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血液輻射治療專用血液包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9:31:56 1
專利名稱:一次性血液輻射治療專用血液包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 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血液輻射治療器上使用的一次性血液輻射治療專用血液包。
背景技術:
患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大多血液粘稠,攜氧能力下降,對於這類患者對其進行血液治療可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每次抽出患者250毫升的血液輸入血液包,再把血液包入輻射治療設備中進行體外特定波長的紫外線輻射,經這種「自血光量子方法」處理後的血液再輸回人體,使細胞及分子處於高能狀態,反應性被激活,使機體的抗感染力提高,同時可調節免疫力,降低血脂、血糖、血粘度,改善微循環,促進機體的氧代謝和能量代謝。血液輻射治療為患有嚴重感染、敗血症及對耐藥菌株感染或對抗菌素過敏的嚴重感染的患者找到了一種具有獨特療效的手段。一個患者一般需要連續10 20天,每天治療一次。目前血液輻射治療設備上使用的血液包有兩種,一種是玻璃容器,其結構比較複雜,製作成本比較高,屬重複使用、患者共用的器械。儘管每次使用後都進行清洗、消毒,但仍不能徹底消除血源性傳染疾病的隱患,重複使用這樣的血液包,萬一造成疾病的傳播,將使患者雪上加霜,同時玻璃製造的血液包在使用時不便於對裡面的血液進行攪拌,稍有不慎就會將其損壞;另一種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容器,但由於這種血液包只有一個外接管,無法滿足新治療儀器同時對血液包內的血液進行加氧和添加抗凝藥物的需要,兩種操作需交替進行,在這個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血液汙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一次性血液輻射治療專用血液包,它既能完成現有技術中的光輻射作用,又能使用震動器對其進行震動,使其內部的血液充分攪拌,還能同時對血液包內的血液進行加氧和添加抗凝藥物。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次性血液輻射治療專用血液包,由上包體、下包體、兩個連接管和橡膠蓋製成。其中上包體、下包體均採用無色透明的醫用塑料薄膜成型製成;連接管由醫用塑料注塑製成;橡膠蓋由彈性較好的醫用橡膠製成;具體結構為上包體和下包體四周經熱壓粘合成一個四周密封的血液包,兩個連接管的下端分別熱壓粘接於上包體的左右兩端並與血液包內部相通,兩個橡膠蓋分別蓋在兩個連接管的上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將裝有患者血液的血液包放置在血液輻射治療儀的震動平臺上並粘接固定,把添加抗凝藥物輸液管的前端的針頭扎入一個連接管上端的橡膠蓋內,再把加氧用的氧氣管前端的針頭扎入另一個連接管上端的橡膠蓋內,開啟治療器後,就可以同時對血液包內的血液進行加氧和添加抗凝藥物了。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在血液包上增加了一個連接管後,可以利用這兩個連接管同時分別對血液包內的血液進行加氧和添加抗凝藥物,使得操作更為簡單和安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中,1.上包體,2.下包體,3.連接管,4.橡膠蓋。
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一種一次性血液輻射治療專用血液包,由上包體1、下包體2、兩個連接管3 和橡膠蓋4製成。其中上包體1、下包體2均採用無色透明的醫用塑料薄膜製成,形狀為大小一致的長方形;連接3管由醫用塑料塑料製成;橡膠蓋4由彈性較好的醫用橡膠製成;具體實施方式
為首先衝裁出上包體1和下包體2片狀毛坯,兩個連接管3的下端分別熱壓粘接於上包體1的左右兩端並與血液包內部相通,再將上包體1和下包體2重合,四周經熱壓粘合成一個密封的血液包,兩個橡膠蓋4分別蓋在兩個連接管3的上端。血液包再經充高溫空氣試壓、成型處理後呈長方體。
權利要求1.一種一次性血液輻射治療專用血液包,其特徵是血液包由上包體、下包體、兩個連接管和橡膠蓋製成,其中上包體、下包體均採用無色透明的醫用塑料薄膜製成;連接管由醫用塑料注塑製成;橡膠蓋由醫用橡膠製成;具體結構為上包體和下包體四周經熱壓粘合成一個四周密封的血液包,兩個連接管的下端分別熱壓粘接於上包體的左右兩端並與血液包內部相通,兩個橡膠蓋分別蓋在兩個連接管的上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血液輻射治療專用血液包,其特徵是血液包經充高溫空氣試壓、成型處理後呈長方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布了一種一次性血液輻射治療專用血液包,由上包體、下包體、兩個連接管和橡膠蓋製成。其中上包體、下包體均採用無色透明的醫用塑料薄膜製成,形狀為大小一致的長方形;連接管由醫用塑料管制成;橡膠蓋由彈性較好的醫用橡膠製成;具體結構為上包體和下包體四周經熱壓粘合成一個四周密封的血液包,兩個連接管的下端分別熱壓粘接於上包體的左右兩端並與血液包內部相通,兩個橡膠蓋分別蓋在兩個連接管的上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可同時分別對血液包內的血液進行加氧和添加抗凝藥物,使得操作更為簡單和安全。
文檔編號A61M1/36GK202044574SQ201120063870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4日
發明者趙菁 申請人: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