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測試路面芯樣抗車轍效果的試模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6:05:3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測量試樣物理性質的測量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測量路面芯樣的裝置。
背景技術:
瀝青路面是用具有一定黏度、適當用量的瀝青材料與一定級配的礦物集料,經過充分拌合、攤鋪、碾壓成型而形成的各種類型的路面。瀝青路面直接受車輛荷載作用和大氣因素的影響,因此為了能使路面給車輛提供穩定、耐久的服務,瀝青路面需具有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水穩定性、耐疲勞性等性能。
為了確定瀝青和各檔集料的材料用量,確定各項性能優良的瀝青混合料,依據《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JTG F40-2004)規定,瀝青混合料需要進行配合比設計,在配合比設計中目前用來評價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的試驗方法是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採用動穩定度指標評價高溫抗車轍性能,但此試驗方法僅能準確便捷地評價室內碾壓成固定尺寸形狀的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
目前道路領域採用現場鑽取芯樣的方式測定路面的實際厚度及壓實效果,如何評價現有路面的高溫穩定性,利用已有的路面芯樣測量實際路面的抗車轍效果是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國內外缺少一種準確便捷測量現有路面芯樣抗車轍效果的試模。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測試路面芯樣抗車轍效果的試模,能夠準確便捷測試現有路面芯樣的高溫穩定性,為評價現有瀝青路面的抗車轍效果提供有效的測試手段。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測試路面芯樣抗車轍效果的試模,由兩個形狀相同的對開模具組成,所述對開模具具有半圓形內槽,兩個對開模具對接後構成中間開圓形孔的長方體。
其中,兩個對開模具對接後構成中間開圓形孔的長方體,所述圓形孔的直徑為150~180mm,圓形孔的內壁光滑。
其中,兩個對開模具對接後構成中間開圓形孔的長方體,所述長方體的厚度為50~60mm。所述長方體的長和寬均為300mm。
其中,所述試模的材質為硬塑料。硬塑料一般是指熱固性塑料,是用熱壓法加工,成型後不可再次加工使用的塑料。所述硬塑料可以為酚醛塑料、聚氨酯塑料、環氧塑料、不飽和聚酯塑料、呋喃塑料、有機矽樹脂、丙烯基樹脂中的一種。
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裝置,準確便捷測量實際路面芯樣抗車轍效果的方法是:從現場瀝青路面鑽取直徑為150mm的芯樣,用切割機對芯樣進行簡單切割加工,保留直徑150mm、厚度50mm。將切割好的路面芯樣,放置在開發的對開模車轍試模中,放置在車轍試驗機上進行常規動穩定度試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裝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於加工和維護,從原路面上鑽取芯樣時,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芯樣,實現對芯樣的最大化利用,極大地減小對原有路面的破壞,同時客觀準確的評價現有瀝青路面的抗車轍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測試路面芯樣抗車轍效果的試模內裝入路面芯樣後的俯視圖。
圖中,1為對開模具,2為切割的路面芯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橫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實施例1:
一種測試路面芯樣抗車轍效果的試模,由兩個形狀相同的對開模具1組成,所述對開模具1具有半圓形內槽,兩個對開模具對接後構成中間開圓形孔的長和寬均為300mm的正方體。所述試模的材質為硬塑料。
參見圖1,所述圓形孔的直徑為150,圓形孔的內壁光滑。所述長方體的厚度為50mm。
採用本實施例的裝置,評價實際瀝青路面高溫穩定性能的步驟為:
第一步,路面鑽取芯樣。
通過取芯機鑽取直徑150mm,厚度不小於50mm的路面芯樣。
第二步,室內切割試樣。
利用室內切割機對試件進行簡單切割,將需要進行試驗的部分保留,保證被試驗部分試件厚度50mm,直徑150mm。吹乾後,把試件放置到新型車轍對開試模當中,之後將試模和切割的芯樣放置於車轍試驗儀中,利用試驗儀既有的固定螺杆,向切割的路面芯樣2的橫截面方向(圖1垂直紙面方向)施加壓力,測試其抗車轍性能。
第二步,試驗進行。
按照《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 20-2011)中的標準車轍試驗方法完成後續試驗過程。
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