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摩託車輪胎的斷面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4:33:5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摩託車輪胎,特別是指一種摩託車輪胎的斷面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現有的摩託車用輪胎10』的斷面輪廓一般包含胎面部1』、胎邊部2』和胎唇部3』,為提升胎邊部2』具有良好的吸收路面衝擊力及振動的功能,提高舒適性和緩
衝性能,胎邊部2』一般採用外凸圓弧線11』設計並與胎唇部3』內凸圓弧線12』平滑連接,以便於與輪輞4』更好的配合。但是該種胎邊部2』設計之輪胎,胎邊部2』剛性較弱,當輪胎10』在跑氣狀態下行駛時,胎唇部3』與輪輞4』的擠壓壓力減弱,輪胎10』與輪輞4』的嵌合力降低,因此存在胎唇部3』容易從輪輞4』脫離的問題。
再如圖2所示,現有的摩託車用輪胎10』』倘若將胎邊部2』』的外凸圓弧線11』』的弧度加大接近一直線並與胎唇部3』』內凸圓弧線12』』用一直線相互連接大致成一直角狀,使胎邊部2』』起到支撐作用,與輪輞4』更好的嵌合,有效防止胎唇部3』』與輪輞4』』脫
離的問題,當輪胎10』』處於內壓降低狀態下行駛時,可以保證到達最近的維修點,但如此設置其胎邊部2』』厚度B』變厚,輪胎整體重量將增加,油耗上升。
基於以上問題,本案便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摩託車輪胎斷面結構,可減輕輪胎重量,降低油耗,當輪胎在跑氣狀態下行駛時,提升輪胎的保氣性能,有效防止胎圈部與輪輞脫離的問題,提高輪胎行駛安全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摩託車輪胎斷面結構,該輪胎包含胎面部、胎邊部和胎唇部,其中:該輪胎胎
邊部由上部的圓弧線和下部的直線組成,圓弧線與直線形成鈍角的夾角,在直線上全圓周
設置鋸齒紋路,同時胎邊部與胎唇部之間為倒圓角設置。
所述夾角設置為140°~160°。
所述鋸齒紋路與軸向或徑向平行設置,鋸齒紋路的深度為0.2~1.5mm。
所述胎邊部與胎唇部的倒圓角設置為0.2~1.5mm。
採用上述方案後,本發明主要通過輪胎斷面輪廓優化設計來改善,由圓弧線和直線組成的輪胎胎邊部,且圓弧線與直線形成鈍角的夾角,使得胎邊部大致為一折線,確保胎邊部剛性,使輪胎與輪輞更好的嵌合,防止胎唇部與輪輞脫離的問題;另在胎邊部直線部分增加鋸齒狀紋路設計,可整體減輕輪胎的重量;將胎邊部與胎唇部進行倒圓角設計可以防止胎邊部與胎唇部之間產生應力集中,確保胎邊部強度,當輪胎處於內壓降低狀態下行駛時,輪胎可扣住輪輞,提升保氣性能,以能到達最近的維修點。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摩託車輪胎的斷面結構圖;
圖2為另一現有摩託車輪胎的斷面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摩託車輪胎的斷面結構圖;
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解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如圖3、4所示,本發明揭示了一種摩託車輪胎斷面結構,豎直方向為徑向,水平方向為軸向。該輪胎10包含胎面部1、胎邊部2和胎唇部3,對輪胎的胎邊部2輪廓進行調整設計,即該輪胎胎邊部2由上部的圓弧線11和下部的直線12組成,圓弧線11與直線12形成鈍角的夾角α,該夾角α設置為140°~160°,使得胎邊部2大致為一折線,如此可以有效確保胎邊部2剛性,使輪胎10與輪輞4更好的嵌合,防止胎唇部3與輪輞4脫離的問題;另外在直線12上全圓周增加鋸齒紋路13的設計,鋸齒紋路可與軸向或徑向平行設置,鋸齒紋路13的深度H為0.2~1.5mm,如此可有效減薄胎邊膠料厚度B,以減輕輪胎整體重量。
為防止胎邊部2與胎唇部3之間產生應力集中,將胎邊部2與胎唇部3進行倒圓角設計,其倒圓角R設置為0.2~1.5mm。如此設置,當輪胎處於內壓降低狀態下行駛時,輪胎
10可扣住輪輞輪緣,提升保氣性能,以能到達最近的維修點。
使用本發明技術以後,選用4.60-16TL用於摩託車後輪的規格,將各測試輪胎裝於MT2.15X16的輪輞上且填充50kPa的內壓,安裝在摩託車上進行實車測試評價在低風壓下行駛的行駛裡程、操控穩定性和省油情況,通過駕駛員的感官評價,與以往例相比,本發明的輪胎行駛裡程長,較省油,在低風壓行駛操控穩定性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