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底風扇轉頭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19:45:31 1
專利名稱:樓底風扇轉頭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樓底電風扇,特別是一種樓底電風扇的轉頭機構的改進。
傳統的樓底電風扇是安裝在天花板下,其風扇葉的旋轉平面與地平面偏轉一定的角度,並繞360度沿機架旋轉扇風,具有扇風面積範圍大,適用於樓層較低的場所使用。由於該種風扇的機頭部分的偏轉裝置均採用滑動軸承連接,在低速轉動時軸承間磨擦阻力較大,加上其轉頭的減速機構的第一級蝸輪蝸杆傳動中採用了左旋結構,由機頭偏轉裝置中各運動副傳遞來的阻力,通過蝸杆傳遞到電機轉子下部的軸肩,形成對轉子軸承端面的壓力,從而加大了轉子的磨擦阻力,嚴重地降低了電機的工作效率,加劇了轉子軸肩處的磨損,加速了電機的老化。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對蝸輪蝸杆的改革,以消除轉子下部軸肩處的磨擦阻力,從而達到提高電機的性能和工作效率,延長電機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是以如下的方式來實現的把樓底風扇的轉頭機構中的第一級蝸輪蝸杆設計為右旋結構,從而消除轉子下部軸肩處的磨擦阻力。如
圖1所示,電機轉子16在磁場力的作用下,帶動軸14在滑動軸承15、17中作順時針轉動,軸14尾部的單頭右旋蝸杆推動蝸輪13繞心軸11作順時針轉動,蝸輪18被推動之前,必須克服蝸杆12的阻力和心軸11的靜磨擦力,蝸輪13將以上的阻力反作用在蝸杆14上,電機轉子在旋轉過程中隨同蝸杆14向上移動,由於轉子兩端面間與兩軸承間存在著1mm的間隙,這時,轉子下端面與軸承17端面形成間隙。轉頭齒輪箱內各齒輪副主動輪逐漸地克服各自的阻力,最後將動力傳遞至輸出軸4,軸4在連杆8的限制下,只能隨著連杆3繞定位軸1形成的垂直軸線00』旋轉。輸出軸4的自轉加上它繞00』軸的公轉推動整個樓底風扇繞00』軸作不同半徑的圓周運動。在實現這些運動之前,輸出軸4還要克服電機殼軸孔18與軸銷20之間、旋轉架19上的旋轉中心孔與機架軸銷之間的磨擦力,才能使風扇正常工作。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如
圖1所示,一種樓底風扇轉頭機構,包括蝸杆14、蝸輪13、心軸11、蝸杆12、心軸8、齒輪9、齒輪10、大齒輪5、定位鋼珠6、彈簧7、輸出軸4,其特徵是第一級蝸輪13蝸杆14為右旋結構。由於機頭偏轉旋轉速度較慢,故樓底風扇偏轉裝置中各運動副之間磨擦力(動態)並沒有減弱或消失,從而使得電機轉子軸14總處於一個方向向上的軸向力作用下。但由於轉子軸14及轉子16的自身重力向下,從而抵消了轉子16上端部對軸承15內端面的壓力,達到減少對轉子旋轉時的磨擦阻力,從而提高電機效率,延長電機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具有減少轉子對下部軸承內端面的壓力,大大減弱轉子旋轉的磨擦阻力,從而提高電機工作效率和電機使用壽命的優點。
權利要求1.一種樓底風扇轉頭機構,包括蝸杆(14)、蝸輪(13)、心軸(11)、蝸杆(12)、心軸(8)、齒輪(9)、齒輪(10)、大齒輪(5)、定位鋼珠(6)、彈簧(7)、輸出軸(4),其特徵是蝸輪(18)和蝸杆(14)為右旋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把傳統的樓底風扇中的轉頭機構內的第一級蝸輪蝸杆設計為右旋結構,從而消除轉子下部軸肩處的摩擦阻力,達到提高電機工作效率、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
文檔編號F04D25/10GK2264819SQ9623671
公開日1997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13日 優先權日1996年3月13日
發明者李劍良 申請人:中山市金龍電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