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城市品質提升(南平這10年不簡單)
2023-07-18 11:08:03
南平城市品質提升?中國日報福州6月10日電 今天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召開「牢記使命 奮鬥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七場南平專場發布會上,中共南平市委書記林瑞良通報了南平「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的有關情況,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南平城市品質提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南平城市品質提升
中國日報福州6月10日電 今天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召開「牢記使命 奮鬥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七場南平專場。發布會上,中共南平市委書記林瑞良通報了南平「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的有關情況。
林瑞良表示,十年來,南平堅持生態保護第一,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71.14%提升至2021年的78.89%;空氣品質連續7年居全省第一,PM2.5濃度優於歐盟標準,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釐米13.8萬個;3條主要水系水質狀況全優。
今年3月22日國際水日,中國工程院王浩院士編制發布了《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水資源白皮書》,他的科研成果表明,武夷山國家公園周邊流域水質,108項指標達到Ⅰ類水標準,18項限量指標優於礦泉水標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武夷山國家公園列入首批5個國家公園,這兩年新發現了武夷林蛙、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1個新物種,被專家譽為地球同緯度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最好的地區之一,成為南平的「全新名片」。
生態「高顏值」促進了發展「高質量」。十年間,南平GDP突破了2000億元,實現了翻番;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為8.5%和10%,均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南平積極做好「兩山」轉化文章,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做大做強全域旅遊、茶、竹、水、雞等生態優勢產業,綠色發展的紅利正更多惠及百姓。比如,茶產業,這十年來發展迅猛,全市約85%的鄉鎮、50%的行政村、近35萬人從事茶產業,引進落地了一批茶衍生品、茶飲料、茶食品等高附加值企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350億元,武夷巖茶品牌價值連續5年位列中國茶葉類第2名,茶產業已經成為真正的富民產業。比如,竹產業,南平毛竹林面積653萬畝,佔全省的40%,全國的十分之一。同時 ,南平把握國際上「以竹代塑」的機遇,著力在全竹利用上下功夫,從竹筍加工到生產竹地板、竹家具、竹空間,再到生產竹吸管,實現了全鏈開發利用,竹產業產值從2012年的74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314億元。再比如,白羽肉雞產業,聖農集團加快擴張發展,僅上市公司聖農發展的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41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45億元,輻射帶動省內外7萬多農民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聖農「十年磨一劍」,自主研發白羽肉雞育種技術,打破了西方長達百年的技術壟斷,得益於光澤很好的生態條件,聖農已成長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白羽肉雞企業,正向年產10億羽的量級邁進。
十年來,南平的交通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出行越來越方便。這十年就有9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通車總裡程突破一千公裡,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完成農村公路建設與改造3696公裡,全市通達三級及以上公路鄉鎮佔比97.4%。鐵路,從3條增加到6條(新增合福、南三龍、衢寧三條),全市鐵路營運裡程近900公裡,特別是合福高鐵通車後,從南平到福州最快不到1小時、到上海最快3小時。閩江航運,今年10月可望通航,500噸級船舶可以從馬尾直達南平,實現「通江達海」。武夷山機場,目前正在運營7條國內航線,新的國際機場正在規劃建設。
十年來,南平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群眾生活更加舒適幸福。在城市建設上,市行政中心順利從延平搬遷到建陽,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開,延平、建陽「雙核驅動」態勢初步形成;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52%提高到60%;先後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7.1萬套,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44個、惠及15.9萬戶群眾;新建綠道260公裡、公園100個,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實現全覆蓋。在鄉村建設上,建成美麗鄉村645個,整治農村危房、裸房4.7萬棟,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實現全覆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6015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4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完成造福工程搬遷3萬餘戶12萬餘人。
十年來,南平聚焦「急難愁盼」,著力補短板、兜底線、強保障,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8成以上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堅持每年為老百姓辦一批實事。
教育方面,累計新增中小學學位6.57萬個,學前教育普惠率達95.7%,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實現全覆蓋。
醫療方面,新增醫療機構195家、衛生技術人員4767人,新增醫療床位3762張,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
養老方面,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增至44.3張;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實現全覆蓋,常住人口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9歲。
社會保障方面,十年來累計城鎮新增就業21.6萬人,農村低保標準從每年1800元提高到每年9054元,全民參保計劃全面實施,城鄉低保標準實現一體化。
十年來,南平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群眾辦事越來越方便。持續推動群眾辦事減跑動、減環節、減材料,「即辦事項佔比」達78.7%、「平均環節數」壓縮至2.3個。近年來,南平還創新推進 「一件事」集成套餐改革,比如,針對新生入學申請多處跑、材料多等問題,在福建全省率先推出「入學一件事」改革,實現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新生報名「零證明、零材料、零跑動」,每年惠及7.5萬戶家庭。
「雖然南平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與全省平均水平還有不小差距,但我們將始終緊扣共同富裕的目標,持續守好綠水青山,堅定發展綠色經濟,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統籌好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生改善,努力讓南平的發展更有「溫度」,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林瑞良說。
來源:中國日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