗及攤放處理, 即將甘草鮮葉置於清水中,浸泡2至4分鐘,並在浸泡的同時進行不停的攪 動,接著將浸泡的甘草鮮葉進行脫水處理,脫水的時間為3至5分鐘,再將 脫水處理後的甘草鮮葉攤放在室溫為18—28'C的乾淨處,攤放的厚度為20 —25mm,時間為1.5—3.5小時。
利用本發明中加工工藝製作而成的甘草葉茶,具有獨特的保健效果
,並且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所獲得的甘草葉茶條索飽滿,色澤清麗,同普 通茶葉存儲方法相同,飲用非常方便,特別適合於平時喜歡喝茶的人群飲用。
(四)
附圖為本發明的加工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中甘草葉茶的加工工藝按下述步驟進行
1、 採摘1000g甘草鮮葉,要求所摘的甘草鮮葉外形色澤綠潤、均勻、 節間較短、葉質柔軟,並且以深綠為宜。若採摘的甘草鮮葉用於製作特級甘
草葉茶,則採摘甘草鮮葉的葉芽,芽長不超過3釐米,並且一芽一葉的甘草 鮮葉佔70%以上。 一葉兩芽的在佔30%以下;若採摘的甘草鮮葉用於製作
一級甘草茶,則採摘的甘草鮮葉中初展的一片葉的葉長不超過4釐米;若用
於製作二級甘草茶,則採摘的甘草鮮葉為成熟的葉片。不過,不論在製作任 何一級甘草茶時都要求甘草鮮葉中不夾帶任何雜物,並且不發生萎縮、不變 紅及沒有異味。
2、 將上述採摘完成的1000g甘草葉置入到常溫的清水中,浸泡3分鐘, 並且浸泡時不斷的攪動,以便能夠將甘草葉中的膠質及泥土徹底的洗掉,從 而確保甘草茶的質量及純正的口味。
3、 接著將已清洗完成的1000g甘草鮮葉置入到離心機中進行脫水,脫 水時間為2.5分鐘,除去由於清洗時殘留在甘草鮮葉中的水分。
4、 將已進行脫水的甘草鮮葉攤放在乾淨的陰涼處,該陰涼處的溫度為 室溫23'C,甘草鮮葉的攤放厚度為2—3釐米,攤放時間為3.5小時,使甘 草鮮葉的失水率達到10%左右。
5、 釆用50型滾筒式殺青機對已作攤放處理後的甘草葉進行殺青處理,
其中殺青的溫度為70—8(TC,殺青機的轉速為50轉/分鐘,殺青時間為8 分鐘,在經該殺青機處理後的甘草鮮葉需達到殺勻殺透、老而不焦,嫩而不 生,並且甘草鮮葉色暗綠,手捏葉質柔軟,並略有粘性,此時甘草鮮葉的含 水量在55%~60%之間。
6、 將對已殺青的甘草鮮葉進行回潮處理,甘草鮮葉厚度小於200mm, 時間約為18—25分鐘左右。
7、 將對已作殺青處理後的甘草鮮葉進行揉捻處理,即採用65型揉捻 機,以"輕一重一輕"的壓力要求進行揉捻,總的揉捻時間為22—36分鐘, 其中先輕壓10分鐘,再重壓13分鐘,最後在輕壓13分鐘;經揉捻後的甘 草葉的含水量在44%左右,成條率達85%左右,而且甘草鮮葉細胞組織破 損率在46°/。一56%之間。
8、 將上述經揉捻處理後的甘草鮮葉置入理條機中,該理條機的理條定 形溫度為5—8。C左右,時間10—12小時,經理條機定形後使75%—85%的 茶條排列整齊,條索圓結、挺直似針,並且在理條後甘草鮮葉的含水量在 38%左右。 ,
9、 對條理定型處理後的甘草鮮葉進行炒制處理,炒制溫度在10—5(TC
之間,時間為10—12小時,炒制分兩步第一步為初炒,溫度在4一1(TC, 用一般炒制設備完成,時間控制在10—12小時;第二步為精炒,將初炒後 的甘草葉置入60—8(TC的熱器具內,人工進行炒制,時間為20—28分鐘; 在炒制時,甘草鮮葉炒制的堆積厚度為2.5—3釐米,經炒制後得到甘草葉 茶。
10. 最後將炒制處理後的甘草葉茶進行分類、篩選,然後進行包裝。 利用本發明的加工工藝製作成的甘草葉茶,不僅成本低,服用方便,而
且能夠有效保存甘草鮮葉中的有效成份,如胺基酸、維生素、糖類、茶多酚 及甘草中的甘草黃酮能夠對咳嗽、感昌、哮喘、前列腺炎、糖尿病、胃炎、 潰瘍等疾病具有一定療效。
權利要求
1、一種甘草葉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徵在於以植物甘草鮮葉為原料,並經下述步驟處理 a.首先採摘植物甘草的鮮葉,要求甘草鮮葉的外形色澤綠潤,並以深綠色為宜; b.對所採摘的甘草鮮葉進行殺青處理,殺青處理的溫度為70—80℃,時間為5—8分鐘; c.將進行殺青處理後的甘草鮮葉進行回潮處理,甘草的堆積厚度不小於200mm,時間約為25分鐘左右; d.將回潮處理後的甘草鮮葉進行柔捻,柔捻的時間為22—36分鐘,柔捻的壓力為「輕一重一輕」,即在輕壓5—12分鐘後進行重壓10—12分鐘,最後再輕壓10—12分鐘; e.對條理定型處理後的甘草鮮葉進行炒制處理,炒制溫度在10—50℃之間,時間為10—12小時,炒制分兩步第一步為初炒,溫度在4—10℃,用一般炒制設備完成,時間控制在10—12小時;第二步為精炒,將初炒後的甘草葉置入60—80℃的熱器具內,人工進行炒制,時間為20—28分鐘;在炒制時,甘草鮮葉炒制的堆積厚度為2.5—3釐米,經炒制後得到甘草葉茶; f.對炒制處理後的甘草葉茶進行篩選包裝。
2. 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甘草葉茶加工工藝,其特徵在於在進行殺青之前對甘草鮮葉進行清洗及攤放處理,即將甘草鮮葉置於清水中,浸泡2 至4分鐘,並在浸泡的同時進行不停的攪動,接著將浸泡的甘草鮮葉進行脫水處理,脫水的時間為3至5分鐘,再將脫水處理後的甘草鮮葉攤放在室溫 為18—28。C的乾淨處,攤放的厚度為20—25mm,時間為1.5—3.5小時。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的加工工藝,具體的說是一種甘草葉茶的加工工藝。用甘草鮮葉作原料,經清洗、脫水、殺青、回潮、揉捻、理條及炒制的處理後,即可獲得色澤清麗,形狀飽滿的甘草葉茶。本發明工藝簡單,成本低廉,飲用非常方便,對咳嗽、感昌、哮喘、前列腺炎、糖尿病、胃炎、便秘、飲酒過量等病症具有獨特的保健效果,它特別適合於平時喜歡喝茶的人群飲用。
文檔編號A23F3/06GK101361515SQ200810150910
公開日2009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1日
發明者劉耀文, 巖 張 申請人:劉耀文;張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